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 《溫病條辨》
【組成】 連翹一兩(30g)銀花一兩(30g)薄荷六錢(18g)牛蒡子六錢(18g)芥穗四錢(12g)淡豆豉五錢(15g)竹葉四錢(12g)苦桔梗(胸脅痛如刀刺,腹?jié)M,腸鳴幽幽)六錢(18g)生甘草五錢(15g)
【用法】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18g),鮮葦根湯煎,勿過煎,去滓溫服。亦可作湯劑,加葦根(18g)水煎服,其余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 溫病初起。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铩铩铩铩?BR> 【配伍意義】 本方證為外感風熱,衛(wèi)氣被郁,肺失清肅所致。治宜疏風透表,清熱解毒之法。方中重用銀花、連翹為君藥,既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又可辟*化濁。
薄荷、牛蒡子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并可解毒利咽;芥穗、淡豆豉辛溫發(fā)散,且溫而不燥,配入辛涼解表方中,既可加強本方辛散透表之力,又無溫燥傷津之弊,同為臣藥。蘆根、竹葉清熱生津;桔梗開宣肺氣,止咳利咽,皆為佐藥。生甘草清熱解毒,護胃安中,調(diào)和藥性,合桔梗又擅止咳嗽、利咽喉,為佐使藥。
方歌:辛涼平劑銀翹散,薄草蘆根豉蒡煎。芥穗桔梗淡竹葉,透表清熱解表先。
趣味記憶:豬吃金,牛喝銀,草根更俏。
竹葉,淡豆豉 荊芥穗,牛蒡子 薄荷 金銀花 甘草 蘆根 桔梗 連翹。
【組成】 連翹一兩(30g)銀花一兩(30g)薄荷六錢(18g)牛蒡子六錢(18g)芥穗四錢(12g)淡豆豉五錢(15g)竹葉四錢(12g)苦桔梗(胸脅痛如刀刺,腹?jié)M,腸鳴幽幽)六錢(18g)生甘草五錢(15g)
【用法】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18g),鮮葦根湯煎,勿過煎,去滓溫服。亦可作湯劑,加葦根(18g)水煎服,其余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 溫病初起。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铩铩铩铩?BR> 【配伍意義】 本方證為外感風熱,衛(wèi)氣被郁,肺失清肅所致。治宜疏風透表,清熱解毒之法。方中重用銀花、連翹為君藥,既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又可辟*化濁。
薄荷、牛蒡子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并可解毒利咽;芥穗、淡豆豉辛溫發(fā)散,且溫而不燥,配入辛涼解表方中,既可加強本方辛散透表之力,又無溫燥傷津之弊,同為臣藥。蘆根、竹葉清熱生津;桔梗開宣肺氣,止咳利咽,皆為佐藥。生甘草清熱解毒,護胃安中,調(diào)和藥性,合桔梗又擅止咳嗽、利咽喉,為佐使藥。
方歌:辛涼平劑銀翹散,薄草蘆根豉蒡煎。芥穗桔梗淡竹葉,透表清熱解表先。
趣味記憶:豬吃金,牛喝銀,草根更俏。
竹葉,淡豆豉 荊芥穗,牛蒡子 薄荷 金銀花 甘草 蘆根 桔梗 連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