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近日,北大校網(wǎng)公布了一封北大11位教授聯(lián)名寫給校長周其鳳的公開信,提出要改變北大現(xiàn)有的招生政策,嘗試采用“高考(論壇)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周其鳳表示,他本人完全同意這個建議,但是考慮到招生改革事關重大,怕考慮不周,因此向全體校友和師生征集意見。
這11位教授的方案,力圖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的招生體制,具體操作是,在以中學學習情況和高考成績?yōu)橹饕獏⒖家罁?jù)的基礎上,通過增加考生提交申請和多學科專家團隊面試的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學生求學意愿動機、平時表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素質等的考察,以此綜合決定對學生的錄取與否,從而維系招生工作中高校的自主性,擴大高校教師在招生選拔過程中的作用。
這是筆者一直以來所推崇的一種自主招生改革,與此前高校各自為政舉行自主招生筆試、面試,以及北大推行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相比,有著諸多優(yōu)點。事實上,香港地區(qū)高校在內地進行自主招生,就是采取這種方式。高考成績公布后,學校提出申請自主招生的高考成績門檻,然后結合申請者的中學學科成績、中學綜合表現(xiàn)以及大學的面試考察,進行錄取。在這一過程中,高考成績由過去的選拔功能轉為評價功能,由于統(tǒng)一考試,有相當高的權威性,保證了評價的公平;學校錄取學生的依據(jù),從高考成績單一標準變?yōu)榘呖汲煽冊趦鹊亩嘣獦藴剩桓匾氖?,學生可以同時自主申請多所高校,可以同時獲得多校的錄取通知書,再根據(jù)這所學校提供的獎學金、錄取的專業(yè)進行自主選擇。如果這一模式操作成熟,就可以逐漸將高考這一統(tǒng)一考試改革為學業(yè)水平測試,過渡到“學業(yè)水平測試+自主招生”的全新模式。筆者曾提出的另一種改革模式“高校聯(lián)考+自主招生”,與此異曲同工。
實行這一改革,當然也面臨諸多阻力。一是公眾對于自主招生的理解。很多人認為,自主招生即意味著取消統(tǒng)一高考。這是一種誤解。就是美國高校的自主招生,也不是學校自主舉行筆試,而是認可SAT、ACT這樣的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學校的自主性體現(xiàn)在對統(tǒng)一測試成績的不同權重認定,以及其他多元標準的評價。
二是招生成本提高和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如果一名學生可同時申請3-5所學校,且可同時獲得錄取通知書,必然導致一輪招生難以滿額,很多高校的招生計劃不能完成,這在美國的招生中是普遍現(xiàn)象,耶魯大學的新生報到率也只有不到70%。但從實踐操作看,現(xiàn)階段完全可以將自主招生和集中錄取相結合。在6月底公布高考成績之后,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捎?個月進行自主招生(而不是目前在高考之前舉行各種自主招生考試),7月之后,對于未完成的招生計劃,可再通過集中錄取完成,未被自主招生學校錄取或放棄自主招生機會的學生也可參加集中錄取。
三是大學面試評價的公平公正。這可謂公眾最關心的問題,近年來,隨著高考加分腐敗日益嚴重,公眾對大學的自主招生高度質疑。如果不解決大學招生公信力問題,基于高考成績的專家面試,也難以推進,專家面試極有可能成為滋生新的教育腐敗的溫床。北大的11位教授顯然注意到了這一問題,他們在建議中說,“為了實現(xiàn)這一改革,學校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通過科學嚴謹?shù)某绦蛟O計和制度安排,以確保公開公正公平的選拔原則,防止腐敗行為的發(fā)生?!痹诠P者看來,這是改革的成敗關鍵所在。北大要讓這一改革成功推進,必須同步改革學校管理制度,即建立現(xiàn)代學校制度,讓招生這類教育事務不受行政干預,否則,再好的改革模式也可能變調。11位教授的建言或可視為教授治校的開端,但改革的前途,還在于學術自治、教授治校的學校管理格局的真正構建。
近日,北大校網(wǎng)公布了一封北大11位教授聯(lián)名寫給校長周其鳳的公開信,提出要改變北大現(xiàn)有的招生政策,嘗試采用“高考(論壇)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周其鳳表示,他本人完全同意這個建議,但是考慮到招生改革事關重大,怕考慮不周,因此向全體校友和師生征集意見。
這11位教授的方案,力圖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的招生體制,具體操作是,在以中學學習情況和高考成績?yōu)橹饕獏⒖家罁?jù)的基礎上,通過增加考生提交申請和多學科專家團隊面試的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學生求學意愿動機、平時表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素質等的考察,以此綜合決定對學生的錄取與否,從而維系招生工作中高校的自主性,擴大高校教師在招生選拔過程中的作用。
這是筆者一直以來所推崇的一種自主招生改革,與此前高校各自為政舉行自主招生筆試、面試,以及北大推行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相比,有著諸多優(yōu)點。事實上,香港地區(qū)高校在內地進行自主招生,就是采取這種方式。高考成績公布后,學校提出申請自主招生的高考成績門檻,然后結合申請者的中學學科成績、中學綜合表現(xiàn)以及大學的面試考察,進行錄取。在這一過程中,高考成績由過去的選拔功能轉為評價功能,由于統(tǒng)一考試,有相當高的權威性,保證了評價的公平;學校錄取學生的依據(jù),從高考成績單一標準變?yōu)榘呖汲煽冊趦鹊亩嘣獦藴剩桓匾氖?,學生可以同時自主申請多所高校,可以同時獲得多校的錄取通知書,再根據(jù)這所學校提供的獎學金、錄取的專業(yè)進行自主選擇。如果這一模式操作成熟,就可以逐漸將高考這一統(tǒng)一考試改革為學業(yè)水平測試,過渡到“學業(yè)水平測試+自主招生”的全新模式。筆者曾提出的另一種改革模式“高校聯(lián)考+自主招生”,與此異曲同工。
實行這一改革,當然也面臨諸多阻力。一是公眾對于自主招生的理解。很多人認為,自主招生即意味著取消統(tǒng)一高考。這是一種誤解。就是美國高校的自主招生,也不是學校自主舉行筆試,而是認可SAT、ACT這樣的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學校的自主性體現(xiàn)在對統(tǒng)一測試成績的不同權重認定,以及其他多元標準的評價。
二是招生成本提高和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如果一名學生可同時申請3-5所學校,且可同時獲得錄取通知書,必然導致一輪招生難以滿額,很多高校的招生計劃不能完成,這在美國的招生中是普遍現(xiàn)象,耶魯大學的新生報到率也只有不到70%。但從實踐操作看,現(xiàn)階段完全可以將自主招生和集中錄取相結合。在6月底公布高考成績之后,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捎?個月進行自主招生(而不是目前在高考之前舉行各種自主招生考試),7月之后,對于未完成的招生計劃,可再通過集中錄取完成,未被自主招生學校錄取或放棄自主招生機會的學生也可參加集中錄取。
三是大學面試評價的公平公正。這可謂公眾最關心的問題,近年來,隨著高考加分腐敗日益嚴重,公眾對大學的自主招生高度質疑。如果不解決大學招生公信力問題,基于高考成績的專家面試,也難以推進,專家面試極有可能成為滋生新的教育腐敗的溫床。北大的11位教授顯然注意到了這一問題,他們在建議中說,“為了實現(xiàn)這一改革,學校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通過科學嚴謹?shù)某绦蛟O計和制度安排,以確保公開公正公平的選拔原則,防止腐敗行為的發(fā)生?!痹诠P者看來,這是改革的成敗關鍵所在。北大要讓這一改革成功推進,必須同步改革學校管理制度,即建立現(xiàn)代學校制度,讓招生這類教育事務不受行政干預,否則,再好的改革模式也可能變調。11位教授的建言或可視為教授治校的開端,但改革的前途,還在于學術自治、教授治校的學校管理格局的真正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