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臨床助理醫(yī)師之正常菌群和機會性致病菌

字號:

一、正常菌群
    (一)概念:正常寄居在人體體表和開放性腔道中的、對人無害的細菌稱為正常菌群。
    (二)生理作用(正常菌群的生物學意義)
    1.生物拮抗作用:防御感染的生物屏障作用。
    2.營養(yǎng)作用:參與宿主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物質的代謝及合成維生素。
    3.免疫作用:促進宿主免疫器官的發(fā)育成熟。
    (三)人體正常菌群主要分布
    體表和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偶爾少量侵入血液、組織和器官,則被機體的天然防御作用能迅速消滅。
    二、機會性致病菌
    (一)概念: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正常菌群之間,通過營養(yǎng)競爭,代謝產物的相互制約等因素,維持著良好的生存平衡。在一定條件下這種平衡關系被打破,原來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細菌可成為致病菌,稱這類細菌為機會性致病菌,也稱條件致病菌。
    (二)致病條件
    1.定居部位改變某些細菌離開正常寄居部位,進入其他部位,脫離原來的制約因素而生長繁殖,進而感染致病。
    2.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正常菌群進入組織或血液擴散。
    3.菌群失調。
    三、菌群失調
    (一)概念:指機體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種間的平衡被打破,菌種間的比例發(fā)生較大幅度變化而超出正常范圍的狀態(tài)。
    (二)發(fā)生和后果:發(fā)生多見于使用抗生素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菌群失調時,多引起二重感染或重疊感染。即在原發(fā)感染的治療中,發(fā)生了另一種新致病菌的感染。
    (三)菌群失調癥概念:當正常菌群在組成和數量上出現明顯改變而產生菌群失調時,這種狀態(tài)進一步發(fā)展,機體出現一系列臨床病癥和體征,稱為菌群失調癥或菌群交替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