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組織激勵
(一) 知道、了解
需要、動機與激勵的概念
需要兩種狀態(tài)
動機三要素 ①行為的方向 ②努力的水平 ③堅持的水平
激勵的作用與意義
目標管理基本核心及實施目標管理
參與管理含義及意義、形式
績效薪金制含義
斯坎倫計劃:約瑟夫·斯坎倫提出
(二) 掌握
動機的類型※
1. 內源性動機——內在動機、行為本身可以帶來成就感、價值;其員工看重的是工作本身
2. 外源性動機——外在動機、物質或社會報酬或為了避免懲罰、結果;其員工更看重工作所帶來的報償
3. 例題:
關于內源性動機和外源性動機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內源性動機是指人做出某種行為是為了獲得行為帶來的成就感
B.外源性動機是指人做出某種行為是為了獲得物質或社會報酬
C.追求高社會地位屬于內源性動機
D.謀求多拿獎金屬于外源性動機
【答案解析】C“追求高社會地位”是要通過行為獲得社會報酬的范疇,屬于外源性動機,所以C項是錯誤的。
激勵的類型
1. 從激勵內容的角度: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
2. 從激勵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
3. 從激勵對象的角度:他人激勵和自我激勵
七大需要理論的內容※
1. 需要層次理論※
1) 觀點:
2) 特點:(優(yōu)缺點)
3) 在管理上的應用及評價:
4) 例題: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五種需要類型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是( )
A. 生理—安全—自我實現—尊重—歸屬和愛
B. 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自我實現
C. 安全—生理—尊重—歸屬和愛—自我實現
D. 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實現—歸屬和愛
【答案解析】B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需要類型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關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未被滿足的需要是行為的主要激勵源
B.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具有強的激勵作用
C.基本需要主要靠內部條件滿足;高級需要主要靠外在條件滿足
D.管理者在進行激勵時,需考慮每個員工的特殊需要以及占主導地位的需要層次
E.組織用于滿足員工的低層次需要的投入是效益遞減的
【答案解析】BC 已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勵作用;基本需要的滿足主要靠外部條件或因素,而高級需要的滿足主要靠內在因素;所以BC是錯誤的
2. 雙因素理論
1) 觀點及在管理上的應用※:
2) 例題:
根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激勵因素的缺失會導致員工( ).
A.滿意
B.沒有滿意
C.不滿
D.沒有不滿
【答案解析】B 根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激勵因素的缺失會招致員工沒有滿意
3. ERG理論
1) 觀點※:與馬斯洛五層次需要的對應關系
2) 意義:
3) 在管理上的應用:
①獨特之處:認為各種需要可以同時具有激勵作用
②挫折—退化:如較高層次需要不能滿足,對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欲望會增強
4) 例題:
關于奧爾德佛提出的ERG理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關系需要”對應馬斯洛需要理論中的部分“安全需要”、全部“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部分“尊重需要”
B.各種需要可以同時具有激勵作用
C.如果較高層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那么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欲望一定會減弱
D. 不同文化下各種需要的順序可能會發(fā)生改變
【答案解析】C 如果較高層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那么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欲望一定會加強
4. 三重需要理論
1) 三類人的特點及應用※:
2) 例題:
根據麥克里蘭提出的三重需要理論,人的核心需要包括( ).
A.生存需要
B.權力需要
C.親和需要
D.成長需要 E.成就需要
【答案解析】BCE
關于成就需要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成就需要是指個體追求優(yōu)越感的驅動力
B. 成就需要高的人傾向選擇適度的風險
C. 成就需要高的人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進取意識
D.一般來說,成就需要高的人工作績效較低
【答案解析】D 成就工作績效需要高的人個人績效較高,但容易忽視團隊績效
5. 公平理論
1) 觀點※:
①投入與產出(包括)
②縱向比較、橫向比較——組織內外比較——自比與他比
③一般說來,薪資水準、教育水平較高的員工,視野較為開闊,依據的信息比較全面,常常以他人為比較對象,進行橫向比較;而薪資水準、教育水平較低的員工則常常做自我的縱向比較
2) 恢復公平的五大方法※:改變自己的投入或產出、改變對照者的投入或產出、
改變對投入或產出的知覺、改變參照對象及辭職
3) 例題:
小張原本在A公司工作,后來跳槽到B公司;跳槽半年后,他發(fā)現新公司對自己努力工作的回報遠不如A公司.根據公平理論,這種比較屬于( ).
A.橫向比較
B.縱向比較
C.組織內自我比較
D.組織外自我比較
E.組織外他比
【答案解析】BD 縱向比較——組織外自我比較——員工將自己在不同組織中的工作和待遇進行比較.
關于公平理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員工比較的是對自己和他人投入、產出的知覺
B.教育水平較高的員工做比較的時候依據的信息比較片面
C.感到報酬不足的員工可能會減少自己的工作投入
D.在管理中應盡量使不同的員工的投入產出比大致相同
【答案解析】B
6. 弗洛姆:期望理論
1) 表達:效價×期望×工具=動機
2) 期望理論強調情景性
3) 期望模型中能夠產生動機的組合是:高的正效價、高期望和高工具
4) 例題:
在期望理論中,個人對績效與獲得報酬之間關系的估計稱為( ).
A.工具
B.效價
C.期望
D. 動機
【答案解析】A 個人對績效與獲得報酬之間關系的估計稱為工具
7. 強化理論
1) 行為的結果對行為本身有強化作用,是行為的主要的驅動因素,是一種行為主義觀點
2) 不考慮人的內在心態(tài),而是注重行為及其結果,認為人是在學習、了解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系
3) 盡管強化作用對行為頗有影響力,但卻不是行為的控制因素
理論實踐
1. 目標管理
1) 目標管理的要素
2) 目標管理的效果評價
3) 例題:
關于目標管理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目標管理強調應通過群體共同參與的方式,制定具體、可行且能客觀衡量的目標
B.實施目標管理時,必須自下而上地設定目標,將組織的目標分解為各個相應層次的目標
C.目標管理包括目標具體化、參與決策、限期完成和績效反饋四個要素
D.目標管理的實施效果有時候并不能符合管理者的期望
【答案解析】B 參與決策——在制定目標時,要求涉及目標的所有群體共同制定目標,并共同規(guī)定如何衡量目標的實現程度,而不是由上級單方面地指定下級的工作目標
2. 參與管理
1) 參與管理的形式
2) 管理者分享權力的四大理由
3) 有效推行參與管理的五大條件
(三) 運用
需要層次理論在管理上的應用:
1. 管理者需要考慮員工不同層次的需要,并為每一層次的需要設計相應的激勵措施
2. 管理者需要考慮每個員工的特殊需要,因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如果想要激勵一個人,就需要知道他現在哪一個層次的需要占主導地位,從而相應地為該層次需要的滿足提供條件
3. 組織用于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遞減的.當與員工低層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后,公司仍以原來的方式來激勵員工,效果會很小.
公平理論的恢復公平的方法:
1. 不公平狀態(tài):a.薪酬不足 b.報酬過度
2. 恢復方式※:
①改變自己的投入或產出 ②改變對照者的投入或產出
③改變對投入或產出的知覺 ④改變參照對象 ⑤辭職
質監(jiān)督小組※:
1. 8~10人
2. 定期集會,占用工作時間討論難題
3. 管理層有最后決定權
4. 小組成員的前提條件:必須具備解析和解決質量問題的能力,還要擅長與他人溝通并宣傳各種策略
5. 例題:
下列情境中,不適宜推行參與管理的是( ).
A.完成任務的時間比較緊迫
B.員工具備相應的智力、知識技術和溝通技巧
C.參與不會使員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權力受到威脅
D.組織文化支持員工的參與管理
【答案解析】A推行參與管理要有成效必須符合的一個條件是:在行動前,要有充裕的時間來進行參與; 完成任務的時間比較緊迫,所以不適宜推行參與管理
績效薪金制※:
1. 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計件工資、工作獎金、利潤分成、按利分紅等
2. 主要優(yōu)點:可以減少管理者的工作量
3. 績效薪金制同期望理論關系比較密切:績效薪金制可以提高激勵水平和生產力水平
4. 斯坎倫計劃
1) 融合了參與管理和績效薪金制兩種概念
2) 被稱作是“勞資合作、節(jié)約勞動支出、集體獎勵”的管理制度
3) 斯坎倫計劃的三個主張
4) 斯坎倫計劃的兩大要素:①設置一個委員會;②制定一套分享成本降低所帶來利益的計算方法
5) 斯坎倫計劃實施的關鍵在于勞資雙方是否能夠彼此相互信賴,以及整個組織對制度是否具有強烈的認同感
5. 例題:
某公司是一家由事業(yè)單位轉而成的股份制企業(yè)。在轉制之前,員工的薪酬基本上是按照職務、技術職稱和工齡等來確定的,員工的工資差別不大,所以干多和干少一個樣,盡管單位的效率不高,但大家覺得挺滿足。但改制以后,由于企業(yè)要直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所以公司的領導層決定打破傳統的薪酬體制,實行績效薪金制,如今兩年過去了,該公司的產值翻了兩番,員工的收入也大大增加,大家覺得比以前更滿足了。
(1) 績效薪金制度的主要優(yōu)點是( ).
A.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B.為企業(yè)節(jié)省成本中
C.使管理者的監(jiān)督職能加強
D.使員工的晉升和產品質量掛鉤
【答案解析】A 績效薪金制度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他可以減少管理者的工作量,因為員工為了獲得更高的薪金會自發(fā)地努力工作,而不需要管理者的監(jiān)督.
(2) 關于績效薪金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績效薪金制中的績效只能是個人績效
B. 績效薪金制的基礎是公平、量化的績效評估體系
C. 常用的績效薪金制有計件工資等
D. 對管理者實施按利潤分紅也是績效薪金制
【答案解析】BCD績效可以是個人績效、部門績效和組織績效.
(3) 該公司實行績效薪金制時,可以選擇的績效包括( ).
A. 個人績效
B.部門績效
C.責任績效
D.組織績效
【答案解析】ABD績效可以是個人績效、部門績效和組織績效
(一) 知道、了解
需要、動機與激勵的概念
需要兩種狀態(tài)
動機三要素 ①行為的方向 ②努力的水平 ③堅持的水平
激勵的作用與意義
目標管理基本核心及實施目標管理
參與管理含義及意義、形式
績效薪金制含義
斯坎倫計劃:約瑟夫·斯坎倫提出
(二) 掌握
動機的類型※
1. 內源性動機——內在動機、行為本身可以帶來成就感、價值;其員工看重的是工作本身
2. 外源性動機——外在動機、物質或社會報酬或為了避免懲罰、結果;其員工更看重工作所帶來的報償
3. 例題:
關于內源性動機和外源性動機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內源性動機是指人做出某種行為是為了獲得行為帶來的成就感
B.外源性動機是指人做出某種行為是為了獲得物質或社會報酬
C.追求高社會地位屬于內源性動機
D.謀求多拿獎金屬于外源性動機
【答案解析】C“追求高社會地位”是要通過行為獲得社會報酬的范疇,屬于外源性動機,所以C項是錯誤的。
激勵的類型
1. 從激勵內容的角度: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
2. 從激勵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
3. 從激勵對象的角度:他人激勵和自我激勵
七大需要理論的內容※
1. 需要層次理論※
1) 觀點:
2) 特點:(優(yōu)缺點)
3) 在管理上的應用及評價:
4) 例題: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五種需要類型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是( )
A. 生理—安全—自我實現—尊重—歸屬和愛
B. 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自我實現
C. 安全—生理—尊重—歸屬和愛—自我實現
D. 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實現—歸屬和愛
【答案解析】B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需要類型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關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未被滿足的需要是行為的主要激勵源
B.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具有強的激勵作用
C.基本需要主要靠內部條件滿足;高級需要主要靠外在條件滿足
D.管理者在進行激勵時,需考慮每個員工的特殊需要以及占主導地位的需要層次
E.組織用于滿足員工的低層次需要的投入是效益遞減的
【答案解析】BC 已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勵作用;基本需要的滿足主要靠外部條件或因素,而高級需要的滿足主要靠內在因素;所以BC是錯誤的
2. 雙因素理論
1) 觀點及在管理上的應用※:
2) 例題:
根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激勵因素的缺失會導致員工( ).
A.滿意
B.沒有滿意
C.不滿
D.沒有不滿
【答案解析】B 根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激勵因素的缺失會招致員工沒有滿意
3. ERG理論
1) 觀點※:與馬斯洛五層次需要的對應關系
2) 意義:
3) 在管理上的應用:
①獨特之處:認為各種需要可以同時具有激勵作用
②挫折—退化:如較高層次需要不能滿足,對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欲望會增強
4) 例題:
關于奧爾德佛提出的ERG理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關系需要”對應馬斯洛需要理論中的部分“安全需要”、全部“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部分“尊重需要”
B.各種需要可以同時具有激勵作用
C.如果較高層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那么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欲望一定會減弱
D. 不同文化下各種需要的順序可能會發(fā)生改變
【答案解析】C 如果較高層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那么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欲望一定會加強
4. 三重需要理論
1) 三類人的特點及應用※:
2) 例題:
根據麥克里蘭提出的三重需要理論,人的核心需要包括( ).
A.生存需要
B.權力需要
C.親和需要
D.成長需要 E.成就需要
【答案解析】BCE
關于成就需要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成就需要是指個體追求優(yōu)越感的驅動力
B. 成就需要高的人傾向選擇適度的風險
C. 成就需要高的人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進取意識
D.一般來說,成就需要高的人工作績效較低
【答案解析】D 成就工作績效需要高的人個人績效較高,但容易忽視團隊績效
5. 公平理論
1) 觀點※:
①投入與產出(包括)
②縱向比較、橫向比較——組織內外比較——自比與他比
③一般說來,薪資水準、教育水平較高的員工,視野較為開闊,依據的信息比較全面,常常以他人為比較對象,進行橫向比較;而薪資水準、教育水平較低的員工則常常做自我的縱向比較
2) 恢復公平的五大方法※:改變自己的投入或產出、改變對照者的投入或產出、
改變對投入或產出的知覺、改變參照對象及辭職
3) 例題:
小張原本在A公司工作,后來跳槽到B公司;跳槽半年后,他發(fā)現新公司對自己努力工作的回報遠不如A公司.根據公平理論,這種比較屬于( ).
A.橫向比較
B.縱向比較
C.組織內自我比較
D.組織外自我比較
E.組織外他比
【答案解析】BD 縱向比較——組織外自我比較——員工將自己在不同組織中的工作和待遇進行比較.
關于公平理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員工比較的是對自己和他人投入、產出的知覺
B.教育水平較高的員工做比較的時候依據的信息比較片面
C.感到報酬不足的員工可能會減少自己的工作投入
D.在管理中應盡量使不同的員工的投入產出比大致相同
【答案解析】B
6. 弗洛姆:期望理論
1) 表達:效價×期望×工具=動機
2) 期望理論強調情景性
3) 期望模型中能夠產生動機的組合是:高的正效價、高期望和高工具
4) 例題:
在期望理論中,個人對績效與獲得報酬之間關系的估計稱為( ).
A.工具
B.效價
C.期望
D. 動機
【答案解析】A 個人對績效與獲得報酬之間關系的估計稱為工具
7. 強化理論
1) 行為的結果對行為本身有強化作用,是行為的主要的驅動因素,是一種行為主義觀點
2) 不考慮人的內在心態(tài),而是注重行為及其結果,認為人是在學習、了解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系
3) 盡管強化作用對行為頗有影響力,但卻不是行為的控制因素
理論實踐
1. 目標管理
1) 目標管理的要素
2) 目標管理的效果評價
3) 例題:
關于目標管理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目標管理強調應通過群體共同參與的方式,制定具體、可行且能客觀衡量的目標
B.實施目標管理時,必須自下而上地設定目標,將組織的目標分解為各個相應層次的目標
C.目標管理包括目標具體化、參與決策、限期完成和績效反饋四個要素
D.目標管理的實施效果有時候并不能符合管理者的期望
【答案解析】B 參與決策——在制定目標時,要求涉及目標的所有群體共同制定目標,并共同規(guī)定如何衡量目標的實現程度,而不是由上級單方面地指定下級的工作目標
2. 參與管理
1) 參與管理的形式
2) 管理者分享權力的四大理由
3) 有效推行參與管理的五大條件
(三) 運用
需要層次理論在管理上的應用:
1. 管理者需要考慮員工不同層次的需要,并為每一層次的需要設計相應的激勵措施
2. 管理者需要考慮每個員工的特殊需要,因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如果想要激勵一個人,就需要知道他現在哪一個層次的需要占主導地位,從而相應地為該層次需要的滿足提供條件
3. 組織用于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遞減的.當與員工低層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后,公司仍以原來的方式來激勵員工,效果會很小.
公平理論的恢復公平的方法:
1. 不公平狀態(tài):a.薪酬不足 b.報酬過度
2. 恢復方式※:
①改變自己的投入或產出 ②改變對照者的投入或產出
③改變對投入或產出的知覺 ④改變參照對象 ⑤辭職
質監(jiān)督小組※:
1. 8~10人
2. 定期集會,占用工作時間討論難題
3. 管理層有最后決定權
4. 小組成員的前提條件:必須具備解析和解決質量問題的能力,還要擅長與他人溝通并宣傳各種策略
5. 例題:
下列情境中,不適宜推行參與管理的是( ).
A.完成任務的時間比較緊迫
B.員工具備相應的智力、知識技術和溝通技巧
C.參與不會使員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權力受到威脅
D.組織文化支持員工的參與管理
【答案解析】A推行參與管理要有成效必須符合的一個條件是:在行動前,要有充裕的時間來進行參與; 完成任務的時間比較緊迫,所以不適宜推行參與管理
績效薪金制※:
1. 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計件工資、工作獎金、利潤分成、按利分紅等
2. 主要優(yōu)點:可以減少管理者的工作量
3. 績效薪金制同期望理論關系比較密切:績效薪金制可以提高激勵水平和生產力水平
4. 斯坎倫計劃
1) 融合了參與管理和績效薪金制兩種概念
2) 被稱作是“勞資合作、節(jié)約勞動支出、集體獎勵”的管理制度
3) 斯坎倫計劃的三個主張
4) 斯坎倫計劃的兩大要素:①設置一個委員會;②制定一套分享成本降低所帶來利益的計算方法
5) 斯坎倫計劃實施的關鍵在于勞資雙方是否能夠彼此相互信賴,以及整個組織對制度是否具有強烈的認同感
5. 例題:
某公司是一家由事業(yè)單位轉而成的股份制企業(yè)。在轉制之前,員工的薪酬基本上是按照職務、技術職稱和工齡等來確定的,員工的工資差別不大,所以干多和干少一個樣,盡管單位的效率不高,但大家覺得挺滿足。但改制以后,由于企業(yè)要直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所以公司的領導層決定打破傳統的薪酬體制,實行績效薪金制,如今兩年過去了,該公司的產值翻了兩番,員工的收入也大大增加,大家覺得比以前更滿足了。
(1) 績效薪金制度的主要優(yōu)點是( ).
A.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B.為企業(yè)節(jié)省成本中
C.使管理者的監(jiān)督職能加強
D.使員工的晉升和產品質量掛鉤
【答案解析】A 績效薪金制度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他可以減少管理者的工作量,因為員工為了獲得更高的薪金會自發(fā)地努力工作,而不需要管理者的監(jiān)督.
(2) 關于績效薪金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績效薪金制中的績效只能是個人績效
B. 績效薪金制的基礎是公平、量化的績效評估體系
C. 常用的績效薪金制有計件工資等
D. 對管理者實施按利潤分紅也是績效薪金制
【答案解析】BCD績效可以是個人績效、部門績效和組織績效.
(3) 該公司實行績效薪金制時,可以選擇的績效包括( ).
A. 個人績效
B.部門績效
C.責任績效
D.組織績效
【答案解析】ABD績效可以是個人績效、部門績效和組織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