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衛(wèi)醫(yī)師考試輔導:厭氧芽胞梭菌

字號:

厭氧芽胞梭菌:只有梭狀芽胞桿菌屬,包括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和艱難梭菌。
    (1)破傷風梭菌的生物學性狀、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則
    ①生物學性狀:革蘭陽性細長桿菌,專性厭氧,有鞭毛,無莢膜。芽胞與菌體形成鼓槌狀,抵抗力強。
    ②致病物質:產生兩種外毒素,即破傷風溶血素和破傷風痙攣毒素。
    ③所致疾?。褐虏l件是機體出現(xiàn)深部傷口;或伴有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混合感染;或壞死組織多而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的微環(huán)境。會出現(xiàn)破傷風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張等癥狀。
    ④防治原則:正確處理傷口;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生素;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和應用破傷風類毒素進行預防接種。
    (2)產氣莢膜梭菌
    ①生物學性狀:革蘭陽性粗大桿菌,專性厭氧,有莢膜無鞭毛。在血平皿上形成雙溶血環(huán),在牛乳培養(yǎng)基中形成“洶涌發(fā)酵”。
    ②致病物質和所致疾?。寒a生多種外毒素如腸毒素等。引起氣性壞疽、食物中毒等。
    ③微生物學檢查:直接涂片鏡檢:從傷口深部取材涂片,革蘭氏染色后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G十大腸桿菌有早期初步診斷意義;細菌分離培養(yǎng):取壞死組織制成懸液,接種于庖肉培養(yǎng)基或血瓊脂平板,厭氧培養(yǎng)后,觀察菌落形態(tài)及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接種于牛乳培養(yǎng)基中觀察“洶涌發(fā)酵”等生化反應。
    ④防治原則:及時處理傷口,清創(chuàng)、擴創(chuàng)、局部使用H2O2沖洗??墒褂酶邏貉跖撝委?。
    (3)肉毒梭菌
    ①形態(tài):革蘭陽性短粗桿菌,有鞭毛,無莢膜。②致病物質:主要是神經(jīng)外毒素,即肉毒素。
    ③所致疾病:毒素經(jīng)腸道吸收入血,作用于顱腦神經(jīng)核、外周神經(jīng)-肌肉接頭處,阻礙乙酰膽堿的釋放,導致肌肉遲緩型麻痹即肉毒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