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注冊稅務師考試稅務代理實務每日一練(3月14日)

字號:

綜合題
    某中外合資企業(yè)2001年至2005年境內及來源于A國、B國的所得情況見下表,國內適用優(yōu)惠稅率15%(地方所得稅免征)。A國所得稅稅率為40%(自2003年起該國稅率下調50%)。2005年來源于B國的所得25000元,其中利息5000元和特許使用費4000元,當?shù)厮枚惗惵?0%;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16000元,當?shù)厮枚惗惵?5%,A、B兩國稅款均已繳納。(該企業(yè)境外所得稅采用限額抵免法)
    單位:元(人民幣)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境內所得
     100000
     75000
     125000
     5000
     75000
    A國所得
     50000
     75000
     25000
     100000
     75000
    已在A國繳納的稅款
     20000
     30000
     5000
     20000
     15000
    B國所得
     25000
    已在B國繳納的稅款
     9200
    要求:根據(jù)上述資料分別計算該中外合資企業(yè)2001年至2005年應在我國繳納的所得稅稅款。(2007年)
    【正確答案】
    2001年:
    境內所得應納所得稅=100000×15%=15000(元)
    A國所得稅款扣除限額=(100000+50000)×33%×50000÷(100000+50000)=16500(元)
    A國所得實際已在A國繳納稅款20000元,所以,本年無需在境內繳納所得稅。對在境外繳納的超過我國稅法規(guī)定的所得稅額20000-16500=3500(元),可以在今后5年內補扣。2001年該中外合資企業(yè)應繳納所得稅為15000元。
    2002年:
    境內所得應納所得稅=75000×15%=11250(元)
    A國所得稅款扣除限額=(75000+75000)×33%×75000÷(75000+75000)=24750(元)
    A國所得實際已在A國繳納稅款30000元,所以,本年無需在境內繳納所得稅。對在境外繳納的超過我國稅法規(guī)定的所得稅額30000-24750=5250(元),可以在今后5年內補扣。2002年該中外合資企業(yè)應繳納所得稅為11250元。
    2003年:
    境內所得應納所得稅=125000×15%=18750(元)
    A國所得稅款扣除限額=(125000+25000)×33%×25000÷(125000+25000)=8250(元)
    A國所得實際已在A國繳納稅款5000元,所以,按我國稅法需補繳所得稅8250-5000=3250(元)。因為2001年及2002年有未扣除的多繳所得稅,用2001年多繳所得稅補扣后,2001年尚有未扣除的多繳所得稅3500-3250=250(元),所以,本年無需在境內繳納所得稅。2003年該中外合資企業(yè)應繳納所得稅為18750元。
    2004年:
    境內所得應納所得稅=5000×15%=750(元)
    A國所得稅款扣除限額=(5000+100000)×33%×100000÷(5000+100000)=33000(元)
    A國所得實際已在A國繳納稅款20000元,所以,按我國稅法需補繳所得稅33000-20000=13000(元)。因為2001年及2002年尚有未扣除的多繳所得稅,用2001、2002多繳所得稅補扣后,本年需在境內補繳所得稅13000-250-5250=7500(元);2004年該中外合資企業(yè)應繳納所得稅為750+7500=8250(元)。
    2005年:
    境內所得應納所得稅=75000×15%=11250(元)
    A國所得稅款扣除限額=(75000+75000+25000)×33%×75000÷(75000+75000+25000)=24750(元)
    A國所得實際已在A國繳納稅款15000元,需在境內補繳所得稅24750-15000=9750(元)
    B國所得稅款扣除限額=(75000+75000+25000)×33%×25000÷(75000+75000+25000)=8250(元)
    B國所得實際已在B國繳納稅款9200元,所以,本年無需在境內繳納所得稅。對在境外繳納的超過我國稅法規(guī)定的所得稅額9200-8250=950(元),可以在今后5年內補扣。2005年該中外合資企業(yè)應繳納所得稅為11250+9750=21000(元)。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八十四條規(guī)定,稅法第十二條所說的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規(guī)定計算的應納稅額,是指外商投資企業(yè)的境外所得,依照稅法和本細則的有關規(guī)定扣除為取得該項所得所應攤計的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得出應納稅所得額后計算的應納稅額。該應納稅額即為扣除限額,應當分國不分項計算,其計算公式如下:境外所得稅稅款扣除限額=境內、境外所得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于某外國的所得額÷境內、境外所得總額
    第八十五條規(guī)定外商投資企業(yè)就來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款,低于依照本細則第八十四條規(guī)定計算出的扣除限額的,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扣除其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款;超過扣除限額的,其超過部分不得作為稅額扣除,也不得列為費用支出,但可以用以后年度稅額扣除不超過限額的余額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上述計算扣除限額的公式中“境內、境外所得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總額”是指稅法規(guī)定的30%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和3%的地方所得稅稅率計算的應納稅總額;而不能按外商投資企業(yè)實際適用的任何低稅率來計算?!局?識 點】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算, 代理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申報操作規(guī)范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