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技巧: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字號: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背景:
    “軟實力”是近年來風靡國際關系領域的最流行關鍵詞,其概念是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于上世紀9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主要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外政策、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等。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fā)達國家、新興工業(yè)化國家和地區(qū)紛紛調整文化政策,制訂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在“知識經濟高地”進行戰(zhàn)略競爭的同時,又在“文化經濟高地”展開了新一輪競爭與博弈。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都是這一輪文化軟實力競爭的積極推動者。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zhàn)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zhàn)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意義:
    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對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個現代國家都把文化作為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條特殊紐帶,深深熔鑄在民族的血脈之中,始終是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引導社會進步的羅盤,是張揚真善美的旗幟。文化對思想解放起著引領作用,對經濟發(fā)展起著先導作用,對社會和諧起著滋潤作用,對人的進步起著催化作用。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跡。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標志和推動力量。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波瀾壯闊,改革開放實踐多姿多彩。只有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文化創(chuàng)造熱情和活力限度地激發(fā)出來、凝聚起來,不斷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才能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遞給世界的名片,人們記住意大利、希臘和埃及,首先是因為它們曾經有過的文化輝煌;而長城、兵馬俑、中國文化年等,讓世界知道了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中國。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經濟發(fā)展與文化進步相輔相成。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文化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利器。誰占據了文化發(fā)展的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占得先機。文化的巨大作用日益為世界各國所認識和重視,越來越多的國家千方百計壯大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F在,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都是新一輪文化軟實力博弈的積極推動者。文化產業(yè)成為主導美國經濟的支柱產業(yè)之一,它的媒體娛樂業(yè)年出口額達900億美元。中國要在新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維護國家發(fā)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須繼續(xù)弘揚文化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揮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努力形成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文化優(yōu)勢。
    三、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也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趨旺盛,求知求樂求美的愿望更加強烈。殷實富足的小康生活,離不開文化的滋養(yǎng)和支撐。健康的文化產品和豐富的精神享受,能夠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溫潤心靈,可以充實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質量、舒緩心理壓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既需要富“口袋”,也需要富“腦袋”,“口袋”“腦袋”一起富,才能在小康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快。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相比,目前我國文化發(fā)展的整體水平還不高,文化產品服務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只有大力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讓百姓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充分體現發(fā)展文化軟實力這個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