31、在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余價值。資本家除了用延長工作日的方法以外,還用提高勞動強度的方法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個別企業(yè)工人由于提高勞動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也屬于絕對剩余價值。
32、資本家之所以能夠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這種方法,是因為工作可以在一定界限之內伸縮。首先,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須大于必要勞動時間。其次,工作日的界限取決于兩個因素: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
33、工作日長度的確定,最終取決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斗爭。
34、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
35、生產相對剩余價值,必須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需要降低勞動力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為條件的。
36、超額剩余價值就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
37、超額剩余價值的源泉也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這是因為,個別企業(yè)工人使用的是先進機器設備,勞動的復雜程度以及勞動的效率也高于一般企業(yè),因而他的勞動等于加強的勞動,在同樣時間里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38、個別或少數資本家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
39、所有的資本家卻都可以因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得到相對剩余價值。由此可見,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過程中實現的。
40、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作為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
首先,從資本對雇傭勞動的關系來看,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不論是延長工作日,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結果都延長了。
其次,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
再次,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的物質技術基礎不同,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上起著不同的作用。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可以是在生產技術不變的條件下進行的;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則是以生產技術的變革為條件的。在資本主義初期,生產技術沒有重大變化,絕對剩余價值是生產剩余價值的主要方法。隨著生產技術的發(fā)展和勞動生產率的逐步提高,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日益成為生產剩余價值的主要方法。
32、資本家之所以能夠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這種方法,是因為工作可以在一定界限之內伸縮。首先,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須大于必要勞動時間。其次,工作日的界限取決于兩個因素: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
33、工作日長度的確定,最終取決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斗爭。
34、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
35、生產相對剩余價值,必須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需要降低勞動力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為條件的。
36、超額剩余價值就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
37、超額剩余價值的源泉也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這是因為,個別企業(yè)工人使用的是先進機器設備,勞動的復雜程度以及勞動的效率也高于一般企業(yè),因而他的勞動等于加強的勞動,在同樣時間里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38、個別或少數資本家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
39、所有的資本家卻都可以因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得到相對剩余價值。由此可見,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過程中實現的。
40、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作為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
首先,從資本對雇傭勞動的關系來看,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不論是延長工作日,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結果都延長了。
其次,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
再次,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的物質技術基礎不同,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上起著不同的作用。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可以是在生產技術不變的條件下進行的;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則是以生產技術的變革為條件的。在資本主義初期,生產技術沒有重大變化,絕對剩余價值是生產剩余價值的主要方法。隨著生產技術的發(fā)展和勞動生產率的逐步提高,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日益成為生產剩余價值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