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國家司法考試卷二考前預測試題單選題(4)

字號:


    31.湖南省湘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搶劫案作出一審判決。如果湘江市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應當如何提出抗訴書?
    A.應當通過湘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
    B.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出建議,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向其同級人民法院提出
    C.應當直接向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
    D.應當直接向湖南省高級人民檢察院或湘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
    32.關于上訴權的問題,下列哪項說法是正確的?
    A.法院一審判決寧某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辯護人認為處刑畸重提出上訴,但被告人明確表示不上訴,且不同意辯護人提出上訴。則辯護人的上訴有效
    B.法院一審判決未成年何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何某要求上訴,但其法定代理人蔣某認為沒有必要上訴r,不同意上訴。則何某上訴無效
    C.劉某涉嫌走私罪一案委托兩名辯護人金某和云某,一審宣判后,金某和云某對是否上訴產(chǎn)生了爭議,金某要上訴,云某表示上訴無必要,而劉某同意金某的意見。則金某的上訴有效
    D.在錢某傷害吳某案中,一審法院一并作出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書,被害人吳某不服附帶民事訴訟的判決部分,于判決生效后13 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該上訴當然阻卻了刑事判決部分的生效
    33.楊某因買兇殺人被某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處無期徒刑,該市人民檢察院認為一審判決量刑畸輕,依法向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抗訴。省高級人民法院第二審將楊某改判為死刑立即執(zhí)行。下列選項中哪一項是正確的?
    A.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維持原判后再提起審判監(jiān)督程序
    B.第二審人民法院不能對此案改判死刑立即執(zhí)行
    C.本案應當由人民法院核準
    D.根據(jù)人民法院的授權,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準
    34.一審判決宣判后,原審人民法院發(fā)現(xiàn)判決確有錯誤,而當事人在上訴期內(nèi)又未上訴,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A.告知當事人提起上訴
    B.報請第二審人民法院處理
    C.按審判監(jiān)督程序處理
    D.不予處理
    35.下列有關執(zhí)行死刑的說法,哪項是不正確的?
    A.執(zhí)行死刑應當公布
    B.執(zhí)行死刑不應示眾
    C.執(zhí)行死刑后,作出死刑判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家屬
    D.死刑可以用注射的方法執(zhí)行
    36.徐某,22歲,因盜竊罪被甲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判決生效時剩余刑期不滿1年,則應由哪個機關執(zhí)行?
    A.監(jiān)獄
    B.看守所
    C.人民法院
    D.人民檢察院
    37.某自訴案件,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對被告人作出了取保候?qū)彽臎Q定,案件的審判由審判員何某一人進行。那么此案應當在受理后的多長時間內(nèi)宣告判決?
    A.1個月
    B.一個半月
    C.20天
    D.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
    38.某縣人民法院對錢某非法出售增值稅發(fā)票案進行法庭審理后,合議庭評議認為,根據(jù)已經(jīng)查明的事實和認定的證據(jù)材料,能夠確認錢某不構(gòu)成犯罪,但在作出判決前,錢某由于心理壓力過大、自殺死亡。下列關于某縣人民法院的處理方式,哪項是正確的?
    A.判決宣告錢某無罪
    B.裁定案件撤銷
    C.退回人民檢察院處理
    D.裁定終止審理
    39.以下關于地方規(guī)章備案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甘肅省人民政府的規(guī)章報國務院和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備案
    B.沈陽市人民政府的規(guī)章報國務院和遼寧省人大常委會、遼寧省政府以及沈陽市人大常委會備案
    C.寧波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guī)章報國務院、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省人民政府及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備案
    D.地方規(guī)章均在10日內(nèi)報有關機關備案
    40.根據(jù)菜市政府決定:凡涉及申請互聯(lián)網(wǎng)上網(wǎng)經(jīng)營場所的,均由該市文化局統(tǒng)一受理許可申請,再由工商、公安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nèi)提出處理意見?,F(xiàn)李某申請開辦網(wǎng)吧,市文化局統(tǒng)一受理該許可申請后,其他部門均同意該申請,但市工商局認為其不具有經(jīng)營資質(zhì),不同意該申請,最終導致該申請不予批準許可。李某不服該決定現(xiàn)提起行政訴訟。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該市文化局作為被告
    B.以該市工商局作為被告
    C.以該市工商、公安部門為共同被告
    D.以該市文化局、工商、公安部門為共同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