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假設社會有三個部門ABC,資本有機構成分別為9:1,8:2,7:3,剩余價值率100%,每個部門的資本家分別投資100萬元。
則三個部門創(chuàng)造的價值分別是:(以下單位:萬元)
A部門:W=90+10+10=110
B部門:W=80+20+20=120
C部門:W=70+30+30=130
因此,社會總的商品價值就是:
110+120+130=360
則三個部門資本家獲得的利潤分別是:
A部門:10
B部門:20
C部門:30
總利潤:10+20+30=60
可見資本有機構成高的部門獲得的利潤卻低于資本有機構成低的部門。在不存在壟斷的條件下,A部門的資本家肯定會轉移自己的資本到BC兩個部門,而B部門的資本家則會轉移自己的資本到C部門。于是C部門就會出現(xiàn)商品供過于求的狀況,大量的商品的價值實現(xiàn)不了,利潤率降低。而AB部門則由于供小于求,商品價格上升,利潤率上升。通過長時間的競爭,社會必然要求各部門的利潤率平均化。這樣,三個部門的利潤應該都是:60/3=20
各部門的生產價格=c+v+平均利潤=100+20=120
上述理論可以用一下表格表示:
資本有機構成 投入資本 不變資本 可變資本 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 價值 平均利潤 生產價格
9:1 100 90 10 100% 10 110 20 120
8:2 100 80 20 100% 20 120 20 120
7:3 100 70 30 100% 30 130 20 120
則三個部門創(chuàng)造的價值分別是:(以下單位:萬元)
A部門:W=90+10+10=110
B部門:W=80+20+20=120
C部門:W=70+30+30=130
因此,社會總的商品價值就是:
110+120+130=360
則三個部門資本家獲得的利潤分別是:
A部門:10
B部門:20
C部門:30
總利潤:10+20+30=60
可見資本有機構成高的部門獲得的利潤卻低于資本有機構成低的部門。在不存在壟斷的條件下,A部門的資本家肯定會轉移自己的資本到BC兩個部門,而B部門的資本家則會轉移自己的資本到C部門。于是C部門就會出現(xiàn)商品供過于求的狀況,大量的商品的價值實現(xiàn)不了,利潤率降低。而AB部門則由于供小于求,商品價格上升,利潤率上升。通過長時間的競爭,社會必然要求各部門的利潤率平均化。這樣,三個部門的利潤應該都是:60/3=20
各部門的生產價格=c+v+平均利潤=100+20=120
上述理論可以用一下表格表示:
資本有機構成 投入資本 不變資本 可變資本 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 價值 平均利潤 生產價格
9:1 100 90 10 100% 10 110 20 120
8:2 100 80 20 100% 20 120 20 120
7:3 100 70 30 100% 30 130 20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