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教育學大綱新變化詳解
一、教育學原理考查目標
1.準確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
2.正確理解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
二、教育學原理考點解析
1.教育學概述:本章主要內容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以及教育學的產生與發(fā)展,是對教育學的一個宏觀上的介紹,為的是讓考生對教育學學科有一個宏觀上的整體理解。因此,對本章內容的復習應以記憶和理解為主,個別重要知識點往往會考考選擇題,如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學誕生的標志,教育學流派等??疾榈闹攸c在于識記,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同學們可以花少量時間記憶一下。
2.教育及其產生與發(fā)展:本章主要內容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結構與功能、關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觀點以及古代近代現代教育發(fā)展的特征,需要識記和理解的內容均較多。其中在教育的概念和機構與功能部分容易考察選擇題和大題,因此要看的較為細致,同時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論思考;對關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觀點部分要著重理解內涵和區(qū)分異同;對古代、近代、現代教育的特征一般也是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復習時要重點注意各階段特征之間的比較以及每個階段的“特色”特征。
3.教育與社會發(fā)展:本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教育與社會關系的主要理論,教育的社會制約性,教育的社會功能和現代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zhàn)四部分。整個一章涉及到教育的定位及其重要作用,因此應該成為考生重點把握的章節(jié)以便對教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第四部分易以選擇題進行考察,而第二三部分很容易成為大題的考察內容。這一部分在前兩年的考研(論壇) 真題中至少出現了一道選擇題,大家應該從教育對社會的影響和社會對教育的影響正反兩方面進行復習,也就是考點中的教育的社會制約性和教育的社會功能兩部分。同學們應該從準備主觀題的角度積累一些材料。關于教育與社會關系的主要理論大家作識記準備,這部分內容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對于當代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zhàn)考點,我們建議大家拓展一下思路,從宏觀上把握,并結合當下的實踐與現實,多看一些專家論文,教育評論等。
4.教育與人的發(fā)展:本章是考點較多的一章,其中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可以以選擇題、簡答題、辨析題等多種題型進行考查,而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則可能成為辨析題的考查內容,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則易通過簡答及分析論述等題型來考查。大家要注意,教育學中狹義的教育學就是指學校教育學,所以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學校是個體社會化的主要環(huán)境之一。同學們注意這種主導作用以及其怎樣發(fā)揮的知識。
5.教育目的與培養(yǎng)目標:本章需要識記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概念并學會區(qū)分它們,理解關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論,這部分有很多學術論文可供大家參考,其中要重點注意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同時仔細地看我國的教育目的對我國不同時期之所以會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的社會背景做一了解,并知道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目的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目的,此外我國中小學培養(yǎng)目標也要引起注意,極易以選擇題形式來考查。以往的考查中還涉及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與后面章節(jié)中的課程目標、教學目標之間關系的考查,要知道它們是前者指導后者、后者的制定要根據前者的關系。就整個一章的層面來說,本章極易出選擇題和辨析題。
6.教育制度:本章中教育制度、學制的概念屬于重點識記內容,二者可以成為辨析題和選擇題的考查內容,各級、各類學校系統(tǒng)主要通過選擇題進行考查,因此需要細致地了解。1949年以來我國的學制極易通過簡答和選擇來考查,需要理解加識記,現代教育制度改革部分需要重點掌握,此部分可以成為簡答和分析論述題的內容,要把教育改革的趨勢與特點認真理解,教育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在當前是一個熱點問題,極易與當前的教育現實和實踐聯系起來考查。
7.課程:本章是教育學原理中的為重要的章節(jié)之一,考點非常多。首先課程的定義、課程與教學的關系、課程的類型均屬于非常基礎的知識點;其次,需要重點理解掌握的是課程理論及主要流派、課程編制中的泰勒原理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課程評價及其主要模式;第三,需要對比理解并記憶的是國外的主要課程改革和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部分的內容。課程改革是教育學原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每年考試分值都很大,這一章節(jié)建議大家重點掌握,課程改革也是我國教育領域熱門的問題之一。建議大家聯系教育史的相關內容把歷的課程知識包含進來,便于復習。課程理論、泰勒原理、課程類型等內容要識記。
8.教學:本章是教育學原理中的為重要的章節(jié)之一。其中教學的概念、教學的本質、教學模式、班級授課制、教學評價都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而教學理論及其流派、教學過程及教學過程中應處理好的關系、教學原則、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則需要重點理解記憶。這些知識點可以通過任意一種題型來考察,考點非常多。這部分內容也要聯系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相互參照。
9.德育:德育是近兩年的真題中比較重視的部分,在看書的過程中要對德育過程的要素、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德育的各項原則、各德育模式進行重點記憶。這一部分可以以單選、簡答題、辨析題和分析論述題的形式靈活來考查。這一章主要是識記內容,但是不同的德育模式較難理解,需要花一點時間全面了解。
10. 教師與學生:本章中教師和學生的所有知識點都很重要,尤其是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師生關系部分,逐漸成為近年來考查的重點。教師部分,同學們應關注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涵與途徑、教師的權利和義務這些內容,教師教育現在是熱點話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關系教育整體質量,所以這部分考研的時候可能涉及。對學生以及師生關系部分,大家可以結合教育心理學有關知識進行復習。
三、教育學原理復習建議
從新大綱的目標要求來看,教育學原理部分對同學們的考查分為識記、理解、運用三個層次,三層難度逐漸加大,同學們第一步就是要識記并理解大綱要求的知識點,然后通過做一定數量的習題來鞏固知識和練習怎樣運用。
同學們在拿到大綱之后,通覽一遍,隨后依據大綱的機構擬一個教育學原理學科的框架圖,這么做看似沒有什么特別,但是卻能讓同學們對教育學原理這個科目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因為考試中心的專家也是嚴格按照教育學學科的特點和教育學原理的邏輯結構來編寫大綱的。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學原理的章節(jié)順序就是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邏輯來排列的,先是教育學概述,其次對教育進行界定,接下來用二個章節(jié)分別闡述了教育與社會發(fā)展、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的關系等等。同學們應該自己逐步的認清其中的邏輯結構。
從操作層面來說,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專列一張表格進行復習,對涉及國家發(fā)展,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相關的教育學知識要認真準備,必要時好看看專家論文,加深理解,復習過程中不要忽視任何知識點,要全面復習,不要輕易押寶,一些原來以為是次重點的內容也可能會考,大家做好充分準備就能保證萬無一失。另外,基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需要做練習來實現,不能僅憑背誦記憶,靈活理解、善于思考、多加練習才能獲得好的復習效果。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的內容在教育學統(tǒng)考中占100分左右,但是涉及內容眾多,而且這部分知識重在識記,而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不可能將其全部背誦記憶下來。因此,針對2012年教育學大綱的要求,我們將進行知識結構和線索的梳理,對重點內容進行強調分析,以幫助大家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和內容,幫助大家提高復習效率。
一、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標
1.系統(tǒng)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fā)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準確理解有關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外教育史實,總結經驗與教訓,為現實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供理論啟示。
二、中外教育史考點解析
對中外教育史的內容,復習時首先應該對其總體內容有一個宏觀上的把握。中外教育史均分為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三個部分,復習時應注意各部分之間的劃分是怎樣的以及這樣劃分的依據,這有利于考生對中外教育史的整體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形成知識框架,為識記具體內容時提供幫助。
1.中國古代教育
本章是教育思想史考查得較多的章節(jié),考點非常多。
該部分分成六大部分,把從原始社會學校教育的萌芽到洋務運動之前的幾千年的中國教育史做了一個全面梳理,內容相當龐雜,但是同學們可以打破大綱的知識點排列方式,重新組合整理。古代教育可以按照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學校改革史三個維度進行劃分:把孔丘、孟軻、荀況、墨家、道家、法家、戰(zhàn)國后期教育論著、董仲舒、王充、顏之推、韓愈、朱熹、王守仁、黃宗羲與顏元的教育思想總結成思想史,穿成一條線;把西周的教育制度、獨尊儒術與讀經做官教育模式、察舉制度、隋唐教育體系、科舉制度及其演變等內容歸入教育制度史,穿成另一條線;把官學、私學,稷下學宮、太學、郡國學與洪都門學、國子學、四館與總明館、書院的發(fā)展、私塾的發(fā)展等知識歸類為學校改革史,穿成第三條線;這樣三條主線把古代教育史內容分割明確,比較便于記憶和復習。經過分析,古代教育史主要以選擇題、辨析題和簡答題的方式考查,大家復習時注意策略。選擇題:本章所有知識點都可能通過選擇題來考察;辨析題、簡答題和分析論述題:孔丘的教育思想、孟軻的教育思想、荀況的教育思想、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以及私人講學時期各家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顏元的教育思想、顏之推的教育思想、韓語的教育思想等。
2.中國近代教育
本章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所占的比重不相上下,考點較多。
按時間線索來梳理,該部分內容共分三部分,從近代教育的起步、近代教育體系建立、近代教育體制的變革幾部分概括了從洋務運動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史實。在復習的時候也可以分成思想史和改革史來分別把握,比如把張之洞、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蔡元培、新文化教育思潮等的教育思想劃為思想史;把教會學校、洋務學堂、留美教育、維新教育實踐、新政時期教育改革、民國初年教育政策、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改革、1922新學制等劃為教育改革史。其中,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教育思想、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改革、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與實踐、新文化運動時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與教育改革運動、1922年“新學制”都是很重要的內容,一定要細致認真地看。
3.中國現代教育
該部分指的是從南京國民政府到新中國成立期間的教育史,大綱從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教育和教育家的理論與實踐三個角度分類,三塊知識點分類明確,我們可按大綱順序復習?,F代教育史是考查的重點部分,除選擇題外,很多分值較重的簡答題和分析論述題都出自本章。同學們對現代教育家的理論與實踐考點要重視起來,陶行知、晏陽初分別在07、08年考過論述題,考生在看書的過程中要注意識記和對比理解,尤其是現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論與實踐部分,對一些比較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活動要很認真細致地看。對南京國民政府教育和中共領導的根據地教育主要做選擇題和簡答題準備即可。
4.外國古代教育
該部分從東方文明古國、古希臘、古羅馬、西歐中世紀、拜占庭與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現了古代外國教育的輪廓,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重點掌握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識記古代東方文明古國教育的特點、斯巴達、雅典教育的不同、宮廷學校與騎士教育、中世紀大學的形成與發(fā)展等內容。本章多以選擇題來進行考查,因此在看書的過程中一定要細致,并且其中要注意古埃及和古印度教育的比較,古希臘教育中斯巴達教育與雅典教育的比較,蘇格拉底教育思想和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比較,不同時期羅馬教育的比較等。同時將本章的復習時間和中國古代教育放在一起,考生在復習時還可以進行將中外古代教育的方方面面進行對比復習。
5.外國近代教育
該部分內容很多,但是結構比較清楚。大綱從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的教育、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歐近代教育思想三個部分劃分考試范圍。同學們復習的時候重視第二、三部分(第一部分意大利和北歐人文主義的異同已經作為論述題在09年考研(論壇) 中考過,再考大題的可能不大)。本章考點非常多且是大題考察范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西歐近代教育思想等部分都是簡答和分析論述題考查的重鎮(zhèn)??忌粌H要細致地看,而且還要多進行理解和對比,如果能將西歐近代教育思想與現實教育問題一起進行思考是好的,如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缺點,盧梭的自然教育主張的現實可行性,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學化”主張對當今的啟示,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對目前教育的積極影響,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的可借鑒之處,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思想的本質意義等等??偟膩碚f,思想史是近代外國教育的重點內容。
6.外國現代教育
該部分主要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歐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歐美和日本現代教育制度、現代歐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內容圈定考查范圍,考點非常多,大部分知識點的考察形式都異常靈活。主要的內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內容。第一節(jié)新教育運動和進步主義教育運動要簡單了解他們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們的意義。重點要準確記憶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實踐,比如梅伊曼、拉伊、蒙臺梭利、葛雷制、道爾頓制、設計教學法。這些都是比較容易出簡答題的。第二節(jié)主要介紹的是各個國家的教育改革。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響的改革運動和教育法案,包括英國的《1944年教育法》、《雷沃休姆報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法國的《費里教育法》、《郎之萬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國的“八年研究”計劃、初級學院運動、《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日本的《教育救語》、《大學令》;蘇聯的《統(tǒng)一勞動學校規(guī)程》;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等。這些都是復習的重點,容易出簡答題。復習的時候要注意和如今該國的教育現狀聯系。第三節(jié)重點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其次是歐美教育思潮中各教育流派教育思想的異同,好能思考它們的現實可行性。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點內容,同學們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
三、中外教育史復習建議
1.在復習中外教育史的時候,同學們一定要善于重新分類整理相關的內容,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主要的分類方法就是在以時間序列為大路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地將所有內容分為思想史、制度史、改革史。這樣知識的線索從縱向、橫向兩個方面來交錯,從而形成知識體系,對回答分析論述題時尤其有幫助。
2.要了解不同時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社會背景,結合當時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記硬背。教育事件和歷史事件都依賴于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掌握了背景之后,記憶和理解都變得容易,知識保持得持久、運用得靈活。
3.大量練習。因為教育史內容很多,要清楚的記憶下來實屬不易,同學們可以多找一些練習題練,大量練習是快速記憶的好辦法。尤其是主觀題,先自己寫答案,而后對照參考答案。注意不要迷信答案,如果答案不全面,可以自己補充上。通過大量的聯系既是查漏補缺、夯實大綱內容的過程,也是一個尋找答題感覺和答題思路的過程
10. 利用經典教材。大家不要僅局限于大綱內容,大綱只是考查知識點的羅列,不是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涉及不到細致的學科內容,所以同學們要先通讀幾遍經典參考書,比如孫培青主編的《中國教育史》、吳式穎主編的《外國教育史》,形成對教育史的完整認識,對復習是很有益處的。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在教育學考研中雖然所占比例不大,如果不做必選題,則可以只做40分的內容便可,但是這部分不像中外教育史部分那樣知識以識記為主,其內容較抽象,不易理解,正因為比較難,大家復習時要下些功夫,爭取讓教育心理學成為項目。
一、教育心理學考查目標
1.識記與了解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歷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實驗事實。
2.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對教育工作的啟示。
3.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主要理論,解釋有關教育現象,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二、教育心理學考點解析
1.教育心理學概述
該部分包括教育心理學的對象、任務、歷史三個知識點。歷史發(fā)展部分記住基本史實,標志性事件即可。本部分的考查僅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大家只要記住基本概念,研究對象、任務等內容即可,沒必要花太多時間。
2.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該部分從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與教育、認知發(fā)展理論與教育、人格發(fā)展理論與教育,心理發(fā)展差異與教育四個部分圈定考試范圍。從內容安排來說,可以說是總——分——總結構。第二、三部分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和人格發(fā)展理論是這部分的重點,也基本上是考研的必考點,復習時應著重對這些理論的提出者和理論中的重點概念做重點掌握。另外,第四部分心理發(fā)展的差異性,尤其是其中認知方式的差異性近年來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復習時要注意。
3.學習及其理論解釋
學習在教育心理學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章節(jié)都是圍繞學生的學習展開的;而同時本章中包含了教育心理學中眾多的學習理論,因此本章也是教育心理學考查的多的章節(jié)。本章中考生需要注意對學習的分類以及學習的各個理論進行深度把握,要非常細致地看,近幾年每一種學習理論都有考查,且以選擇題居多,大題考查個別理論。同學們主要應該掌握學習的聯結理論、認知理論、建構理論、人本理論的內涵、代表人物、發(fā)展歷程、與教育教學的關系等,對理論中的重點概念也要留意,往往是選擇題和辨析題的考查點。這部分涉及內容多二雜,而且難以理解。同學們要參考教材、論文等相關資料充分準備。復習應以理解為主,不要死記硬背。
4.學習動機
本章的知識點不太多但卻非常重要,且與現實結合較為緊密,因此成為兩年分析論述題的考查內容。其中學習動機理論和和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是這部分的重點中的重點,考生在看書的過程中,首先要把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其作用吃透,其次要把學習動機的主要理論理解到位,然后盡量與現實教學中的情況進行結合去思考,目前真題喜歡通過現實的事例來對本章知識點進行考查。
5.知識的建構
這一章與下一章囊括學習的兩大方面,分別涉及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的內容。其中本章包括知識及知識建構、知識的理解、錯誤概念的轉變、知識的整合應用四部分知識。本章常以選擇題形式來考查,考生在看書時重點看知識及其類型,知識建構的基本機制,錯誤概念的轉變和知識的整合與應用,知識的理解部分以理解和簡單識記為主。2011年曾以簡答題的形式對錯誤概念的轉變進行了考查,這應該引起考生們的注意。
6.技能的形成
該部分包括技能的一般論述以及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這兩種不同類型技能的形成與訓練相關的知識。本章知識點也常以選擇題來考查,且本章的知識點與現實結合較為緊密,因此,考生在看書時除對關鍵概念進行記憶外還要結合案例進行理解性掌握,能區(qū)分現實生活中不同的技能的類型及用處。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與操作技能的類型是比較重要的考點。本章的學習還應該注意比較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的不同,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的不同(此考點2011年剛剛以選擇題的形式考過)。
7.學習策略及其教學
本章考點主要在學習策略的概念、認知策略、元認知及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等部分,多會以選擇題考察,而元認知較其它部分更易以簡答題來考查,需要學生重點去理解。
8.問題解決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本章的考點不是很多,但是確實歷年真題辨析題考查的重鎮(zhèn)。因此需要考生在看書過程中深入把握建立起對問題解決相關知識點的正確認識,尤其是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及影響因素,思維定勢與功能固著,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部分,更需要考生多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以往考研試卷中曾幾次對這部分的幾個心理學概念或者稱術語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因此,復習時考生應注意思維定勢、功能固著、醞釀效應等概念的理解把握。
9.社會規(guī)范學習與品德發(fā)展
本章的的內容與教育學原理中的德育內容相呼應,可以與德育中的德育方法和模式結合起來復習。本部分考點較少,主要集中在品德發(fā)展的實質,品德的形成過程,品德不良的矯正幾部分,雖然歷年真題考查得較少,但是卻極有可能在品德培養(yǎng)和品德不良的矯正部分出大題,因此考生一定要對這種與現實結合較為緊密的知識點多進行思考。
三、教育心理學復習建議
1.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教育心理學的人物理論和基本概念偏多,同時教育心理學的多數知識點應用性也較強,而概念和理論是應用的前提,因此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深刻理解是第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同學們接觸教育心理學的時候會感到有好多概念不理解,無從下手,其實如果深刻理解了基本概念和與之相關的理論淵源,復習教育心理學就不難了??忌鷤冊趶土暯逃睦韺W時一定不要局限于大綱,要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課本對基本、重點概念的分析較為具體詳細,對考生們尤其是跨專業(yè)考教育學的考生們理解本部分內容有重要意義。
2.通過案例進行學習。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過程中心理發(fā)展與變化的學科,所以有許多案例可供參考。通過實例分析,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為考研做了準備??荚囶}型大多以案例形式出現,因此大家要多分析一些案例,這同時也是對自己復習效果的一種檢測和鞏固。
3.認真讀好參考書。
教材內容不是很多,大家仔細讀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和各個章節(jié)的內部聯系,其實教育心理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要只關注局部的具體知識點,還要宏觀把握。越讀到后面,思路和概念將會越清晰。推薦陳琦、劉儒德的《教育心理學》和馮忠良的《教育心理學》,前者對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有非常詳細和具體生動的解釋,有助于理解;后者則對理論有條理化的梳理,較系統(tǒng)。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必備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雖然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學統(tǒng)考試題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近年來教育研究方法在題型及考查重點方面的變化卻說明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對研究方法的重視,很顯然是因為掌握研究方法與否對于考生學術研究的能力高低起著一個重要的衡量作用,因此,在備考時同學們應該充分重視起來。
一、教育研究方法考查目標
1.了解教育研究的歷史、現狀與發(fā)展趨勢,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術語、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進行教育研究選題及研究方案設計、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夠運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評論教育研究設計、成果及典型案例。
二、教育研究方法考點解析
1.教育研究的界說。
本章是對教育研究進行總體介紹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細地去看并區(qū)分教育研究的類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類型,同時教育研究的發(fā)展歷程和基本原則以及一般過程也很重要,2011年的考研(論壇) 試題就以簡答題的形式對教育研究的倫理原則進行了考查(這說明對教育研究方法的復習只有重點、沒有非重點。,復習時必須全面,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些需要考生理解并與現實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因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實踐性相對于其它三門課程來說就要強一些。
2.教育研究的選題和設計。
本章主要圍繞教育研究的選題與設計環(huán)節(jié)來考察,其中選題的基本要求,課題研究的假設是容易被分析論述題和簡答題考查的部分,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選題的基本來源,這對以后考生們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很有好處的,也有利于考生們對材料案例進行具體分析。
3.教育文獻檢索。
本章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教育文獻本身的知識以及教育文獻檢索的知識。第一部分包括教育文獻的含義、作用、等級及分布等,這部分肯能會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理解記憶,尤其是教育文獻的等級。第二部分包括教育文獻檢索的基本過程和主要方法及要求,考生需要認真細看。此外,還要仔細掌握的是教育文獻綜述報告的撰寫,可能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傊菊碌目键c都比較細致,考查形式以選擇題為主。
4.教育觀察研究。
該部分包括教育觀察研究概述、基本類型、實施程序三部分內容。要求掌握教育觀察的含義、觀察研究方法的優(yōu)缺點及類型,教育研究方法的程序、記錄方法。這些知識點可能在選擇題或辨析題里出現。教育觀察研究是在絕大多數教育研究課題中都必用的一種研究方法,因此考生需要非常系統(tǒng)地掌握教育觀察研究的基本類型及實施程序,并且可以與現實相結合來理解記憶。
5.教育調查研究。
這部分包括教育調查研究概述、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測量調查等內容,總體結構為總—分,先是概述,后面緊接著依次是三大類型調查研究的知識。。教育調查研究也是多數教育研究課題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因此這部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試中比較重要。重點在于掌握教育調查研究、訪談研究、教育測量的含義、類型,問卷調查、訪談研究的構成設計、優(yōu)缺點、關于“效度”、“信度”“難度”“區(qū)分度”幾個易混概念的區(qū)別和聯系一直是考試的重點,要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簡答、辨析和分析論述都極有可能在此部分出題。
6.教育實驗研究。
該部分包括教育實驗研究的概述、基本類型、效度、變量控制、試驗設計的主要方法等內容。這部分內容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察中非常重要,尤其后面的三部分是常考點。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有教育實驗研究的含義、優(yōu)缺點、教育實驗研究發(fā)展的線索、基本程序、類型以及教育實驗設計的主要格式。關于教育實驗研究的變量控制及實驗設計是個重點,也是常考的知識點,不僅要識記,還需要理解并靈活運用。這是個重點章,因為后一個大題有可能出這方面的問題,比如,給出一個真實教育案例,需要考生指出變量的種類、實驗的種類,如何控制變量并說明理由等。這些內容理解起來有難度的話就多看幾遍教材中這一部分的內容,尤其是教育實驗設計的主要格式與效度之間的關系。
7.教育行動研究。
該部分內容比較少,主要包括教育行動研究的基本概述和基本步驟。可能會以選擇題或者大題的方式考查。本章主要掌握教育行動研究的含義、特點及優(yōu)缺點。
8.教育研究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該部分包括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內容。有一部分內容是統(tǒng)計相關的知識,但是不難理解,主要的復習側重點在于不同概念的區(qū)分。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是教育研究的末尾環(huán)節(jié),具有重大意義,因此考生在復習時一定要仔細地閱讀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9.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體現在教育研究報告上面,因此,考生應該仔細理解并學會如何撰寫教育研究報告,本章多數屬于識記內容。大家做選擇題準備即可。
三、教育研究方法復習建議
從近年來的考查趨勢看,對教育研究方法的考查雖然所占比重不高,但是考查范圍基本覆蓋了大綱中的各個章節(jié),一般每個章節(jié)都會有一個題。所以在復習備考時一定要做到全面細致,疏而不漏。
1. 牢牢掌握基本概念。
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于其他幾個科目的地方在于,此科目所要求識記的基本概念都是在研究過程中需要經常用到的,不只是純粹的理論。因此,想要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充分運用這件“工具”就必須對具體的各個研究方法做到熟悉、理解、掌握。分清各個概念,避免混淆。
2. 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教育研究方法學科性質所決定的,因為它是一門工具性課程,它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幫助研究者實施研究,更順利地獲得研究結果,是一些特別實用的知識。如果不與實際相聯系,那么這門學科就喪失了它存在的本質的意義。
對教育研究方法課而言,很多概念都比較抽象,如“被試、總體、樣本、取樣、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誤差、效度、信度”等,本身就較難理解,死記硬背就更不容易實現了。較好的方法是聯系實際,將概念放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去體會。這也可以為以后的運用打下基礎。
3. 通過案例實際練習。
教育研究方法是實用性學科、操作性學科,以大題形式考查時也往往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現,考查對該部分知識的靈活運用。同學們可以找到一些教育研究的例子,親自進行分析評價,以備選做題的考察。
一、教育學原理考查目標
1.準確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
2.正確理解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
二、教育學原理考點解析
1.教育學概述:本章主要內容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以及教育學的產生與發(fā)展,是對教育學的一個宏觀上的介紹,為的是讓考生對教育學學科有一個宏觀上的整體理解。因此,對本章內容的復習應以記憶和理解為主,個別重要知識點往往會考考選擇題,如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學誕生的標志,教育學流派等??疾榈闹攸c在于識記,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同學們可以花少量時間記憶一下。
2.教育及其產生與發(fā)展:本章主要內容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結構與功能、關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觀點以及古代近代現代教育發(fā)展的特征,需要識記和理解的內容均較多。其中在教育的概念和機構與功能部分容易考察選擇題和大題,因此要看的較為細致,同時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論思考;對關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觀點部分要著重理解內涵和區(qū)分異同;對古代、近代、現代教育的特征一般也是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復習時要重點注意各階段特征之間的比較以及每個階段的“特色”特征。
3.教育與社會發(fā)展:本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教育與社會關系的主要理論,教育的社會制約性,教育的社會功能和現代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zhàn)四部分。整個一章涉及到教育的定位及其重要作用,因此應該成為考生重點把握的章節(jié)以便對教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第四部分易以選擇題進行考察,而第二三部分很容易成為大題的考察內容。這一部分在前兩年的考研(論壇) 真題中至少出現了一道選擇題,大家應該從教育對社會的影響和社會對教育的影響正反兩方面進行復習,也就是考點中的教育的社會制約性和教育的社會功能兩部分。同學們應該從準備主觀題的角度積累一些材料。關于教育與社會關系的主要理論大家作識記準備,這部分內容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對于當代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zhàn)考點,我們建議大家拓展一下思路,從宏觀上把握,并結合當下的實踐與現實,多看一些專家論文,教育評論等。
4.教育與人的發(fā)展:本章是考點較多的一章,其中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可以以選擇題、簡答題、辨析題等多種題型進行考查,而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則可能成為辨析題的考查內容,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則易通過簡答及分析論述等題型來考查。大家要注意,教育學中狹義的教育學就是指學校教育學,所以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學校是個體社會化的主要環(huán)境之一。同學們注意這種主導作用以及其怎樣發(fā)揮的知識。
5.教育目的與培養(yǎng)目標:本章需要識記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概念并學會區(qū)分它們,理解關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論,這部分有很多學術論文可供大家參考,其中要重點注意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同時仔細地看我國的教育目的對我國不同時期之所以會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的社會背景做一了解,并知道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目的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目的,此外我國中小學培養(yǎng)目標也要引起注意,極易以選擇題形式來考查。以往的考查中還涉及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與后面章節(jié)中的課程目標、教學目標之間關系的考查,要知道它們是前者指導后者、后者的制定要根據前者的關系。就整個一章的層面來說,本章極易出選擇題和辨析題。
6.教育制度:本章中教育制度、學制的概念屬于重點識記內容,二者可以成為辨析題和選擇題的考查內容,各級、各類學校系統(tǒng)主要通過選擇題進行考查,因此需要細致地了解。1949年以來我國的學制極易通過簡答和選擇來考查,需要理解加識記,現代教育制度改革部分需要重點掌握,此部分可以成為簡答和分析論述題的內容,要把教育改革的趨勢與特點認真理解,教育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在當前是一個熱點問題,極易與當前的教育現實和實踐聯系起來考查。
7.課程:本章是教育學原理中的為重要的章節(jié)之一,考點非常多。首先課程的定義、課程與教學的關系、課程的類型均屬于非常基礎的知識點;其次,需要重點理解掌握的是課程理論及主要流派、課程編制中的泰勒原理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課程評價及其主要模式;第三,需要對比理解并記憶的是國外的主要課程改革和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部分的內容。課程改革是教育學原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每年考試分值都很大,這一章節(jié)建議大家重點掌握,課程改革也是我國教育領域熱門的問題之一。建議大家聯系教育史的相關內容把歷的課程知識包含進來,便于復習。課程理論、泰勒原理、課程類型等內容要識記。
8.教學:本章是教育學原理中的為重要的章節(jié)之一。其中教學的概念、教學的本質、教學模式、班級授課制、教學評價都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而教學理論及其流派、教學過程及教學過程中應處理好的關系、教學原則、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則需要重點理解記憶。這些知識點可以通過任意一種題型來考察,考點非常多。這部分內容也要聯系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相互參照。
9.德育:德育是近兩年的真題中比較重視的部分,在看書的過程中要對德育過程的要素、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德育的各項原則、各德育模式進行重點記憶。這一部分可以以單選、簡答題、辨析題和分析論述題的形式靈活來考查。這一章主要是識記內容,但是不同的德育模式較難理解,需要花一點時間全面了解。
10. 教師與學生:本章中教師和學生的所有知識點都很重要,尤其是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師生關系部分,逐漸成為近年來考查的重點。教師部分,同學們應關注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涵與途徑、教師的權利和義務這些內容,教師教育現在是熱點話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關系教育整體質量,所以這部分考研的時候可能涉及。對學生以及師生關系部分,大家可以結合教育心理學有關知識進行復習。
三、教育學原理復習建議
從新大綱的目標要求來看,教育學原理部分對同學們的考查分為識記、理解、運用三個層次,三層難度逐漸加大,同學們第一步就是要識記并理解大綱要求的知識點,然后通過做一定數量的習題來鞏固知識和練習怎樣運用。
同學們在拿到大綱之后,通覽一遍,隨后依據大綱的機構擬一個教育學原理學科的框架圖,這么做看似沒有什么特別,但是卻能讓同學們對教育學原理這個科目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因為考試中心的專家也是嚴格按照教育學學科的特點和教育學原理的邏輯結構來編寫大綱的。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學原理的章節(jié)順序就是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邏輯來排列的,先是教育學概述,其次對教育進行界定,接下來用二個章節(jié)分別闡述了教育與社會發(fā)展、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的關系等等。同學們應該自己逐步的認清其中的邏輯結構。
從操作層面來說,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專列一張表格進行復習,對涉及國家發(fā)展,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相關的教育學知識要認真準備,必要時好看看專家論文,加深理解,復習過程中不要忽視任何知識點,要全面復習,不要輕易押寶,一些原來以為是次重點的內容也可能會考,大家做好充分準備就能保證萬無一失。另外,基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需要做練習來實現,不能僅憑背誦記憶,靈活理解、善于思考、多加練習才能獲得好的復習效果。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的內容在教育學統(tǒng)考中占100分左右,但是涉及內容眾多,而且這部分知識重在識記,而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不可能將其全部背誦記憶下來。因此,針對2012年教育學大綱的要求,我們將進行知識結構和線索的梳理,對重點內容進行強調分析,以幫助大家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和內容,幫助大家提高復習效率。
一、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標
1.系統(tǒng)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fā)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準確理解有關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外教育史實,總結經驗與教訓,為現實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供理論啟示。
二、中外教育史考點解析
對中外教育史的內容,復習時首先應該對其總體內容有一個宏觀上的把握。中外教育史均分為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三個部分,復習時應注意各部分之間的劃分是怎樣的以及這樣劃分的依據,這有利于考生對中外教育史的整體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形成知識框架,為識記具體內容時提供幫助。
1.中國古代教育
本章是教育思想史考查得較多的章節(jié),考點非常多。
該部分分成六大部分,把從原始社會學校教育的萌芽到洋務運動之前的幾千年的中國教育史做了一個全面梳理,內容相當龐雜,但是同學們可以打破大綱的知識點排列方式,重新組合整理。古代教育可以按照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學校改革史三個維度進行劃分:把孔丘、孟軻、荀況、墨家、道家、法家、戰(zhàn)國后期教育論著、董仲舒、王充、顏之推、韓愈、朱熹、王守仁、黃宗羲與顏元的教育思想總結成思想史,穿成一條線;把西周的教育制度、獨尊儒術與讀經做官教育模式、察舉制度、隋唐教育體系、科舉制度及其演變等內容歸入教育制度史,穿成另一條線;把官學、私學,稷下學宮、太學、郡國學與洪都門學、國子學、四館與總明館、書院的發(fā)展、私塾的發(fā)展等知識歸類為學校改革史,穿成第三條線;這樣三條主線把古代教育史內容分割明確,比較便于記憶和復習。經過分析,古代教育史主要以選擇題、辨析題和簡答題的方式考查,大家復習時注意策略。選擇題:本章所有知識點都可能通過選擇題來考察;辨析題、簡答題和分析論述題:孔丘的教育思想、孟軻的教育思想、荀況的教育思想、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以及私人講學時期各家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顏元的教育思想、顏之推的教育思想、韓語的教育思想等。
2.中國近代教育
本章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所占的比重不相上下,考點較多。
按時間線索來梳理,該部分內容共分三部分,從近代教育的起步、近代教育體系建立、近代教育體制的變革幾部分概括了從洋務運動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史實。在復習的時候也可以分成思想史和改革史來分別把握,比如把張之洞、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蔡元培、新文化教育思潮等的教育思想劃為思想史;把教會學校、洋務學堂、留美教育、維新教育實踐、新政時期教育改革、民國初年教育政策、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改革、1922新學制等劃為教育改革史。其中,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教育思想、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改革、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與實踐、新文化運動時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與教育改革運動、1922年“新學制”都是很重要的內容,一定要細致認真地看。
3.中國現代教育
該部分指的是從南京國民政府到新中國成立期間的教育史,大綱從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教育和教育家的理論與實踐三個角度分類,三塊知識點分類明確,我們可按大綱順序復習?,F代教育史是考查的重點部分,除選擇題外,很多分值較重的簡答題和分析論述題都出自本章。同學們對現代教育家的理論與實踐考點要重視起來,陶行知、晏陽初分別在07、08年考過論述題,考生在看書的過程中要注意識記和對比理解,尤其是現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論與實踐部分,對一些比較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活動要很認真細致地看。對南京國民政府教育和中共領導的根據地教育主要做選擇題和簡答題準備即可。
4.外國古代教育
該部分從東方文明古國、古希臘、古羅馬、西歐中世紀、拜占庭與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現了古代外國教育的輪廓,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重點掌握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識記古代東方文明古國教育的特點、斯巴達、雅典教育的不同、宮廷學校與騎士教育、中世紀大學的形成與發(fā)展等內容。本章多以選擇題來進行考查,因此在看書的過程中一定要細致,并且其中要注意古埃及和古印度教育的比較,古希臘教育中斯巴達教育與雅典教育的比較,蘇格拉底教育思想和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比較,不同時期羅馬教育的比較等。同時將本章的復習時間和中國古代教育放在一起,考生在復習時還可以進行將中外古代教育的方方面面進行對比復習。
5.外國近代教育
該部分內容很多,但是結構比較清楚。大綱從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的教育、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歐近代教育思想三個部分劃分考試范圍。同學們復習的時候重視第二、三部分(第一部分意大利和北歐人文主義的異同已經作為論述題在09年考研(論壇) 中考過,再考大題的可能不大)。本章考點非常多且是大題考察范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西歐近代教育思想等部分都是簡答和分析論述題考查的重鎮(zhèn)??忌粌H要細致地看,而且還要多進行理解和對比,如果能將西歐近代教育思想與現實教育問題一起進行思考是好的,如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缺點,盧梭的自然教育主張的現實可行性,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學化”主張對當今的啟示,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對目前教育的積極影響,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的可借鑒之處,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思想的本質意義等等??偟膩碚f,思想史是近代外國教育的重點內容。
6.外國現代教育
該部分主要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歐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歐美和日本現代教育制度、現代歐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內容圈定考查范圍,考點非常多,大部分知識點的考察形式都異常靈活。主要的內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內容。第一節(jié)新教育運動和進步主義教育運動要簡單了解他們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們的意義。重點要準確記憶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實踐,比如梅伊曼、拉伊、蒙臺梭利、葛雷制、道爾頓制、設計教學法。這些都是比較容易出簡答題的。第二節(jié)主要介紹的是各個國家的教育改革。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響的改革運動和教育法案,包括英國的《1944年教育法》、《雷沃休姆報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法國的《費里教育法》、《郎之萬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國的“八年研究”計劃、初級學院運動、《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日本的《教育救語》、《大學令》;蘇聯的《統(tǒng)一勞動學校規(guī)程》;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等。這些都是復習的重點,容易出簡答題。復習的時候要注意和如今該國的教育現狀聯系。第三節(jié)重點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其次是歐美教育思潮中各教育流派教育思想的異同,好能思考它們的現實可行性。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點內容,同學們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
三、中外教育史復習建議
1.在復習中外教育史的時候,同學們一定要善于重新分類整理相關的內容,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主要的分類方法就是在以時間序列為大路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地將所有內容分為思想史、制度史、改革史。這樣知識的線索從縱向、橫向兩個方面來交錯,從而形成知識體系,對回答分析論述題時尤其有幫助。
2.要了解不同時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社會背景,結合當時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記硬背。教育事件和歷史事件都依賴于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掌握了背景之后,記憶和理解都變得容易,知識保持得持久、運用得靈活。
3.大量練習。因為教育史內容很多,要清楚的記憶下來實屬不易,同學們可以多找一些練習題練,大量練習是快速記憶的好辦法。尤其是主觀題,先自己寫答案,而后對照參考答案。注意不要迷信答案,如果答案不全面,可以自己補充上。通過大量的聯系既是查漏補缺、夯實大綱內容的過程,也是一個尋找答題感覺和答題思路的過程
10. 利用經典教材。大家不要僅局限于大綱內容,大綱只是考查知識點的羅列,不是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涉及不到細致的學科內容,所以同學們要先通讀幾遍經典參考書,比如孫培青主編的《中國教育史》、吳式穎主編的《外國教育史》,形成對教育史的完整認識,對復習是很有益處的。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在教育學考研中雖然所占比例不大,如果不做必選題,則可以只做40分的內容便可,但是這部分不像中外教育史部分那樣知識以識記為主,其內容較抽象,不易理解,正因為比較難,大家復習時要下些功夫,爭取讓教育心理學成為項目。
一、教育心理學考查目標
1.識記與了解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歷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實驗事實。
2.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對教育工作的啟示。
3.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主要理論,解釋有關教育現象,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二、教育心理學考點解析
1.教育心理學概述
該部分包括教育心理學的對象、任務、歷史三個知識點。歷史發(fā)展部分記住基本史實,標志性事件即可。本部分的考查僅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大家只要記住基本概念,研究對象、任務等內容即可,沒必要花太多時間。
2.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該部分從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與教育、認知發(fā)展理論與教育、人格發(fā)展理論與教育,心理發(fā)展差異與教育四個部分圈定考試范圍。從內容安排來說,可以說是總——分——總結構。第二、三部分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和人格發(fā)展理論是這部分的重點,也基本上是考研的必考點,復習時應著重對這些理論的提出者和理論中的重點概念做重點掌握。另外,第四部分心理發(fā)展的差異性,尤其是其中認知方式的差異性近年來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復習時要注意。
3.學習及其理論解釋
學習在教育心理學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章節(jié)都是圍繞學生的學習展開的;而同時本章中包含了教育心理學中眾多的學習理論,因此本章也是教育心理學考查的多的章節(jié)。本章中考生需要注意對學習的分類以及學習的各個理論進行深度把握,要非常細致地看,近幾年每一種學習理論都有考查,且以選擇題居多,大題考查個別理論。同學們主要應該掌握學習的聯結理論、認知理論、建構理論、人本理論的內涵、代表人物、發(fā)展歷程、與教育教學的關系等,對理論中的重點概念也要留意,往往是選擇題和辨析題的考查點。這部分涉及內容多二雜,而且難以理解。同學們要參考教材、論文等相關資料充分準備。復習應以理解為主,不要死記硬背。
4.學習動機
本章的知識點不太多但卻非常重要,且與現實結合較為緊密,因此成為兩年分析論述題的考查內容。其中學習動機理論和和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是這部分的重點中的重點,考生在看書的過程中,首先要把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其作用吃透,其次要把學習動機的主要理論理解到位,然后盡量與現實教學中的情況進行結合去思考,目前真題喜歡通過現實的事例來對本章知識點進行考查。
5.知識的建構
這一章與下一章囊括學習的兩大方面,分別涉及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的內容。其中本章包括知識及知識建構、知識的理解、錯誤概念的轉變、知識的整合應用四部分知識。本章常以選擇題形式來考查,考生在看書時重點看知識及其類型,知識建構的基本機制,錯誤概念的轉變和知識的整合與應用,知識的理解部分以理解和簡單識記為主。2011年曾以簡答題的形式對錯誤概念的轉變進行了考查,這應該引起考生們的注意。
6.技能的形成
該部分包括技能的一般論述以及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這兩種不同類型技能的形成與訓練相關的知識。本章知識點也常以選擇題來考查,且本章的知識點與現實結合較為緊密,因此,考生在看書時除對關鍵概念進行記憶外還要結合案例進行理解性掌握,能區(qū)分現實生活中不同的技能的類型及用處。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與操作技能的類型是比較重要的考點。本章的學習還應該注意比較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的不同,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的不同(此考點2011年剛剛以選擇題的形式考過)。
7.學習策略及其教學
本章考點主要在學習策略的概念、認知策略、元認知及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等部分,多會以選擇題考察,而元認知較其它部分更易以簡答題來考查,需要學生重點去理解。
8.問題解決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本章的考點不是很多,但是確實歷年真題辨析題考查的重鎮(zhèn)。因此需要考生在看書過程中深入把握建立起對問題解決相關知識點的正確認識,尤其是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及影響因素,思維定勢與功能固著,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部分,更需要考生多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以往考研試卷中曾幾次對這部分的幾個心理學概念或者稱術語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因此,復習時考生應注意思維定勢、功能固著、醞釀效應等概念的理解把握。
9.社會規(guī)范學習與品德發(fā)展
本章的的內容與教育學原理中的德育內容相呼應,可以與德育中的德育方法和模式結合起來復習。本部分考點較少,主要集中在品德發(fā)展的實質,品德的形成過程,品德不良的矯正幾部分,雖然歷年真題考查得較少,但是卻極有可能在品德培養(yǎng)和品德不良的矯正部分出大題,因此考生一定要對這種與現實結合較為緊密的知識點多進行思考。
三、教育心理學復習建議
1.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教育心理學的人物理論和基本概念偏多,同時教育心理學的多數知識點應用性也較強,而概念和理論是應用的前提,因此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深刻理解是第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同學們接觸教育心理學的時候會感到有好多概念不理解,無從下手,其實如果深刻理解了基本概念和與之相關的理論淵源,復習教育心理學就不難了??忌鷤冊趶土暯逃睦韺W時一定不要局限于大綱,要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課本對基本、重點概念的分析較為具體詳細,對考生們尤其是跨專業(yè)考教育學的考生們理解本部分內容有重要意義。
2.通過案例進行學習。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過程中心理發(fā)展與變化的學科,所以有許多案例可供參考。通過實例分析,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為考研做了準備??荚囶}型大多以案例形式出現,因此大家要多分析一些案例,這同時也是對自己復習效果的一種檢測和鞏固。
3.認真讀好參考書。
教材內容不是很多,大家仔細讀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和各個章節(jié)的內部聯系,其實教育心理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要只關注局部的具體知識點,還要宏觀把握。越讀到后面,思路和概念將會越清晰。推薦陳琦、劉儒德的《教育心理學》和馮忠良的《教育心理學》,前者對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有非常詳細和具體生動的解釋,有助于理解;后者則對理論有條理化的梳理,較系統(tǒng)。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必備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雖然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學統(tǒng)考試題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近年來教育研究方法在題型及考查重點方面的變化卻說明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對研究方法的重視,很顯然是因為掌握研究方法與否對于考生學術研究的能力高低起著一個重要的衡量作用,因此,在備考時同學們應該充分重視起來。
一、教育研究方法考查目標
1.了解教育研究的歷史、現狀與發(fā)展趨勢,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術語、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進行教育研究選題及研究方案設計、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夠運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評論教育研究設計、成果及典型案例。
二、教育研究方法考點解析
1.教育研究的界說。
本章是對教育研究進行總體介紹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細地去看并區(qū)分教育研究的類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類型,同時教育研究的發(fā)展歷程和基本原則以及一般過程也很重要,2011年的考研(論壇) 試題就以簡答題的形式對教育研究的倫理原則進行了考查(這說明對教育研究方法的復習只有重點、沒有非重點。,復習時必須全面,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些需要考生理解并與現實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因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實踐性相對于其它三門課程來說就要強一些。
2.教育研究的選題和設計。
本章主要圍繞教育研究的選題與設計環(huán)節(jié)來考察,其中選題的基本要求,課題研究的假設是容易被分析論述題和簡答題考查的部分,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選題的基本來源,這對以后考生們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很有好處的,也有利于考生們對材料案例進行具體分析。
3.教育文獻檢索。
本章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教育文獻本身的知識以及教育文獻檢索的知識。第一部分包括教育文獻的含義、作用、等級及分布等,這部分肯能會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理解記憶,尤其是教育文獻的等級。第二部分包括教育文獻檢索的基本過程和主要方法及要求,考生需要認真細看。此外,還要仔細掌握的是教育文獻綜述報告的撰寫,可能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傊菊碌目键c都比較細致,考查形式以選擇題為主。
4.教育觀察研究。
該部分包括教育觀察研究概述、基本類型、實施程序三部分內容。要求掌握教育觀察的含義、觀察研究方法的優(yōu)缺點及類型,教育研究方法的程序、記錄方法。這些知識點可能在選擇題或辨析題里出現。教育觀察研究是在絕大多數教育研究課題中都必用的一種研究方法,因此考生需要非常系統(tǒng)地掌握教育觀察研究的基本類型及實施程序,并且可以與現實相結合來理解記憶。
5.教育調查研究。
這部分包括教育調查研究概述、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測量調查等內容,總體結構為總—分,先是概述,后面緊接著依次是三大類型調查研究的知識。。教育調查研究也是多數教育研究課題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因此這部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試中比較重要。重點在于掌握教育調查研究、訪談研究、教育測量的含義、類型,問卷調查、訪談研究的構成設計、優(yōu)缺點、關于“效度”、“信度”“難度”“區(qū)分度”幾個易混概念的區(qū)別和聯系一直是考試的重點,要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簡答、辨析和分析論述都極有可能在此部分出題。
6.教育實驗研究。
該部分包括教育實驗研究的概述、基本類型、效度、變量控制、試驗設計的主要方法等內容。這部分內容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察中非常重要,尤其后面的三部分是常考點。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有教育實驗研究的含義、優(yōu)缺點、教育實驗研究發(fā)展的線索、基本程序、類型以及教育實驗設計的主要格式。關于教育實驗研究的變量控制及實驗設計是個重點,也是常考的知識點,不僅要識記,還需要理解并靈活運用。這是個重點章,因為后一個大題有可能出這方面的問題,比如,給出一個真實教育案例,需要考生指出變量的種類、實驗的種類,如何控制變量并說明理由等。這些內容理解起來有難度的話就多看幾遍教材中這一部分的內容,尤其是教育實驗設計的主要格式與效度之間的關系。
7.教育行動研究。
該部分內容比較少,主要包括教育行動研究的基本概述和基本步驟。可能會以選擇題或者大題的方式考查。本章主要掌握教育行動研究的含義、特點及優(yōu)缺點。
8.教育研究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該部分包括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內容。有一部分內容是統(tǒng)計相關的知識,但是不難理解,主要的復習側重點在于不同概念的區(qū)分。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是教育研究的末尾環(huán)節(jié),具有重大意義,因此考生在復習時一定要仔細地閱讀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9.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體現在教育研究報告上面,因此,考生應該仔細理解并學會如何撰寫教育研究報告,本章多數屬于識記內容。大家做選擇題準備即可。
三、教育研究方法復習建議
從近年來的考查趨勢看,對教育研究方法的考查雖然所占比重不高,但是考查范圍基本覆蓋了大綱中的各個章節(jié),一般每個章節(jié)都會有一個題。所以在復習備考時一定要做到全面細致,疏而不漏。
1. 牢牢掌握基本概念。
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于其他幾個科目的地方在于,此科目所要求識記的基本概念都是在研究過程中需要經常用到的,不只是純粹的理論。因此,想要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充分運用這件“工具”就必須對具體的各個研究方法做到熟悉、理解、掌握。分清各個概念,避免混淆。
2. 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教育研究方法學科性質所決定的,因為它是一門工具性課程,它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幫助研究者實施研究,更順利地獲得研究結果,是一些特別實用的知識。如果不與實際相聯系,那么這門學科就喪失了它存在的本質的意義。
對教育研究方法課而言,很多概念都比較抽象,如“被試、總體、樣本、取樣、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誤差、效度、信度”等,本身就較難理解,死記硬背就更不容易實現了。較好的方法是聯系實際,將概念放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去體會。這也可以為以后的運用打下基礎。
3. 通過案例實際練習。
教育研究方法是實用性學科、操作性學科,以大題形式考查時也往往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現,考查對該部分知識的靈活運用。同學們可以找到一些教育研究的例子,親自進行分析評價,以備選做題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