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小學畢業(yè)考試結束已經差不多一個月了,但隨著今年太原市“小升初”政策的公布,對于眾多家長來說,小升初戰(zhàn)役的集結號才剛剛吹響……
7月16日上午,太原市小學畢業(yè)生升學工作會議出臺的“小升初”政策與往年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仍將實行“免試、就近、劃片、分配”的入學原則。這一原則符合國家的教育政策,但不少家長卻不買帳,認為缺少了分數這個硬杠杠,如何就近入學,誰說了算,沒有明確的說法。在這種政策下,對于小學生來說似乎輕松了許多,但對于家長,卻要面臨又“大考”。
7月23日上午,位于太原市國師街的太原第二外國語學校門前站滿了家長,他們正懷著焦慮的心情等待著自己正在校內參加“單獨招生考試”的孩子。其實能獲得這一考試資格的學生,已經算是在小升初道路上先贏一招了,能得到這張考試資格證實屬不易?!懊總€學生都想上好中學,可是好學校就這么幾所,每年就招幾個班,分到每個小學的推薦指標多的也就十幾個,對于今年畢業(yè)的將近500名學生來說,推薦指標可謂鳳毛麟角。有關系的家長都盡可能通過其他渠道獲取指標。”某小學教師在畢業(yè)前的家長會上的一番話足以證明想取得好中學推薦指標的難度。
如何能得到這一推薦指標呢?記者在與一些小升初學生的家長攀談中得知,這些好學校的推薦指標分配權力掌握在校領導的手中,學生必須有驕人的學習成績。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全校名列前茅,或受評省市一級的三好學生,亦或是有一技之長的特長生,想要獲得推薦指標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對于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只能動用各種社會關系,采取各種手段和小學領導或中學的領導拉關系、套近乎。如果從上層找不到突破口的話,有的家長就想辦法和班主任搞好關系,但大多數班主任只擁有向學校推薦的權力,所以實際上的成功率并不高。
“比中高考還難!”正為孩子找學校犯愁的王女士向記者大倒苦水:“學校不公布學生的畢業(yè)成績排名,沒有分數參考,也不知道孩子在學校能排第幾。只能七大姑八大姨的托關系,從畢業(yè)前到現在跑了一個多月了還是沒有眉目,真是愁死人了?!逼鋵嵧扑]表只是一張考試資格證。從剛剛公布的分配計劃可以看到,太原市學生趨之若騖的兩所外國語學校,每所學校計劃招生不過100多名,而獲得資格證參加“單獨招生考試”的學生多達上千人。“還沒有到百里挑一嘛,上不了主校,還有可能上分校,機會還是有的?!币晃辉趪鴰熃峙憧嫉募议L頗為無奈地調侃道。
為了能讓孩子上好中學,不少家長往往采取非常手段,花錢買關系、買指標,一個推薦表甚至能賣到上千元。不少家長表示,如果花錢能解決問題,那倒簡單了,怕的是后送禮也找不到門。家長急于找關系上的心理,往往被一些利益團體和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一到小升初階段,社會上就會出現一些“黑中介”和“能人”,許諾只要家長出錢就能幫助其孩子搞到理想學校的“資格”。但這些中介或“能人”要么趁火打劫獅子大開口,有的干脆騙了錢玩失蹤。申先生給記者談起了自己的遭遇,前年他的孩子小學畢業(yè)想上省實驗中學,有朋友介紹說有個“能人”能辦此事,于是他先給了對方5000元的活動費。半個月后,“能人”告訴他辦得差不多了,得送招生的人10000元和20000元的擇校費。然而“能人”拿到錢后,便杳無音信。直到9月份各學校都開學了,找不到“能人”的申先生才知道自己上了當。
上個初中為啥這么難?“實際上是家長自己難為自己。”杏花嶺區(qū)一所小學畢業(yè)班的陳老師一語道破玄機:“就拿太原市杏花嶺區(qū)來說,全區(qū)有30多所中學,特別是今年小學畢業(yè)生人數比往年有所減少,上初中本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家長都成才心切,打破頭想把孩子往省實驗中學、五中、山大附中等幾所里送。一時間又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度當然大了。”這確實是大多數家長的內心真實寫照。在多數家長心目中太原市的中學按升學率被分成了高低不等的三類,不管學生學習成績如何,大家都會盡全力上一類學校。
學生上了名初中就會出好成績嗎?沒有確切的數據可以證明,但從現實狀況看,好的中學招生時對生源要求相對較高,由于學生基礎好,升學率相對就高。名中學就是在這樣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中得到追捧。記者從一位去年進入第一外國語學校就讀的學生口中了解到,他感覺壓力太大,周圍都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原先小學時在班里成績不錯,上初中后落到了中等以下水平,心里有些接受不了。記者采訪中也發(fā)現,這些中學由于競爭壓力大,不少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外,還會到培訓班“惡補”;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為學生減負,但一些好學校總會偷偷摸摸給學生補課或開晚自習。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進了中學只是前提,學習好壞不但要看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需要不斷努力及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心態(tài)。
難道上名初學就是孩子們出路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太原市各中學的師資水平應該是相對平衡的,從升學情況可以看出,每年各學校都會培養(yǎng)出大批優(yōu)秀的學生,過度擇校不但給家長經濟上帶來壓力,如果擇校不當,還會給學生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一位家長介紹了他的成功經驗。孩子上小學時成績在班里一直在前五名,可小升初時卻被分配到一所名不見經傳的中學。當時覺得很不理想,但這位家長沒有忙于找關系調學校,而是拿著孩子的成績單和獲獎證書冷靜地與這所中學的校長、教師溝通,學生的成績得到校領導的認可,自身素質得到教師青睞,被分到一個師資力量很強的班級,孩子還被定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開學后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中信心倍增,成績一直優(yōu)異,去年考取了一所高中。
教育學者也指出,為孩子選擇學校也要看孩子的能力大小,一些好的中學所錄用的學生都是經過優(yōu)選錄入的,有著良好的學習基礎,班級里學習競爭也比較激烈。如果孩子本身學習基礎不扎實,通過找各種關系進入好學校、好班級,面對眾多的優(yōu)等生,給孩子帶來的是巨大的環(huán)境反差和心理壓力,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調整,往往適得其反。如果進入一些普通初中,周圍的同學成績相近,更能帶給學生一個健康的學習氛圍和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條條大路通羅馬,適合自己孩子,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才是好的擇校。
7月16日上午,太原市小學畢業(yè)生升學工作會議出臺的“小升初”政策與往年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仍將實行“免試、就近、劃片、分配”的入學原則。這一原則符合國家的教育政策,但不少家長卻不買帳,認為缺少了分數這個硬杠杠,如何就近入學,誰說了算,沒有明確的說法。在這種政策下,對于小學生來說似乎輕松了許多,但對于家長,卻要面臨又“大考”。
7月23日上午,位于太原市國師街的太原第二外國語學校門前站滿了家長,他們正懷著焦慮的心情等待著自己正在校內參加“單獨招生考試”的孩子。其實能獲得這一考試資格的學生,已經算是在小升初道路上先贏一招了,能得到這張考試資格證實屬不易?!懊總€學生都想上好中學,可是好學校就這么幾所,每年就招幾個班,分到每個小學的推薦指標多的也就十幾個,對于今年畢業(yè)的將近500名學生來說,推薦指標可謂鳳毛麟角。有關系的家長都盡可能通過其他渠道獲取指標。”某小學教師在畢業(yè)前的家長會上的一番話足以證明想取得好中學推薦指標的難度。
如何能得到這一推薦指標呢?記者在與一些小升初學生的家長攀談中得知,這些好學校的推薦指標分配權力掌握在校領導的手中,學生必須有驕人的學習成績。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全校名列前茅,或受評省市一級的三好學生,亦或是有一技之長的特長生,想要獲得推薦指標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對于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只能動用各種社會關系,采取各種手段和小學領導或中學的領導拉關系、套近乎。如果從上層找不到突破口的話,有的家長就想辦法和班主任搞好關系,但大多數班主任只擁有向學校推薦的權力,所以實際上的成功率并不高。
“比中高考還難!”正為孩子找學校犯愁的王女士向記者大倒苦水:“學校不公布學生的畢業(yè)成績排名,沒有分數參考,也不知道孩子在學校能排第幾。只能七大姑八大姨的托關系,從畢業(yè)前到現在跑了一個多月了還是沒有眉目,真是愁死人了?!逼鋵嵧扑]表只是一張考試資格證。從剛剛公布的分配計劃可以看到,太原市學生趨之若騖的兩所外國語學校,每所學校計劃招生不過100多名,而獲得資格證參加“單獨招生考試”的學生多達上千人。“還沒有到百里挑一嘛,上不了主校,還有可能上分校,機會還是有的?!币晃辉趪鴰熃峙憧嫉募议L頗為無奈地調侃道。
為了能讓孩子上好中學,不少家長往往采取非常手段,花錢買關系、買指標,一個推薦表甚至能賣到上千元。不少家長表示,如果花錢能解決問題,那倒簡單了,怕的是后送禮也找不到門。家長急于找關系上的心理,往往被一些利益團體和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一到小升初階段,社會上就會出現一些“黑中介”和“能人”,許諾只要家長出錢就能幫助其孩子搞到理想學校的“資格”。但這些中介或“能人”要么趁火打劫獅子大開口,有的干脆騙了錢玩失蹤。申先生給記者談起了自己的遭遇,前年他的孩子小學畢業(yè)想上省實驗中學,有朋友介紹說有個“能人”能辦此事,于是他先給了對方5000元的活動費。半個月后,“能人”告訴他辦得差不多了,得送招生的人10000元和20000元的擇校費。然而“能人”拿到錢后,便杳無音信。直到9月份各學校都開學了,找不到“能人”的申先生才知道自己上了當。
上個初中為啥這么難?“實際上是家長自己難為自己。”杏花嶺區(qū)一所小學畢業(yè)班的陳老師一語道破玄機:“就拿太原市杏花嶺區(qū)來說,全區(qū)有30多所中學,特別是今年小學畢業(yè)生人數比往年有所減少,上初中本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家長都成才心切,打破頭想把孩子往省實驗中學、五中、山大附中等幾所里送。一時間又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度當然大了。”這確實是大多數家長的內心真實寫照。在多數家長心目中太原市的中學按升學率被分成了高低不等的三類,不管學生學習成績如何,大家都會盡全力上一類學校。
學生上了名初中就會出好成績嗎?沒有確切的數據可以證明,但從現實狀況看,好的中學招生時對生源要求相對較高,由于學生基礎好,升學率相對就高。名中學就是在這樣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中得到追捧。記者從一位去年進入第一外國語學校就讀的學生口中了解到,他感覺壓力太大,周圍都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原先小學時在班里成績不錯,上初中后落到了中等以下水平,心里有些接受不了。記者采訪中也發(fā)現,這些中學由于競爭壓力大,不少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外,還會到培訓班“惡補”;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為學生減負,但一些好學校總會偷偷摸摸給學生補課或開晚自習。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進了中學只是前提,學習好壞不但要看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需要不斷努力及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心態(tài)。
難道上名初學就是孩子們出路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太原市各中學的師資水平應該是相對平衡的,從升學情況可以看出,每年各學校都會培養(yǎng)出大批優(yōu)秀的學生,過度擇校不但給家長經濟上帶來壓力,如果擇校不當,還會給學生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一位家長介紹了他的成功經驗。孩子上小學時成績在班里一直在前五名,可小升初時卻被分配到一所名不見經傳的中學。當時覺得很不理想,但這位家長沒有忙于找關系調學校,而是拿著孩子的成績單和獲獎證書冷靜地與這所中學的校長、教師溝通,學生的成績得到校領導的認可,自身素質得到教師青睞,被分到一個師資力量很強的班級,孩子還被定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開學后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中信心倍增,成績一直優(yōu)異,去年考取了一所高中。
教育學者也指出,為孩子選擇學校也要看孩子的能力大小,一些好的中學所錄用的學生都是經過優(yōu)選錄入的,有著良好的學習基礎,班級里學習競爭也比較激烈。如果孩子本身學習基礎不扎實,通過找各種關系進入好學校、好班級,面對眾多的優(yōu)等生,給孩子帶來的是巨大的環(huán)境反差和心理壓力,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調整,往往適得其反。如果進入一些普通初中,周圍的同學成績相近,更能帶給學生一個健康的學習氛圍和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條條大路通羅馬,適合自己孩子,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才是好的擇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