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培訓機構(gòu)抹掉進修二字忽悠考生報考(圖)

字號:

該校招生辦向記者出示的2011年招生說明  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帖稱,河南新聞進修學院在招生時故意隱藏“進修”二字,涉嫌虛假宣傳;并稱學校租地辦公、招聘無資質(zhì)老師,且根本不具備發(fā)放畢業(yè)證的資格。
    校方隱匿“進修”二字,學生未報名即被錄取
    5月20日,記者在鄭州市中原西路與西四環(huán)交叉口,遠遠就看到“河南新聞學院”的大招牌。在校門口記者看到,牌子下方豎著一塊繁體字的“河南新聞進修學院”招牌。
    在該校招生辦,一位男老師給記者出示了一份“河南新聞學院2011年招生說明”。在“學院概況”一欄,學校全稱是“河南新聞進修學院”。校方稱,學校就是“河南新聞進修學院”,只不過對外宣傳時“進修”的字體比較小一點。
    記者登陸學校的,里面的稿件上顯示的也是“河南新聞學院”。在公開的學校簡介里,記者沒有看到“民辦學校”、“非學歷教育”等字眼。而上顯示的兩棟6層高的紅色建筑,記者在校園里并沒有找到。
    20日下午,一位自稱是“河南新聞學院”辦公室負責人的人電話告知記者,學校全稱就是“河南新聞進修學院”,在對外宣傳的任何媒介上都有顯示,學校并沒有虛假宣傳,招生說明已在省教育廳備了案;而且,學校的土地、校舍都是買的,并非租賃。
    該負責人稱,學校確實是一所民辦學校,主要進行非學歷教育;目前招收的是成教和自考學生,有近2000名學生。
    至于為何沒在招生說明上標明“進修”、“民辦”等字眼,該老師說可能是“看著好看”,但他們會在招生時向?qū)W生說清楚。
    此外,針對有人網(wǎng)上發(fā)帖一事,該負責人稱,學校已經(jīng)報警,將追究惡意誹謗學校的發(fā)帖者。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該校學生告訴記者,他高考才考了200多分,并沒有報考該校,不知道為什么接到了該校的錄取通知書。
    這名學生說,剛開始,他以為學校是公辦學校,因為通知書、學校大門上寫的都是“河南新聞學院”;交了7000多元錢后,才知道學校是民辦性質(zhì),且只是培訓機構(gòu),但提出退錢已經(jīng)晚了,學校不給退。
    還有學生稱,學校不到1000人,招生很不理想,很多學生想退學,但因為學校不退學費只好堅持;只有個別老師是退休的副教授,大部分是年輕老師,不知道有沒有教師資格證。而且,學校設(shè)施很落后,沒有運動場,沒有圖書館。
    教育部門稱該校無招收統(tǒng)招學生資格
    鄭州市教育局民辦教育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校全稱是“河南新聞進修學院”,成立近20年了,但一直沒有發(fā)展起來。學校其實是一個高級培訓機構(gòu),可以招收成教和自考學生。
    該工作人員介紹,國家對培訓機構(gòu)的辦學條件要求不是太嚴格,可以租房辦公,但辦公條件要確保安全。
    鄭州市教育局稱,該校就是一個民辦性質(zhì)的非學歷培訓機構(gòu),沒有招收統(tǒng)招學生的資格;且該校對外宣傳時應在顯著位置寫明學校全稱;由于該校涉嫌虛假宣傳,將予以查處。
    在鄭州市教育局官方網(wǎng)站上,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河南新聞進修學校法人代表是高國召,主辦方是河南省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學校屬于高等培訓機構(gòu),只能進行高等非學歷教育,主管部門是河南省教育廳。
    針對網(wǎng)友提出的部分民辦高校在招生宣傳時存在校名“縮水”、在文憑性質(zhì)等問題上含糊其辭、模糊辦學資格等“騙術(shù)”,河南言東方律師事務(wù)所律師劉方曉提醒考生要謹慎防騙。
    劉方曉介紹,考生首先要看招生廣告中有沒有辦學許可證號或?qū)徟枺绻麤]有,可能就意味著這個學校根本沒有辦學資格,或者這項招生廣告和宣傳內(nèi)容沒有得到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第二,要看招生簡章中公布的學校名稱和學歷,與教育行政部門核準的名稱、學歷是否一致,好實地考察后再做決定。
    另外,如果學校虛假宣傳導致學生被騙入學,學生可以搜集證據(jù)后起訴學校。
    專家介紹,據(jù)《民辦教育促進法》相關(guān)規(guī)定,如果教育主管部門認定河南新聞進修學院發(fā)布虛假招生簡章或者通過廣告騙取錢財,可以終止該校辦學資格,并追究相關(guān)負責人刑事責任。
    本報還將繼續(xù)關(guān)注此事的后續(xù)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