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級會計師考試輔導之預算管理

字號:

案例分析題
    2.甲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稅采用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稅率 33% 。 2004 年 12 月購入一臺設備,原值 120 萬元,預計使用年限三年,預計凈殘值為零,按直線法計提折舊。 2005 年 12 月 31 日 ,因減值計提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20 萬元。計提減值后,原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不變。
    【要求】根據(jù)資料,分析填列下表(包括計算折舊、計稅基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本期所得稅費用等)。
    年份 2004 年末 2005 年末 2006 年末 2007 年末 ( 已清理 )
    固定資產(chǎn)原值 120
    減:累計折舊 0
    固定資產(chǎn)凈值 120
    減:減值準備 0
    固定資產(chǎn)凈額(賬面價值) 120
    稅法計算的累計折舊 0
    計稅基礎 120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0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余額 0
    本期所得稅費用 0
    【分析與提示】
    根據(jù)上述資料,將計算結果填列如下:
    年份 2004 年末 2005 年末 2006 年末 2007 年末 ( 已清理 )
    固定資產(chǎn)原值 120 120 120 0
    減:累計折舊 0 40 70(30+40)0
    固定資產(chǎn)凈值 120 80 50 0
    減:減值準備 0 20 20 0
    固定資產(chǎn)凈額(賬面價值) 120 60 30 0
    稅法計算的累計折舊 0 40 80 0
    計稅基礎 120 80(120-40)40 0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0 20(80-60)10(40-30) 0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余額 0 6.6(20×33%) 3.3(10×33%) 0
    本期所得稅費用 0 -6.6 (0-6.6) 3.3(6.6-3.3) 3.3(3.3-0)
    (1)會計每年計提折舊額: 2005 年:(120-0)/3=40 萬元; 2006 年:(60-0)/2=30 萬元; 2007 年: (30-0)/1=30 ;稅收折舊額:每年都是 40 萬元。
    (2)甲公司每年末所得稅賬務處理如下:
    2005 年: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6.6
    貸 : 所得稅 6.6
    2006 年 :
    借:所得稅 3.3
    貸 :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3.3
    2007 年 :
    借:所得稅 3.3
    貸 :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