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造價員土建工程:砌筑工程(2)

字號:

-
    3.磚墻砌筑的基本要求
    磚墻砌筑時應做到橫平豎直、砂漿飽滿、上下錯縫、接槎可靠。
    接槎即先砌砌體與后砌砌體之間的接合,對砌體質(zhì)量和建筑物整體性影響極大。接槎主要有兩種方式:斜槎和直槎,見圖3-1-11。斜槎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留斜槎確有困難時,才可留直槎。地震區(qū)不得留直槎,直槎必須做成陽槎,并加設拉結(jié)筋。拉結(jié)筋沿墻高每500mm留一層,每120mm厚墻留一根,但每層最少為兩根
    (二)砌塊施工
    1.砌塊的排列
    用砌塊砌筑墻體時,應根據(jù)施工圖紙的平面、立面尺寸,繪出砌塊排列圖。在立面圖上按比例繪出縱橫墻,標出樓板、大梁、過梁、樓梯孔洞等位置,在縱橫墻上繪出水平灰縫線,然后以主規(guī)格為主、其他型號為輔按墻體錯縫搭砌的原則和豎縫大小進行排列。除整塊砌塊外,還有1/4、1/2、3/4塊一起組合,個別地方用粘土磚補齊。
    2.砌塊的運輸和堆放
    小型砌塊單塊的重量約在100~150kg之間。在運輸裝卸時,用小型起重機械,如少先式起重機、臺靈架、輕型吊車和樓面吊等,也可以用鋼絲繩將數(shù)塊砌塊綁在一起用起重機吊運。砌塊無論在樓地面或腳手架上,都應按照使用狀態(tài)放置,以便于裝運和就位。堆放位置應在施工總平面圖上周密安排,盡量減少二次搬運,并便于砌筑時起吊。
    中型砌塊的吊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輕型塔式起重機從地上直接吊運至墻上就位,另一種方法是用塔式起重機將砌塊成組吊運至樓板上,由樓面上的小型起重設備將每塊砌塊吊至墻上就位。
    3.砌塊吊裝順序
    砌塊的吊裝一般按施工段依次進行,其次序為先外后內(nèi)、先遠后近、先下后上,在相鄰施工段之間留階梯形斜槎。塊砌筑時應從轉(zhuǎn)角處或定位砌塊處開始的外墻同時砌筑,砌筑應滿足錯縫搭接、橫平豎直、表面清潔的要求。
    4.砌塊安裝的主要工序
    砌塊安裝的主要工序可概括為:鋪灰——砌塊安裝就位——校正——灌縫——鑲磚。
    二、砌石
    (一)毛石基礎施工
    砌筑毛石基礎所用的毛石應質(zhì)地堅硬,無裂紋,尺寸在200~400mm,重量約為20~30kg。強度等級一般為MU20以上,水泥砂漿用M2.5~M5級,稠度5~7cm,灰縫厚度一般為20~30mm,不宜采用混合砂漿。
    毛石砌筑前,應將表面泥土雜質(zhì)清除干凈,以利于砂漿與塊石粘結(jié)。
    在鋪砌第一皮毛石時,基底如為素土,可不鋪砂漿;基底如為各種墊層,應先鋪4cm左右的砂漿,然后將較方正的毛石大面向下放平穩(wěn)。毛石基礎擴大部分做成階梯形,每階內(nèi)至少砌兩皮,每邊比墻寬出100mm。砌筑時均要雙面掛線,以控制寬度和高度。上皮與下皮毛石的接縫應錯開100mm以上,毛石之間應犬牙交錯,盡可能縮小縫隙。毛石中間的空隙應先灌砂漿,再用小石塊或石片填充,以增加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應按規(guī)定設置拉結(jié)石,拉結(jié)石的長度應超過墻厚的2/3,每隔lm砌入一塊,并上下錯開,呈梅花狀。毛石砌到室內(nèi)地坪以下5cm處,應設置防潮層,一般用1:2.5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厚度為20cm。
    (二)石墻施工
    墻體砌筑前應先復查基底軸線尺寸和標高是否準確,然后在找平層上彈出墻的里外邊線,在墻角立好皮數(shù)桿,掛線作為砌筑的依據(jù)。第一皮石塊應大面向下,以上各皮石塊應相互搭接,并選較平整的一面向外,中間空隙用小石塊或石片填充。墻的外角和縱橫交接處要選棱角整齊的石塊,使石塊銜接牢固、外觀平整。石墻要分層砌筑,每層高300~400mm,每層中間隔lm左右砌與墻同寬的拉結(jié)石,上、下層間的拉結(jié)石應錯開。上下石塊要相互搭縫,內(nèi)外搭接,不得采用外面?zhèn)攘⑹瘔K、中間填芯的砌筑方法。石墻每砌一步架要找平一次,將要平口時,應根據(jù)剩余高度,選用適當?shù)氖瘔K結(jié)頂,做到墻頂平齊、墻角方整,最后用水泥砂漿抹頂找平。石墻每天的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2m,分段砌筑時所留踏步槎高度不超過一步架。石墻的灰縫應在最后用1:1水泥砂漿統(tǒng)一勾縫,勾縫前先將灰縫刮深20~30mm,墻面噴水潤濕。所勾石縫盡量保持石墻的自然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