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小組工作
考試大綱的考試內容要求:
(一)小組工作的類型
(二)小組工作的主要模式
1、互動模式的特點及實施原則
2、發(fā)展模式的特點及實施原則
(三)小組工作各階段的工作重點
(四)小組工作的常用技巧
重要知識點:
一、小組工作的類型與特點P95-102
(一)類型
1、小組的分類(p96)
(1)形成方式:組成小組和自然小組
(2)組員參與動機:自愿小組和非自愿小組
(3)組員間的聯(lián)系:基本小組和次層小組
(4)小組的結構:正式小組和非正式小組
(5)組員之間的界限:封閉小組和開放小組
(6)小組目標:教育小組、成長小組、支持小組、心理治療小組、任務小組
2、小組工作的主要類型:按照目標劃分
(1)教育小組
(2)成長小組:了解、認識、探索自我,開發(fā)自我的潛能,解決問題并促進個人健康發(fā)展。
(3)支持小組:同質性,交流思想和感情,相互支持,有社工參與組織。如單親家庭自強小組,癌癥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組成的病友互助小組,等。
(4)治療小組:創(chuàng)傷,不良狀況影響正常生活。如美沙酮治療小組。
(二)小組工作的價值觀原則(非考綱內容)
1、互助互惠原則
2、尊重組員權利和能力的原則
3、民主參與和決策的原則
4、增強權能原則
5、個別化原則
(三)小組工作的特點(非考綱內容)
1、功能上的特點
(1)影響個人轉變
(2)社會控制:扮演一定積極意義的社會角色
(3)形成群體力量解決問題
(4)再社會化
(5)預防
2、成效上的特點
(1)促進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對人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
(2)運用團體動力
(3)促進經驗分享和經驗選擇
(4)帶來的轉變更為持久:更大范圍支持網絡的形成。
(5)在時間和人力資源等方面更經濟
二、小組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互動模式的特點及實施原則
1、理論基礎(非大綱內容)
發(fā)展心理學、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理論、小組動力學理論
基本假設:個人與社會系統(tǒng)之間存在相互依賴關系,小組為個人的社會功能發(fā)揮提供了有效情景,成員的互動有助于發(fā)掘自身潛能,增加社會交往的信心、知識和技巧,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2、特點
(1)互動模式的小組目標是使組員在社會歸屬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滿足
(2)互動模式要求組員在團體中有平等互惠的動機和能力
(3)社會工作者在小組工作中是中介者、使能者。
3、實施原則(p103)
小組工作者扮演協(xié)調者角色。
(1)組織小組,說明小組的作用和自己承擔的角色。
(2)啟發(fā)組員主動面對問題,澄清組員的需要期待,尋找所有組員的共同需求,挖掘小組的正向動力,動員組員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強化發(fā)展目標。
(3)提供信息,協(xié)調關系,調動社會資源為小組目標服務。
(二)發(fā)展模式的特點及實施原則
1、理論基礎
發(fā)展心理學、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理論、小組動力學理論
基本假設:人有潛力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實現(xiàn);人能意識到他人的價值,評價他人,并與他人形成互動;能意識到小組的情景,評估并在小組中采取行動。
2、特點
(1)目標是促進小組成員和小組的共同發(fā)展
(2)小組成員通過互動、學習和經驗分享獲得自我成長
(3)小組工作者發(fā)揮協(xié)調者和使能者角色
3、實施原則
(1)發(fā)展成員認知,形成小組共識
(2)建立小組目標,形成小組動力
(3)激發(fā)成員潛能,增強成員能力
三、小組工作的各階段的重點
(一)小組準備期。社會工作者的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工作方案,選擇(招募)成員,申報并協(xié)調資源,物質準備
(二)小組初期。
1、組員的特點:(1)兩極情感困惑。(2)受以往經驗的影響。(3)試探。
2、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與任務
(1)角色:領導,鼓勵,組織,統(tǒng)籌。
(2)任務:(p109)四項任務,工作焦點集中在如何幫助組員建立相互信任上。
(三)小組中期
1、組員特點:(1)關系親密。(2)認同小組。(3)權力競爭與控制。(4)組員在沖突中的特殊表現(xiàn)。
2、小組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務
(1)角色:協(xié)調者和引導者。在處理沖突的過程中,出來扮演工作者、輔導者的角色,還要充當調解人和支持者角色。
(2)任務:四個方面任務,以協(xié)助組員處理好沖突為重心(p110)。
(四)小組后期
1、組員的特點考試用書
(1)彼此熟悉,相互接納、溝通、支持。
(2)對小組有較高的認同?!拔覀儭背霈F(xiàn),分別履行角色職責。
(3)家庭式的情感減弱,次級小組出現(xiàn)。
(4)成員之間權力的競爭和情感波動趨于縮小。
2、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要求
(1)角色:資源提供者;能力促進者;引導和支持者。
(2)工作重點:關注小組目標的轉化;關注小組凝聚力狀況。
(五)小組的結束期
1、組員的特性:離別情緒;情緒轉移;兩極行為。
2、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務
(1)角色:引導,領導。
(2)任務:以幫助組員處理離別情緒和維持小組經驗為介入的焦點。
四、小組工作的常用技巧
(一)溝通和互動技巧(p112):6點
(二)控制小組進程技巧(p113-114):9點
(三)小組會議技巧(p114-116):9點
(四)策劃小組活動技巧(116-117)
1、小組活動的設計:5點
2、設計小組活動需要考慮的因素:3點
考試大綱的考試內容要求:
(一)小組工作的類型
(二)小組工作的主要模式
1、互動模式的特點及實施原則
2、發(fā)展模式的特點及實施原則
(三)小組工作各階段的工作重點
(四)小組工作的常用技巧
重要知識點:
一、小組工作的類型與特點P95-102
(一)類型
1、小組的分類(p96)
(1)形成方式:組成小組和自然小組
(2)組員參與動機:自愿小組和非自愿小組
(3)組員間的聯(lián)系:基本小組和次層小組
(4)小組的結構:正式小組和非正式小組
(5)組員之間的界限:封閉小組和開放小組
(6)小組目標:教育小組、成長小組、支持小組、心理治療小組、任務小組
2、小組工作的主要類型:按照目標劃分
(1)教育小組
(2)成長小組:了解、認識、探索自我,開發(fā)自我的潛能,解決問題并促進個人健康發(fā)展。
(3)支持小組:同質性,交流思想和感情,相互支持,有社工參與組織。如單親家庭自強小組,癌癥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組成的病友互助小組,等。
(4)治療小組:創(chuàng)傷,不良狀況影響正常生活。如美沙酮治療小組。
(二)小組工作的價值觀原則(非考綱內容)
1、互助互惠原則
2、尊重組員權利和能力的原則
3、民主參與和決策的原則
4、增強權能原則
5、個別化原則
(三)小組工作的特點(非考綱內容)
1、功能上的特點
(1)影響個人轉變
(2)社會控制:扮演一定積極意義的社會角色
(3)形成群體力量解決問題
(4)再社會化
(5)預防
2、成效上的特點
(1)促進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對人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
(2)運用團體動力
(3)促進經驗分享和經驗選擇
(4)帶來的轉變更為持久:更大范圍支持網絡的形成。
(5)在時間和人力資源等方面更經濟
二、小組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互動模式的特點及實施原則
1、理論基礎(非大綱內容)
發(fā)展心理學、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理論、小組動力學理論
基本假設:個人與社會系統(tǒng)之間存在相互依賴關系,小組為個人的社會功能發(fā)揮提供了有效情景,成員的互動有助于發(fā)掘自身潛能,增加社會交往的信心、知識和技巧,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2、特點
(1)互動模式的小組目標是使組員在社會歸屬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滿足
(2)互動模式要求組員在團體中有平等互惠的動機和能力
(3)社會工作者在小組工作中是中介者、使能者。
3、實施原則(p103)
小組工作者扮演協(xié)調者角色。
(1)組織小組,說明小組的作用和自己承擔的角色。
(2)啟發(fā)組員主動面對問題,澄清組員的需要期待,尋找所有組員的共同需求,挖掘小組的正向動力,動員組員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強化發(fā)展目標。
(3)提供信息,協(xié)調關系,調動社會資源為小組目標服務。
(二)發(fā)展模式的特點及實施原則
1、理論基礎
發(fā)展心理學、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理論、小組動力學理論
基本假設:人有潛力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實現(xiàn);人能意識到他人的價值,評價他人,并與他人形成互動;能意識到小組的情景,評估并在小組中采取行動。
2、特點
(1)目標是促進小組成員和小組的共同發(fā)展
(2)小組成員通過互動、學習和經驗分享獲得自我成長
(3)小組工作者發(fā)揮協(xié)調者和使能者角色
3、實施原則
(1)發(fā)展成員認知,形成小組共識
(2)建立小組目標,形成小組動力
(3)激發(fā)成員潛能,增強成員能力
三、小組工作的各階段的重點
(一)小組準備期。社會工作者的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工作方案,選擇(招募)成員,申報并協(xié)調資源,物質準備
(二)小組初期。
1、組員的特點:(1)兩極情感困惑。(2)受以往經驗的影響。(3)試探。
2、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與任務
(1)角色:領導,鼓勵,組織,統(tǒng)籌。
(2)任務:(p109)四項任務,工作焦點集中在如何幫助組員建立相互信任上。
(三)小組中期
1、組員特點:(1)關系親密。(2)認同小組。(3)權力競爭與控制。(4)組員在沖突中的特殊表現(xiàn)。
2、小組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務
(1)角色:協(xié)調者和引導者。在處理沖突的過程中,出來扮演工作者、輔導者的角色,還要充當調解人和支持者角色。
(2)任務:四個方面任務,以協(xié)助組員處理好沖突為重心(p110)。
(四)小組后期
1、組員的特點考試用書
(1)彼此熟悉,相互接納、溝通、支持。
(2)對小組有較高的認同?!拔覀儭背霈F(xiàn),分別履行角色職責。
(3)家庭式的情感減弱,次級小組出現(xiàn)。
(4)成員之間權力的競爭和情感波動趨于縮小。
2、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要求
(1)角色:資源提供者;能力促進者;引導和支持者。
(2)工作重點:關注小組目標的轉化;關注小組凝聚力狀況。
(五)小組的結束期
1、組員的特性:離別情緒;情緒轉移;兩極行為。
2、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務
(1)角色:引導,領導。
(2)任務:以幫助組員處理離別情緒和維持小組經驗為介入的焦點。
四、小組工作的常用技巧
(一)溝通和互動技巧(p112):6點
(二)控制小組進程技巧(p113-114):9點
(三)小組會議技巧(p114-116):9點
(四)策劃小組活動技巧(116-117)
1、小組活動的設計:5點
2、設計小組活動需要考慮的因素: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