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造價員土建工程:砌筑工程(1)

字號:

-
    砌筑工程是指普通粘土磚、空心磚、硅酸鹽類磚、石塊和各種砌塊的砌筑。砌筑工程是一個綜合施工過程,它包括砂漿制備、材料運輸、搭設腳手架及砌塊砌筑等施工過程。
    一、砌磚與砌塊施工
    (一)砌磚施工
    1.磚基礎的砌筑
    一般砌體基礎采用燒結(jié)普通磚和水泥砂漿砌成,磚基礎由墻基和大放腳兩部分組成。墻基與墻身同厚。大放腳即墻基下面的擴大部分。
    大放腳的底寬應根據(jù)設計而定。大放腳各皮的寬度應為半磚長的整倍數(shù)(包括灰縫)。在大放腳下面為基礎墊層。墊層一般為灰土、碎磚三合土或混凝土等。在墻基頂面應設防潮層,地下水位較深或無地下水時,防潮層一般為20mm厚1:2.5防水砂漿,位置在底層室內(nèi)地面以下一皮磚處;地下水位較淺時,防潮層一般用60mm厚配筋混凝土帶,寬度同墻身。為增加基礎及上部結(jié)構(gòu)剛度,砌體結(jié)構(gòu)中防潮層與地圈梁合二為一,地圈梁高度為180~300mm。
    砌筑砌體基礎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砌筑前,應將墊層表面上的雜物清掃干凈,并澆水濕潤。
    (2)為保證基礎砌好后能在同一水平面上,必須在墊層轉(zhuǎn)角處、交接處及高低處立好基礎皮數(shù)桿。
    (3)砌筑時,可依皮數(shù)桿先在轉(zhuǎn)角及交接處砌幾皮磚,再在其間拉準線砌中間部分。其中第一皮磚應以基礎底寬線為準砌筑。
    (4)內(nèi)外墻的磚基礎應同時砌起。如因特殊情況不能同時砌起時,應留置斜槎,斜槎的長度不應小于斜槎高度。
    (5)大放腳部分一般采用一順一丁砌筑形式。在十字及丁字接頭處,縱橫基礎要隔皮砌通。大放腳最下一皮及墻基的最上一皮磚(防潮層下面一皮磚)應以丁砌為主。
    (6)砌體基礎中的洞口、管道、溝槽和預埋件等,應于砌筑時正確留出或預埋,寬度超過300mm的洞口,應砌筑平拱或設置過梁。
    (7)砌完基礎后,應及時回填?;靥钔翍诨A兩側(cè)同時進行。并分層夯實。單側(cè)填土應在磚基礎達到側(cè)向承載能力和滿足允許變形要求后才能進行。
    2.砌磚工藝流程
    (1)抄平放線。砌墻前應在基礎防潮層或樓面上定出各層標高,并用水泥砂漿找平,使各段磚墻底部標高符合設計要求。
    (2)擺磚。擺磚即撂底,在彈好線的基礎面上,按選定的組砌方法,先用干磚塊試擺,以使門洞、窗口和墻垛等處的磚符合模數(shù),滿足上下錯縫要求。
    (3)立皮數(shù)桿。皮數(shù)桿是砌筑時控制磚砌體豎向尺寸的標志。一般立于房屋的四大角、內(nèi)外墻交接處、樓梯間及洞口多的地方。
    (4)盤角、掛線。砌筑時,應先在墻角砌4~5皮磚,稱為盤角。一磚厚的墻單面掛線,外墻掛外邊,內(nèi)墻掛任何一邊;一磚半及以上厚的墻都要雙面掛線。
    (5)砌筑。磚墻的操作方法,通常采用“三—砌磚法”,即—鏟灰、—塊磚、—擠揉的方法。
    (6)勾縫。勾縫是清水墻的最后一道工序,具有保護墻面并增加墻面美觀的作用。墻較薄時,可利用砌筑砂漿隨砌隨勾縫,稱做原漿勾縫;墻較厚時,待墻體砌筑完畢后,用1:1水泥砂漿勾縫,稱做加漿勾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