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東公務(wù)員考試每日一練(2-29)

字號:

一、根據(jù)短文回答1-5題:
    近年來,在眾多城市和工廠密布的珠三角地區(qū),天空經(jīng)?;颐擅梢黄?,大氣能見度很差。
    很多市民可能并不清楚,棕色云團正是能見度下降的“罪魁禍首”:棕色云團中的一些微小顆粒,會吸收陽光,或者將部分陽光反射回大氣。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的棕色云團報告就顯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廣州的日光強度已經(jīng)下降了五分之一以上。
    北京大學(xué)環(huán)境系教授張遠航及其同事在珠三角地區(qū)進行的研究表明,珠三角空氣有很多污染物,其中那些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PM2.5),是造成能見度衰退的主要因素。而中國現(xiàn)行的空氣質(zhì)量國家標準中,卻沒有關(guān)于PM2.5的規(guī)定。我們每天在電視上或者報紙上看到的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所謂的“可吸入顆粒物”,僅指那些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PM10)。
    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的報告指出,每立方米PM2.5的濃度如果上升20微克的話,中國和印度每年就會有約34萬人死亡。即使按照折中的估計,棕色云團相關(guān)的PM2.5所致經(jīng)濟損失,也將分別占到中國GDP的3.6%以及印度GDP的2.2%。
    除了影響空氣質(zhì)量和人類健康,棕色云團還可能影響氣候。在很多情況下,棕色云團與全球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交織在一起,正在對區(qū)域乃至全球氣候系統(tǒng)產(chǎn)生極大影響。
    此外,棕色云團的成分非常復(fù)雜。其中硫酸鹽等多種成分可以降溫。而黑碳的成分正在加速喜馬拉雅等地冰川的融化速度,因為黑碳沉降在冰雪上,會使冰雪顏色變暗,吸收熱量的能力增強;黑碳還會加熱空氣。這些因素,都使得冰川融化加速。
    然而,棕色云團對整個氣候系統(tǒng)帶來的影響,實際上比這復(fù)雜得多。它可以通過反射陽光和吸收熱量減緩全球氣溫上升的幅度。如果棕色云團一夜之間消失,全球氣溫可能迅速上升多達2度,而這正是一些科學(xué)家認為地球還能容忍的升溫幅度。
    1.以下最適合作為本文標題的是:
    A.棕色云團與城市能見度 B.棕色云團的危害
    C.棕色云團中的PM2.5 D.復(fù)雜的棕色云團
    2.棕色云團中造成能見度衰退的主要因素是:
    A.黑碳 B.有機顆粒物
    C.PM10 D.PM2.5
    3.關(guān)于棕色云團的危害,錯誤的是:
    A.減緩全球氣溫上升的幅度 B.誘發(fā)疾病、致人死亡
    C.造成能見度下降 D.加速冰川融化
    4.文章最后一段的意思是:
    A.如果氣溫升高2度以上,地球?qū)⑨пЭ晌?BR>    B.棕色云團給地球和人類帶來的不僅僅是危害
    C.棕色云團的危害具有復(fù)雜性
    D.棕色云團很有可能一夜之間消失
    5.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國現(xiàn)行的空氣質(zhì)量國家標準有待改良
    B.政府應(yīng)該采取行動,充分利用棕色云團的復(fù)雜性,使之造福社會
    C.為準確報告空氣質(zhì)量情況,中國應(yīng)該提高空氣質(zhì)量檢測技術(shù)水平
    D.中國現(xiàn)有空氣質(zhì)量標準忽略PM2.5細顆粒物,是因為它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較小
    二、閱讀以下文字,完成6-10題。
    鯨魚不同于其他魚類,是溫血動物,從冰天雪地的南北極到酷熱的赤道都可以看到鯨魚的蹤跡,無論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鯨魚的體溫均保持在36℃左右,常在極圈活動的鯨魚會具有局部異溫功能。
    像鯨魚、海豹和海豚這些大部分時間或一直都呆在海里的哺乳動物,用特殊的高級脂肪“外衣”保持自己的體溫。但對于那些必須通過潛水進行捕食的動物來說,光有皮毛保護是不夠的,因為厚重毛發(fā)里的空氣會被極強的水壓擠出來,皮毛的保溫功能會大大降低。而北冰洋和南極周圍的海洋深水水溫可以降到零下40度,沒有其他的保暖措施顯然不行。
    鯨魚和其他溫血動物的不同點在于,當其活動環(huán)境的溫度較低時,水有相當大的比熱及傳熱能力,因此溫度變化很快,鯨魚無法以聚集、筑巢等方式維持體溫,于是演化出超厚的皮下脂肪。過去曾記錄到鯨魚脂肪厚度達50公分。
    鯨脂是一層包裹整個身體的厚重脂肪“外衣”,重量可以達到體重的一半。這層脂肪含有細細的血管組織,除幫助保持體溫,還為很多需要長途跋涉進行繁殖和覓食的海洋動物提供了重要能量儲備。除此之外,這層脂肪還可以幫助快速游動的動物將身體塑造成流線型,減少在水中游動時所消耗的能量,同時提高速度。動物棲身的海水溫度越低,脂肪也就越厚,鯨脂是通過吸食母體乳液獲得的,舉例來說,一只灰鯨幼仔每天要喝掉30加侖乳液。但這么厚的皮下脂肪還是不能完全阻擋體溫外流,因此鯨魚還需要攝取大量食物,以維持體溫。
    鯨魚的前鰭、尾鰭、背鰭并無鯨脂的分布,當鯨魚潛到陽光照射不到的深海,或是南、北極時,鯨魚的魚鰭難道不會凍到無法活動嗎?對此,鯨魚鰭上的動脈分為無數(shù)平行的小動脈,每條小動脈周圍又被許多縱行的靜脈血管包圍,形成一個個血管束,利用動脈與靜脈的緊密接觸減少熱能的散失,這點和企鵝腳不怕冷的道理是一樣的。
    這個特別的系統(tǒng),主要控制鯨鰭末端有可能散失的熱量,繼而保持體溫,但當鯨魚因為活動而體熱增加時,這個機制就會自行關(guān)閉,動脈血將一直保持著原有的溫度到達鰭肢,并把過多的熱量散發(fā)出去,中途就不再把一部分熱量傳遞給靜脈。
    此外,鯨魚還會通過血管的收縮有效維持體溫。當鯨魚潛入深海時,周圍溫度降低,鯨魚體表的血管會收縮,將血液集中送往腦部、心臟、肝、腎等內(nèi)臟器官,從而維持內(nèi)部體溫;相反,當水溫上升時,體表的血管便會擴張,加速散熱。
    6.下列關(guān)于鯨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主要通過鯨脂保溫 B.脂肪厚度高達50公分
    C.屬于溫血哺乳動物 D.利用局部異溫功能降低體溫
    7.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鯨脂具有保持體溫、儲備能量的作用
    B.海洋動物的脂肪厚度與海水溫度成正比
    C.有的溫血動物通過聚集的方式維持體溫
    D.幼鯨通過吸食母體乳液獲得鯨脂
    8.文中第6段劃線部分“這個機制”指的是( )。
    A.低溫環(huán)境下鯨魚通過鰭部血管束保持鯨鰭末端溫度
    B.鯨魚的活動量增加時會產(chǎn)生體熱從而提高體溫
    C.鯨魚鰭部動脈分為無數(shù)小動脈且血液流量豐富
    D.鯨魚利用鰭部動脈緊密包圍靜脈保持身體溫度
    9.鯨魚在進入深海水域時通常( )。
    A.開始大量消耗鯨脂 B.開啟鯨鰭的血管束系統(tǒng)
    C.體溫與水溫保持一致 D.減少活動量和捕食量
    10.根據(jù)本文,如果鯨魚體表血管出現(xiàn)擴張,最可能是因為( )。
    A.鯨魚內(nèi)臟器官的血液量突然增加
    B.鯨魚的鯨脂超過體重一半
    C.鯨魚突然增加了其活動量
    D.鯨魚所處的環(huán)境溫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