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注冊城市規(guī)劃師《規(guī)劃相關知識》難點檢測(五)

字號:

3、興奮點設計
    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明點設計,二是暗點設計。
    3.1明點設計是指在風景園林設計中運用各種能被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風景信息引起游人的興奮點。風景信息可以來源于自然景觀,也可以來源于人文景觀。對自然景觀來說,往往要利用某些稀有現(xiàn)象或巧奪天工的構思給人以出奇不意的感受。稀有現(xiàn)象如海市蜃樓、佛光、云 海、霧淞以及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知名度較高的觀賞對象。巧妙的構思則要因地制宜。例如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本無特殊之處,但由于其中水池假山的設計別具匠心從而引起了游人的興奮點。設計者利用假山的自然孔洞進行巧妙布置,使天光透過孔洞在水中映出彎彎月形,并在特定觀賞位置設置欄桿加以提示。游人每至,必親臨水邊觀賞白天水中的“一彎新月”,從而得到很強的審美滿足。
    明點設計的風景信息亦可來源于人文景觀,例如在泰山風景名勝區(qū),人文景觀在景觀資源價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游人在游覽雄壯而奇麗的自然山水風景的同時,更被諸如摩崖石刻中的書法,名人詩詞、帝王封禪等豐富而別具特色的人文資源所吸引,產(chǎn)生興奮點。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泰山位列五岳之首,被列人世界遺產(chǎn)目錄,成為世界上九項綜合性遺產(chǎn)之一(截止1993年)。
    3.2暗點設計是指在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中利用一些風景信息所包含的,不能直接被人的感覺器官所感知的潛在信息,作用于一定層次的審美潛意識水平所產(chǎn)生的興奮點。與明點設計相比,它具有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不同的審美潛意識水平對它的反映程度不同,興奮強度也不同。 錯覺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就是暗點設計的一種形式。 例如,面積較小的園林,為了營造深遠的藝術感,在道路設計上通過逐漸縮短路寬,路的盡頭設置較小的景物以及路旁植物配置有意減少株距等方法,利用透視變形的原理,使人感到深遠。相反,則可以使一段較長而單調的道路通過弱化透視變形而顯得距離變短。
    中國古典園林在暗點設計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由于受到五千年文明豐富積累的深刻影響,意境審美在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往往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設計者通過形象 思維,將過去所見所聞重新聯(lián)系組合,形成許多美的聯(lián)想。 運用詩、詞、歌、賦、聯(lián)、畫和音樂等藝術形式,描繪出一幅幅聯(lián)想性意境畫面,大大拓寬了欣賞者的審美空間。 聯(lián)想的內容十分廣泛,江南園林的水景常在一泓池水之外,貫以短短的溪流,并掩以花木,使人不知其何所止, 這使人聯(lián)想到這泓池水是有來龍去脈的,而不是一潭死水。
    古典園林中有時在亭中懸一面大鏡,游人賞鏡中的虛景,再觀亭外的實景,既有虛實對比,又擴大了空間感,正如《園冶》中所提到的“宛然鏡游”。設計者要善于利用這種聯(lián)想的手法,使景色虛實相生,這些手法在西方園林中是十分少見的。
    至于我國園林景點或建筑的題名,更是激發(fā)聯(lián)想,引人人勝。如頤和園的“山色湖光共一樓”;不足百米山巔處的“排云殿”;圓明園的“四宜書屋”等。從名稱上進行時間 和空間的藝術夸張。此外,還利用屏聯(lián)引發(fā)游人的聯(lián)想,如揚州鄭板橋讀書處的“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蘇州拙政園有南朝王籍的詩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字數(shù)不多,卻使游人聯(lián)想玩味,美感倍增。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承德避暑山莊的“月色江聲”:月色空明之夜,萬籟俱寂,靜中傳來武烈河水流動的嘩嘩聲,細聽似乎還能聽到江上人家的搖櫓聲。江聲并不吵人,相反,正是因為有了江聲才使月夜顯得更加寧靜。 意境設計作為暗點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講究“收四時之爛漫”和“景到隨機”。這個“機”允許在現(xiàn)實景物的基礎上施展浪漫主義的遐想,使風景的意境深化。避暑山莊如意洲西臨水處原有“云帆月舫”一景(康熙三十六景之一),這是一座臨水的仿舟形閣樓,景名取“宛如駕輕云,浮明月”的意境,這稱得上是“景到隨機”的范例,“駕輕云”比較容易理解,即借駕輕云橫逸為船帆鼓風而進的寫照,而“浮明月”并不是明月浮于天際,而是月光如水,遍撒大地,舫座落在月光籠照的地面上,猶如浮于水面上一樣。這也正符合前面提到的“月來滿地水”的詩境。象這樣在具體的基礎上又寓抽象,在寫實的造型中又賦寫意意味的興奮點設計是十分可貴的。
    筆者在泰山風景名勝區(qū)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也注意到一些暗點設計手法。例如,在位于泰山東側的經(jīng)石峪景點,有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的佛教摩崖石刻,經(jīng)文刻于面積約2064平方的石坪上,字徑50cm,形制雄偉,氣勢磅礴,被世人稱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特別之處在于石坪上半部 “曝經(jīng)石”三個大字,游人從下向上看是倒寫的,這里面包含了設計者一個巧妙的構思。因為倒寫的三個字如果從泰山中心南天門方向看則是端正的,這就體現(xiàn)了經(jīng)石峪人文 景觀的營構是和泰山整個文化體系相呼應的。石坪上每一個字都象是泰山的縮影,只有認識到這點,才能從這一宏大的整體構思中體會出書法真正的內在氣韻和價值。
    4、興奮點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采用得越多越好。醫(yī)學上早已證明,過多的興奮刺激反而會使人的興奮感被削弱。傳統(tǒng)的風景園林設計中有“二十五米理論”,指出移步易景的頻率為每25m左右一次, 既不要頻繁地變換景物,也不要設計呆板,使游人接受不到充分的風景信息刺激。當然,25m只是一個觀念,并不確指一個標準。但這可以說明興奮點設計除了要注重質量外, 還存在一個數(shù)量與頻率問題。設計數(shù)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削弱游人的美感,頻率變化不當也同樣會影響游人的審美效應。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結合景觀資源的具體實際,在原有自然科學現(xiàn)象、歷史背景、名人軼事和神話傳說等因素的基礎上進行“放大”設計,將這些潛在的風景信息 限度地挖掘出來。
    風景園林的興奮點設計數(shù)量從根本上應取決于景觀資源的價值。在設計時既不能對可以利用的景觀資源視而不見,也不能憑空捏造和生搬硬套興奮點設計。在總體規(guī)劃階段應對規(guī)劃地進行全面深入細致地調查,從總體上把握整個風景園林的審美情緒設計基調,在序幕——發(fā)展——遞進——高潮——尾聲等各個階段,結合景觀資源實際情況確定興奮點設計的數(shù)量和頻率,盡量使游人在各個階段和層次上都能保持一種較強的審美渴望,并且在各個過渡空間能給游人以足夠的提示,從而引導游人按照設計者的思路進入下一個景觀序列。事實上,這種過渡提示很重要,它可以把各個景點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讓游人按照景觀序列的發(fā)展,完整地欣賞風景。可以說,興奮點設計是使游人產(chǎn)生審 美欲望的動力,過渡空間的風景提示則是正確引導這種審美動力的“指路牌”,兩者缺一不可。沒有審美的欲望,游人當然不會繼續(xù)游覽;只有審美欲望,卻不知如何完整地欣賞,就好象面對一部精彩的影片,只雜亂無章地看了幾個片斷,當然不能滿足審美需要。目前,對于象風景名勝區(qū)、國家公園等這樣較大型的風景園林,其游客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去游覽,就象去看一部新影片,需要從頭至尾仔細觀看才能知道是否精彩。在這種情況下,風景提示就來得更為重要,因為這不同于對風景園林情況已較熟悉的游人, 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最滿意的景點去欣賞,而不會影響他們從整體上去把握這些景觀資源在整個風景園林序列中的地位和價值。
    近年來,在風景園林設計及建設中出現(xiàn)了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份追求景觀的新、奇,許多地方曾一哄而上各種微縮景觀、西游記宮、蠟像館等。事實證明,這些為獲得暫時經(jīng)濟效益而不顧實際,粗制濫造的興奮點設計是不能長久的,結果不能使游人產(chǎn)生積極的美感,反而為社會帶來了許多不良的負面效應。另一種傾向是過分追求所謂開放式的 “時代要求”,不惜破壞原有的風景資源,對極富開發(fā)價值的興奮點設計視而不見,一味地營造大草坪和低矮植物配置。誠然,向西方學習設計富有時代氣息的園林環(huán)境是對我國風景園林的有益補充和積極發(fā)展,但不能僵化成為一種千篇一律的模式。筆者見到有些地方為了營造這種“大環(huán)境”, 不惜破壞歷史遺跡,或者把本來別具特色的龍墻、亭臺拆掉,這種重復建設的效果未必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喪失了個性就等于生命的終結。東方園林之所以能長盛不衰,依靠的是東方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不是某一種或兩種具體的模式。
    5、結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過一般的形式美法則色彩配比、地形及植物處理等手法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園林環(huán)境對風景園林設計人員來說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這些傳統(tǒng)的設計手法營造的風景園林其風景信息非常明確,容易被游人認可。但這種設計僅僅能滿足公眾美感的 前兩個層次,所獲得的審美享受是有限的。而對于興奮點設計,尤其是暗點設計,目前之所以缺乏認識,一是由于這種設計比較難于被公眾認知;二是由于設計人員本身不明確 它在風景園林設計以及公眾美感層次中的地位和作用。筆者認為,作為一種適應當前公眾審美水平、旨在限度地提高風景園林景觀資源價值開發(fā)度(K)的設計理論,興奮點設計應從過去模糊的、紛雜的設計理論及技法中提煉出來,成為一種明確的設計思路和手段。它有助于公眾對風景 園林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隨著公眾審美潛意識水平的逐步提高,又會對興奮點設計從更高層次上加以理解和把握,獲得更大的審美享受,這兩者是互相補充,相得益彰的。這有利于形成“公眾的園林為公眾服務”的現(xiàn)代園林良性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