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級建造師考試《法規(guī)及相關知識》剖析(16)

字號:

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民事法律上的約定或者法定義務所應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其目的主要是恢復受害人的權利和補償權利人的損失。
    掌握民事責任的種類
    一、違約責任
    二、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不法侵害社會公共財產(chǎn)或者他人財產(chǎn)、人身權利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不同于違約責任,其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侵權行為違反的是法定義務,違約行為違反的是約定義務;
    (2)侵權行為侵犯的是絕對權,違約行為侵犯的是相對權;
    (3)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包括財產(chǎn)責任和非財產(chǎn)責任,違約行為的責任僅限于財產(chǎn)責任。
    根據(jù)《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的有關規(guī)定,工程建設領域較常見的侵權行為有:
    1.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侵權行為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人、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2.環(huán)境污染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違反國家保護環(huán)境防止污染的規(guī)定,污染環(huán)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3.地面施工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4.建筑物及地上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fā)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熟悉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34條規(guī)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chǎn)
    返還的財產(chǎn)包括三種情形:
    1.因不當?shù)美@得得財產(chǎn);
    2.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并被撤銷而應當返還的財產(chǎn);
    3.非法侵占他人的財產(chǎn)。
    (五)恢復原狀使用這種責任形式需要具有兩個前提條件:財產(chǎn)恢復的可能性與恢復的必要性。
    (六)修理、重作、更換修理和重作可以適用于種類物或者特定物,而更換只能適用于種類物。
    種類物是指不具有獨立特征,可以互相代替。并可以用品種、規(guī)格、度量衡加以計算的物。如一般商店中的商品等。
    特定物是指具有獨立特征,不能相互代替,可以與其他物相區(qū)別的物。它主要包括兩類:
    (1)獨一無二的物,如某畫家的某幅面等;
    (2)特定化的種類物,如結(jié)婚紀念照等。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加害人拒不執(zhí)行生效判決,不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公告、登報方式,將判決的內(nèi)容和有關情況公布于眾,達到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目的。公告、登記的費用由加害人承擔。
    (十)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在上述十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中,除修理、重作、更換和支付違約金僅適用于違約責任外,其余八種均可適用于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