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腹部觸診

字號:

觸診方法:(1)淺觸診法:用以檢查腹壁的緊張度及有無壓痛、腫塊、搏動感;(2)深部滑行觸診法:用以檢查腹腔臟器或腫塊,觸診肝脾時尤其注意與呼吸運動的配合;(3)雙手觸診法:主要用于腎的觸診,也可用于脾觸診;(4)深壓觸診法:用于檢查壓痛及反跳痛;(5)沖擊觸診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檢查腹腔內(nèi)腫大的臟器或腫塊;(6)鉤指觸診法:適于腹壁薄軟者和兒童
    觸診內(nèi)容:
    ( 1)腹壁緊張度:正常腹壁柔軟,緊張度增加見于腹膜炎、血腹、大量腹水;
    (2)壓痛及反跳痛:正常人無壓痛及反跳痛,當腹腔臟器炎癥未累及壁層腹膜時僅有壓痛,若累及壁層腹膜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炎三聯(lián)征包括腹肌緊張度增加、壓痛及反跳痛。
    (3)肝臟:正常人肋下不能捫及,少數(shù)人可觸及肝下緣,但不超過肋下1cm,劍突下小于3cm,質(zhì)軟光滑無壓痛。肝大可見于肝炎、肝腫瘤、肝膿腫、肝淤血等。應注意肝大小、質(zhì)地、壓痛、表面形態(tài)、邊緣、搏動及摩擦感;
    (4)膽囊:正常人不能觸及,如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緣觸及一梨形或卵圓形張力較高的包塊,隨呼吸上下移動,即為腫大的膽囊,見于膽囊炎、癌及結(jié)石,壺腹癌引起的膽囊腫大無壓痛。Murphy征陽性和Courvoisier征陽性的區(qū)別。
    (5)脾臟:正常人脾臟不能觸及,脾腫大的測量法,臨床將脾腫大分為輕、中、高三度。輕度腫大時,脾下界在左肋下2cm以內(nèi);中度腫大時,超過2cm至臍水平以上;超過臍水平線或前正中線為高度腫大;
    (6)腎臟:采用雙手觸診法,正常人一般不能觸及,小兒或消瘦者可觸及右腎下極。腎、輸尿管壓痛點:季肋點――腹直肌外緣與肋弓交點處,相當于腎盂位置;上輸尿管點――臍水平線上腹直肌外緣;中輸尿管點――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緣,相當于輸尿管第二狹窄處;肋脊點――背部第12肋骨與脊柱的夾角的頂點;肋腰點――背部第12肋骨與腰肌外緣的夾角頂點。腎及尿路炎癥或結(jié)石病變時,上述各點可有壓痛。
    ( 7)膀胱:充盈的膀胱可在恥骨上方捫及,呈半球形囊樣感,排尿后消失
    ( 8)胰腺:正常不能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