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的概念。訴訟時效屆滿不消滅實體權利(自愿履行義務后又反悔的不予支持)。
訴訟時效適用對象:債權請求權。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法院不予支持: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兌付國債、金融債券及向不特定對象發(fā)行的企業(yè)債券本息請求權;基于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等。
2.訴訟時效期間:
(1)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
(2)特別訴訟時效期間:1年的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模虎诔鍪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爭議、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訴訟時效期間4年。
(3)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最長訴訟時效不適用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
3.訴訟時效的起算: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附條件的或附期限的債的請求權,從條件成就或期限屆滿之日起算。
定有履行期限的債的請求權,從清償期屆滿之日起計算;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從最后一期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未定有履行期限又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從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滿之日起計算,但債務人在債權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時起計算。
人身傷害損害賠償訴訟時效,傷害明顯的,從受傷之日起計算;傷害當時未發(fā)現(xiàn)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計算。
國家賠償?shù)?,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
4.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
(1)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
如果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前發(fā)生不可抗力,至最后6個月時不可抗力已消失,則不能中止訴訟時效的進行。
如果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前發(fā)生不可抗力,至最后6個月時不可抗力仍然繼續(xù)存在,則應在最后6個月時中止訴訟時效的進行。
(2)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訴訟時效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限內,因法定事由的發(fā)生致使已經進行的時效期限全部歸于無效,待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有:提起訴訟:權利人提出要求;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等。
【例題·單項選擇題】下列情形中,當事人主張訴訟時效抗辯,能夠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的是(?。?BR> A.債權人甲要求銀行支付自己在3年前存入銀行的活期存款本金及利息,銀行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抗辯
B.債權人乙要求債務人公司的股東繳足5年前應當繳付而未繳付的出資額,股東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抗辯
C.專利權人丙在得知侵犯專利權行為后的第5年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侵權人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抗辯
D.債權人丁在訴訟時效屆滿前5日以平信方式發(fā)送催款函給債務人,卻因地址書寫錯誤在2個月后被退回。丁遂提起訴訟,債務人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抗辯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2)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fā)行的企業(yè)債券本息請求權;(3)基于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4)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guī)定的債權請求權。因此選項AB不選。專利法規(guī)定,權利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繼續(xù),在該項專利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因此選項C不選。
【例題·單項選擇題】甲將一工藝品寄存乙處。2003年2月10日,乙告知甲寄存的工藝品丟失。2003年8月2日,乙找到了丟失的工藝品并將其歸還給甲,甲發(fā)現(xiàn)工藝品損毀嚴重。根據(jù)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甲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 )。
A.自2003年2月10日至2004年2月10日
B.自2003年8月2日至2004年8月2日
C.自2003年2月10日至2005年2月10日
D.自2003年8月2日至2005年8月2 日
www.examw.com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點是特別訴訟時效期間?!睹穹ㄍ▌t》規(guī)定:寄存財務被丟失或損毀的,訴訟時效為1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例題·單項選擇題】2001年5月5日,甲拒絕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務一直未向甲主張權利。2001年8月,乙因出差遇險無法行使請求權的時間為20天。根據(jù)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乙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是(?。?。
A.自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5日
B.自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25日
C.自2001年5月5日至2003年5月5日
D.自2001年5月5日至2003年5月25日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拒付租金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即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5日。《民法通則》又規(guī)定:如發(fā)生不可抗力的情況或其他障礙,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可中止訴訟時效。但只有在訴訟時效的最后6個月內發(fā)生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時效的進行。正在訴訟期間出差遇險雖屬中止時效的法定事由,但發(fā)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前,至最后6個月時法定事由已消失,不能發(fā)生訴訟時效中止。
【例題·多項選擇題】甲向乙借款1萬元,借款到期后甲分文未還,在訴訟時效期間內發(fā)生的下列情形中,能夠產生時效中斷效果的是(?。?BR> A.乙在大街上碰到甲,甲主動向乙表示將在3日先支付約定的利息
B.乙以特快專遞發(fā)送催款函件給甲,甲簽收后未拆封
C.甲遇到車禍,變成了植物人,且沒有法定代理人
D.乙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正確答案』ABD
『答案解析』根據(jù)規(guī)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本題C選項不能構成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
【例題·單項選擇題】1988年2月8日夜,趙某回家路上被人用木棍從背后擊傷。經過長時間的訪查,趙某于2007年10月31日掌握確鑿證據(jù)證明將其打傷的是錢某。趙某要求錢某賠償?shù)脑V訟時效屆滿日應為( )。
A.1990年2月8日
B.2008年2月8日
C.2008年10月31日
D.2009年10月31日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根據(jù)有關法律規(guī)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本題中,權利侵害之日為1988年2月8日,實體權利保護期限截至2008年2月8日。
(五)民事訴訟與仲裁制度
1.民事訴訟制度
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辯論原則;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合議制度;回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兩審終審制度。
起訴條件:訴訟除了須具備《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有關條件外,還須當事人沒有事先或事后約定由仲裁機構裁決的協(xié)議。
2.仲裁的條件:(1)有仲裁協(xié)議;(2)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所依據(jù)的事實、理由;(3)屬于仲裁委員會受理的范圍;(4)受理仲裁的仲裁機構有管轄權。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xié)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xié)議無效的除外。當事人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沒有對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提出異議,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仲裁協(xié)議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庭作出的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書自當事人簽收生效,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
如果當事人一方不履行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
1.訴訟時效的概念。訴訟時效屆滿不消滅實體權利(自愿履行義務后又反悔的不予支持)。
訴訟時效適用對象:債權請求權。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法院不予支持: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兌付國債、金融債券及向不特定對象發(fā)行的企業(yè)債券本息請求權;基于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等。
2.訴訟時效期間:
(1)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
(2)特別訴訟時效期間:1年的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模虎诔鍪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爭議、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訴訟時效期間4年。
(3)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最長訴訟時效不適用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
3.訴訟時效的起算: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附條件的或附期限的債的請求權,從條件成就或期限屆滿之日起算。
定有履行期限的債的請求權,從清償期屆滿之日起計算;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從最后一期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未定有履行期限又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從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滿之日起計算,但債務人在債權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時起計算。
人身傷害損害賠償訴訟時效,傷害明顯的,從受傷之日起計算;傷害當時未發(fā)現(xiàn)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計算。
國家賠償?shù)?,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
4.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
(1)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
如果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前發(fā)生不可抗力,至最后6個月時不可抗力已消失,則不能中止訴訟時效的進行。
如果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前發(fā)生不可抗力,至最后6個月時不可抗力仍然繼續(xù)存在,則應在最后6個月時中止訴訟時效的進行。
(2)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訴訟時效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限內,因法定事由的發(fā)生致使已經進行的時效期限全部歸于無效,待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有:提起訴訟:權利人提出要求;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等。
【例題·單項選擇題】下列情形中,當事人主張訴訟時效抗辯,能夠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的是(?。?BR> A.債權人甲要求銀行支付自己在3年前存入銀行的活期存款本金及利息,銀行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抗辯
B.債權人乙要求債務人公司的股東繳足5年前應當繳付而未繳付的出資額,股東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抗辯
C.專利權人丙在得知侵犯專利權行為后的第5年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侵權人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抗辯
D.債權人丁在訴訟時效屆滿前5日以平信方式發(fā)送催款函給債務人,卻因地址書寫錯誤在2個月后被退回。丁遂提起訴訟,債務人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抗辯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2)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fā)行的企業(yè)債券本息請求權;(3)基于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4)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guī)定的債權請求權。因此選項AB不選。專利法規(guī)定,權利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繼續(xù),在該項專利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因此選項C不選。
【例題·單項選擇題】甲將一工藝品寄存乙處。2003年2月10日,乙告知甲寄存的工藝品丟失。2003年8月2日,乙找到了丟失的工藝品并將其歸還給甲,甲發(fā)現(xiàn)工藝品損毀嚴重。根據(jù)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甲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 )。
A.自2003年2月10日至2004年2月10日
B.自2003年8月2日至2004年8月2日
C.自2003年2月10日至2005年2月10日
D.自2003年8月2日至2005年8月2 日
www.examw.com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點是特別訴訟時效期間?!睹穹ㄍ▌t》規(guī)定:寄存財務被丟失或損毀的,訴訟時效為1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例題·單項選擇題】2001年5月5日,甲拒絕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務一直未向甲主張權利。2001年8月,乙因出差遇險無法行使請求權的時間為20天。根據(jù)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乙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是(?。?。
A.自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5日
B.自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25日
C.自2001年5月5日至2003年5月5日
D.自2001年5月5日至2003年5月25日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拒付租金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即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5日。《民法通則》又規(guī)定:如發(fā)生不可抗力的情況或其他障礙,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可中止訴訟時效。但只有在訴訟時效的最后6個月內發(fā)生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時效的進行。正在訴訟期間出差遇險雖屬中止時效的法定事由,但發(fā)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前,至最后6個月時法定事由已消失,不能發(fā)生訴訟時效中止。
【例題·多項選擇題】甲向乙借款1萬元,借款到期后甲分文未還,在訴訟時效期間內發(fā)生的下列情形中,能夠產生時效中斷效果的是(?。?BR> A.乙在大街上碰到甲,甲主動向乙表示將在3日先支付約定的利息
B.乙以特快專遞發(fā)送催款函件給甲,甲簽收后未拆封
C.甲遇到車禍,變成了植物人,且沒有法定代理人
D.乙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正確答案』ABD
『答案解析』根據(jù)規(guī)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本題C選項不能構成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
【例題·單項選擇題】1988年2月8日夜,趙某回家路上被人用木棍從背后擊傷。經過長時間的訪查,趙某于2007年10月31日掌握確鑿證據(jù)證明將其打傷的是錢某。趙某要求錢某賠償?shù)脑V訟時效屆滿日應為( )。
A.1990年2月8日
B.2008年2月8日
C.2008年10月31日
D.2009年10月31日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根據(jù)有關法律規(guī)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本題中,權利侵害之日為1988年2月8日,實體權利保護期限截至2008年2月8日。
(五)民事訴訟與仲裁制度
1.民事訴訟制度
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辯論原則;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合議制度;回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兩審終審制度。
起訴條件:訴訟除了須具備《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有關條件外,還須當事人沒有事先或事后約定由仲裁機構裁決的協(xié)議。
2.仲裁的條件:(1)有仲裁協(xié)議;(2)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所依據(jù)的事實、理由;(3)屬于仲裁委員會受理的范圍;(4)受理仲裁的仲裁機構有管轄權。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xié)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xié)議無效的除外。當事人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沒有對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提出異議,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仲裁協(xié)議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庭作出的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書自當事人簽收生效,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
如果當事人一方不履行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