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區(qū)2012初三期末語文試題匯編:議論文閱讀

字號:

04海淀區(qū) 閱讀《說“慎言”》,完成第20—22題。(共8分)
    說“慎言”
    ①我國的文化典籍《論語》中多次提及“慎言”。子貢曾請教孔子何為君子之道,子曰:“君子慎言?!彼抉R牛曾向孔子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币馑际钦f行仁義之人講話十分謹慎??磥恚吧餮浴笔枪湃俗鸪绲牡赖聵藴手?。在當今社會,“慎言”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②對于為官者而言,“慎言”是一種政治操守,體現(xiàn)出為官者對職守的忠誠。為官者不可隨意談論國家大事,否則就可能會貽害無窮。漢成帝時,大臣孔光為官謹慎。每天回家與家人閑話時,從不談及朝中的政事。有一次,家人無意中問到朝臣議事的溫室殿中種了什么樹,他守口如瓶,沒有透露。因為他明白,如果講了溫室樹,那接下來就是溫室事,拿朝廷政事當茶余飯后的談資,就會泄露國家機密,危及國家。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大姐,幾十年如一日,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在家從不言及政事,也成為“口不言溫室樹”的典范。在今天“慎言”也還是領導干部堅持原則、遵守紀律的信條。
    ③對于社會名人而言,“慎言”是一種高尚美德,也是有社會責任的表現(xiàn)。社會名人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他們的言行,往往會產(chǎn)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因此,他們尤其需要“慎言”。例如,名人代言廣告,就需要“慎言”。英國巨星貝克漢姆在接拍廣告前,都會聘請一個由專家組成的團隊,對相關(guān)產(chǎn)品進行嚴格的調(diào)查和檢驗,把其結(jié)果作為是否代言的依據(jù)??梢哉f,貝克漢姆“慎言”的表現(xiàn)既是對自己,更是對公眾的負責。然而,近年來,一些社會名人不“慎言”而導致低俗乃至惡俗的“口水仗”“對罵仗”事件頻頻發(fā)生。例如有的演員利用微博,大出不堪之言,謾罵他人,致使眾多的粉絲也紛紛加入謾罵行列。這樣的名人不“慎言”,不僅有損于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且突破了社會道德的底線,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如此看來,社會名人不可不“慎言”!
    ④對于廣大民眾個人而言,“慎言”能夠營造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時,我們大多會遇到各種矛盾,如果不論身處何時何地,不管能不能說,都口無遮攔,只圖一時痛快,其結(jié)果是傷人傷己。因此,要想擁有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慎言”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一個言有原則、言有分寸的人,勢必會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
    ⑤當然,“慎言”不是諱言自己的觀點,“慎言”是思而后言,“言”的是深思熟慮之后的真知灼見。當今社會,資訊發(fā)達,“言”的形式自由而靈活,如果我們能夠做到負責任地言,講道德地言,多言對國家、對社會、對個人有益之言,那么就可以說擁有了“慎言”的美德。
    20.文章開頭所說《論語》多次提及“慎言”并引用孔子答弟子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1.閱讀第③段,簡要分析貝克漢姆的事例為什么可以證明社會名人“慎言”的重要性。(3分)
    答:
    22.文章第②段與第④段的文字能否調(diào)換順序?請作簡要分析。(3分)
    答:
    答案:
    20.答案示例一:
    本文開頭說到《論語》多次提及“慎言”,又舉出孔子答弟子問的事例,其作用在于說明了“慎言”在我國古代的重要意義,為論點的確立(或: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
    答案示例二:
    本文開頭說到《論語》多次提及“慎言”,又舉出孔子答弟子問的事例,其作用在于說明了“慎言”在我國古代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心論點。
    〔共2分?!耙饬x(或重要性)”1分;“奠定基礎”1分〕
    21.答案示例:
    本段提出的分論點是:“對于社會名人而言,‘慎言’是一種高尚美德,也是有社會責任的表現(xiàn)。”分論點強調(diào)了社會名人“慎言”的重要性。貝克漢姆作為球星,屬于社會名人,他堅持對代言產(chǎn)品進行調(diào)查檢驗,以調(diào)查檢驗結(jié)果作為是否代言的依據(jù),這種“慎言”的做法,既表現(xiàn)出他不唯利是圖、為自己言行負責的美德,也表現(xiàn)出為消費者負責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所以他的這個事例可以用來證明社會名人“慎言”的重要性。
    (共3分。點明分論點內(nèi)容的重要性1分;分析事例2分)
    22.答案示例:
    不能調(diào)換。首先本文論點強調(diào)的是“慎言”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意義,所以論證過程要突出“慎言”對社會的重要意義。文章的論證部分,緊扣論點,就是按論述對象社會影響的大小來安排的:第②段從為官者的角度展開,因其社會影響;第③段從社會名人的角度展開,因為他們也有著比較廣泛的社會影響;而第④段是從廣大民眾個人建立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角度展開的,這個角度相對而言社會影響最小。這樣的層次安排,邏輯力量強。其次,文章第⑤段中“言于國、于社會、于人有益之言”一句,與②③④段論述的內(nèi)容形成照應,也說明第②段與第④段不能調(diào)換。
    (共3分。說明“緊扣論點,安排論證層次”1分;具體分析1分;說明“第⑤段內(nèi)容與②③④段相照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