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法律顧問經濟與民商知識之產品質量法

字號:

企業(yè)法律顧問經濟與民商知識考點之產品質量法
    第三節(jié) 產品質量法
    一、產品質量法的概念和適用范圍
    1.產品質量法的概念
    它是調整產品質量管理關系和產品質量責任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產品質量法的調整對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對生產者、經營者的產品質量進行監(jiān)督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產品質量管理關系,這種關系具有行政法律關系的性質。二是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與產品的用戶、消費者之間因產品質量問題而發(fā)生的產品質量責任關系,這種關系具有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
    2.產品質量法的適用范圍
    (1)產品質量法的地域適用范圍一地域效力
    產品質量法的地域適用范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2)產品質量法的主體適用范圍一對人效力。
    產品質量法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均適用。
    (3)產品質量法的“產品”范圍。
    產品質量法調整的“產品”是除建設工程外的“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
    二、產品質量的監(jiān)督管理
    1.產品質量監(jiān)督管理體制
    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全國產品質量監(jiān)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jiān)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產品質量監(jiān)督工作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產品質量監(jiān)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jiān)督管理工作。
    2.產品質量監(jiān)督管理制度
    在質量管理方面,產品質量法主要規(guī)定了企業(yè)質量體系認證制度和產品質量認證制度,以鼓勵和引導企業(yè)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能力。
    三、生產者的產品質量義務
    1.對產品內在質量的要求
    生產者生產的產品(內在)質量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第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準。
    第二,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
    第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
    2.對產品標識及產品包裝的要求
    (1)對產品標識的要求
    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應當符合下列要求:有產品質量檢查合格證明;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guī)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的,應當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E1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對于由于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附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2)對產品包裝的要求
    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等危險物品和儲運中不能倒置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產品,其包裝質量必須符合相應要求,并做出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標明儲運注意事項。
    3.禁止生產者從事的行為
    (1)不得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
    (2)不得偽造產地,不得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3)不得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yōu)標志等質量標志。
    (4)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四、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
    (1)執(zhí)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產品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
    (2)采取措施,保持銷售產品的質量。
    (3)不得銷售失效、變質的產品。
    (4)銷售的產品標識應當符合《產品質量法》有關規(guī)定。
    (5)不得偽造產地,不得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6)不得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yōu)標志等質量標志。
    (7)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五、違反產品質量法的民事責任
    生產者、銷售者違反產品質量法,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產品質量義務時,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1)銷售者的產品合同責任。
    (2)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侵權責任。
    產品侵權責任是指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用戶、消費者或第三人的人身、財產損害時,生產者、銷售者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承擔產品侵權責任的條件包括:第一,產品存在缺陷。第二,存在人身傷害、財產損害的事實。第三,產品缺陷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同時注意生產者的免責條件:
    第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
    第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
    第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尚不能發(fā)現缺陷的存在。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y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用等費用。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侵害人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
    《產品質量法》規(guī)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產品質量法》還規(guī)定了受害者損害賠償請求權喪失的時間(實際上也就是規(guī)定了生產者及銷售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時間)為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