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如何做好演講 6

字號:

培養(yǎng)人才不能拔苗助長,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一個臺階爬上去,這個并不新鮮的觀點人人都懂。演講者在這里把培養(yǎng)人才和培養(yǎng)裁縫類比,把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描繪為從縫鞋墊到做西服,用一個通俗而新穎的比喻給老觀點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內(nèi)容是舊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謂殊途同歸,新意盎然。
    2.借老說新
    生活中有許多流傳甚廣的話,如民謠、俗語、諺語等等,但它們?yōu)槿藗兯斫獾膬?nèi)涵是相對固定的,如果演講者能巧妙地借用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裝”,賦予它新的內(nèi)涵,就能為我們在演講中進行觀點創(chuàng)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寶貴資源,而對于聽眾來說,則會使他們感到似曾相識但又側(cè)重不同,只要演講者能自圓其說且言之有理,就能在聽眾的認識上達成一種新的和諧。如筆者曾在演講中說:對待事業(yè),要有心栽花,花不開,也要栽;對待名利,要無心插柳,柳成蔭,也無心。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俗話的形式和內(nèi)涵廣為人知,筆者借用它,稍作改裝,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聽眾的熱情肯定。
    3.破舊立新
    顧名思義,演講中的破舊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舊的觀點之后,提出與舊觀點相反或相對的新觀點,雖然破舊立新的難度和風險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氣,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就能收到出語驚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一位演講者在《我們不愿做睡獅》的演講中說:有人曾預言,中國是一頭睡獅,就這樣我們被人家當了一百年睡獅,我們也把自己當睡獅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獅子是百獸,但一頭酣睡的獅子能稱得上是百獸嗎?一只睡而不醒的獅子,一個名義上的百獸,并不值得我們?yōu)橹湴痢H绻覀優(yōu)檫@樣一個預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說我們祖上也曾闊過”一樣,真是脆弱而又可憐。我們不要偉大的預言,我們只要強大的實力,我們不要做睡獅,只要我們覺醒著、前進著,就比做睡著的什么都強。人家的預言曾是我們驕傲的資本,但仔細分析起來,為一個過去的預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實際又有何益處呢?所以演講者鮮明地提出“我們不愿做睡獅”的觀點,猶如當頭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奮發(fā)。
    4.由此及彼
    事物是辯證的,問題總有多面性,但由于我們認識上的局限性或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規(guī)律性的影響,我們在表達某一觀點時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講其一,不講其二。當然,堅持和強調(diào)“這一方面”是應(yīng)該的,因為它也是正確的公認的觀點,但如果我們顧此而失“彼”,就會妨礙認識的深入和工作的改進,因為隨著事物的發(fā)展,堅持和強調(diào)“另一方面”的意義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講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認現(xiàn)有觀點的前提下,敏銳地發(fā)現(xiàn)問題的“另一方面”并適當加以強調(diào),就能達到演講觀點深、新并舉的目的。如深圳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演講中曾提出一個重要的新觀點“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斗”,他說:生活上工作上的艱苦奮斗,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而思想上的艱苦奮斗,看不見,摸不著,難以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正因為如此,有些人就越來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其突出表現(xiàn)就是身勤腦懶,整天東跑西顛,顯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費及腦筋的事,卻不肯或不善于下一番功夫去深入思索,因而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多大所以然來……唐代韓愈有句名言“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句話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們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本質(zhì)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進行理論思維。以往我們對艱苦奮斗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層次上,關(guān)注點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提倡這一點無疑是應(yīng)該的,但在知識經(jīng)濟背景下的高科技企業(yè)的競爭當中,光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艱苦奮斗是不夠的,還應(yīng)該突出強調(diào)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演講者提出的這一新觀點,對市場競爭中的高科技企業(yè)來說,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 共24頁,當前第9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5.由淺入深
    有時關(guān)于某一問題已形成結(jié)論并被人們當做“定論”廣為接受,似乎再也沒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實際情形遠非如此,只要我們再往前走一步,就會發(fā)現(xiàn)“風景那邊更好”。如索尼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井深大曾于1971年出版過一本極為暢銷的書《始于幼兒園為時過晚》。當時人們普遍認定的是:大學教育的基礎(chǔ)在中學,中學教育的基礎(chǔ)在小學,而井深大則把問題再深入挖掘一層,認為還要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最后的結(jié)論是:不!幼兒園也已經(jīng)太遲。從大腦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生下來的嬰兒具有100億以上的腦細胞,同沒有“接線”的計算機一樣,在這樣的頭腦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是否給予刺激,將決定“接線”即組成頭腦的形狀的好壞,所謂“接線”在四歲時要完成60%,八九歲時要完成95%,十七歲時要全部完成,所以,在幼兒時,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這雖然不是一個演講實例,但從思維的角度來說,對演講的創(chuàng)新思維無疑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
    --------------------------------------------------------------------------------
    演講中常用的四種類比方式
    類比,形象生動,說理有力,選擇和運用好類比,無疑對拓展演講藝術(shù)的空間有重要意義。觀察許多演講實例,可以看到類比物的選擇與運用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選已得到廣泛認同的類比物作常規(guī)類比
    常規(guī)類比是指所選的類比物已經(jīng)得到人們廣泛認同的一種類比。例:在一次地方“春蕾工程”獎金籌措的動員會上,一個演講者這樣說:我們大家都來看看擺在講臺上的這一盆鮮花,它顏色鮮艷、形態(tài)美麗,還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它的美麗和芳香是品種優(yōu)良、土壤肥沃、陽光雨露滋潤、花匠辛勤勞動共同造就的。雖然它們是優(yōu)良品種,但如果一旦失去土壤、陽光雨露和人們的精心呵護,它們會有怎樣的命運呢?它們將沒有機會綻放,它們將過早地枯萎,它們將無以給這個世界美麗與芬芳?,F(xiàn)在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區(qū),有一些學齡女童,她們聰明、美麗、渴望讀書,她們就像這盆花一樣可愛,但是貧困使她們失學。她們就像失去肥沃土壤、陽光雨露的花兒一樣,不能正常地生長,她們聰慧的大腦不能用于學習,她們不能學到謀生的技能和建設(shè)國家的知識……讓我們敞開愛心,為她們作一點捐贈吧!我們的捐贈將使她們獲得受教育的機會,獲得正常生長的環(huán)境!
    以上這段演講是選擇在某些方面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的類比物來進行類比推理的。選擇和運用這種類比物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且類比物和演講內(nèi)容、主題十分協(xié)調(diào),聽眾也很容易接受。這種類比方式是演講中使用頻率較高,運用較為廣泛,演講者易于學習的類比方式。但是,選擇和運用這種類型的類比物,往往難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難以讓人深思,難以產(chǎn)生較為持久的影響力,有時甚至會使聽眾產(chǎn)生老生常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