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絳中學教改引發(fā)關注
睡眠不足、視力下降、身體素質(zhì)滑坡……這是我國中小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原因是課業(yè)負擔過重。幾年前,山西新絳中學實施了*性教學改革:學生半天上課、沒有作業(yè)。
隨著這項改革的逐步推進,學生課業(yè)負擔明顯減輕,學校高考(微博)達線人數(shù)卻逐年攀升;今年高考應屆生達線人數(shù)更多達課改前的1.5倍。這一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
從灌輸?shù)交?,讓學習更自主
已經(jīng)順利通過高考的新絳中學學生寧樂,提起她參與的一堂展示課,至今仍印象深刻:學習辛棄疾一篇作品時,同學們按老師要求在自主課查看了辛棄疾的生平背景。次日上午的展示課上,一位同學抑揚頓挫地描述壯年時期的辛棄疾時,用了 “憤青”一詞。他一講完,同學們議論紛紛,認為這個詞過于主觀、偏激。激烈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立志報國”更能描述辛棄疾當時的狀態(tài)。
2008年開始,新絳中學的課堂結構被完全打破:教師不再是滔滔不絕的授課者,而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引導和指導;學生也由被動變?yōu)橹鲃?,預習、展示、探究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代之以各自半天的自主課和展示課。下午為自主課,學生們根據(jù)老師編制的學案自主學習,將不懂部分寫在互動卡上,交給老師。次日上午四節(jié)課為展示課,在6到8名學生組成的小組討論中,每個學生展示前一天下午學習的收獲,并與同學討論,老師在旁指點。
學生不必再做練習冊、大量模擬考試,包括面臨高考升學的高三年級,所有學生不必完成繁重的課后作業(yè),只有課前的學習報告,即學習某一模塊知識時,對某一類題目、某些解題方法的探析和總結,或對錯題的反思。
想讓學生更輕松,教師必須更“給力”
“要講的課少了,對教師要求高了。”新絳中學教師韓志進說,以往上課時,教師只要備夠45分鐘上課內(nèi)容,再按備課內(nèi)容,從頭到尾地背書、念書即可。課改之后,教師們發(fā)現(xiàn),自己必須具備更專業(yè)的素質(zhì),才能解答同學們有備而來的提問。
“這意味著教師必須更‘給力’,才能讓學生在較少時間里掌握同樣甚至更多的知識?!毙陆{中學校長寧致義說。
“教師們需要跳出固有的教學理念?!表n志進說,課改之初,學生回答問題一出現(xiàn)錯誤,她就急著打斷說正確答案,結果,學生信心受挫,她再讓學生展示,竟沒人接話。
學校為此進行教師培訓,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劉儒德對教師們說,“教育是慢的藝術”,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耐性對待學生?!按撕?,我聽到學生的錯誤,會等學生展示結束后,先肯定學生對的地方,再以引導性的語言提示學生,以鼓勵性的語氣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正確答案。”教師韓志進如是說。
教改顯現(xiàn)了令人驚喜的效果。教師講課少了,課堂睡覺、開小差現(xiàn)象沒了;學校課時減少了,教學進度加快了;學生負擔減輕了,學習成績提高了。一名高一入學時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高考后順利達到了一本分數(shù)線。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劉云伶 張曉晶 鄭天虹(據(jù)新華社太原7月10日電 )
睡眠不足、視力下降、身體素質(zhì)滑坡……這是我國中小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原因是課業(yè)負擔過重。幾年前,山西新絳中學實施了*性教學改革:學生半天上課、沒有作業(yè)。
隨著這項改革的逐步推進,學生課業(yè)負擔明顯減輕,學校高考(微博)達線人數(shù)卻逐年攀升;今年高考應屆生達線人數(shù)更多達課改前的1.5倍。這一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
從灌輸?shù)交?,讓學習更自主
已經(jīng)順利通過高考的新絳中學學生寧樂,提起她參與的一堂展示課,至今仍印象深刻:學習辛棄疾一篇作品時,同學們按老師要求在自主課查看了辛棄疾的生平背景。次日上午的展示課上,一位同學抑揚頓挫地描述壯年時期的辛棄疾時,用了 “憤青”一詞。他一講完,同學們議論紛紛,認為這個詞過于主觀、偏激。激烈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立志報國”更能描述辛棄疾當時的狀態(tài)。
2008年開始,新絳中學的課堂結構被完全打破:教師不再是滔滔不絕的授課者,而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引導和指導;學生也由被動變?yōu)橹鲃?,預習、展示、探究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代之以各自半天的自主課和展示課。下午為自主課,學生們根據(jù)老師編制的學案自主學習,將不懂部分寫在互動卡上,交給老師。次日上午四節(jié)課為展示課,在6到8名學生組成的小組討論中,每個學生展示前一天下午學習的收獲,并與同學討論,老師在旁指點。
學生不必再做練習冊、大量模擬考試,包括面臨高考升學的高三年級,所有學生不必完成繁重的課后作業(yè),只有課前的學習報告,即學習某一模塊知識時,對某一類題目、某些解題方法的探析和總結,或對錯題的反思。
想讓學生更輕松,教師必須更“給力”
“要講的課少了,對教師要求高了。”新絳中學教師韓志進說,以往上課時,教師只要備夠45分鐘上課內(nèi)容,再按備課內(nèi)容,從頭到尾地背書、念書即可。課改之后,教師們發(fā)現(xiàn),自己必須具備更專業(yè)的素質(zhì),才能解答同學們有備而來的提問。
“這意味著教師必須更‘給力’,才能讓學生在較少時間里掌握同樣甚至更多的知識?!毙陆{中學校長寧致義說。
“教師們需要跳出固有的教學理念?!表n志進說,課改之初,學生回答問題一出現(xiàn)錯誤,她就急著打斷說正確答案,結果,學生信心受挫,她再讓學生展示,竟沒人接話。
學校為此進行教師培訓,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劉儒德對教師們說,“教育是慢的藝術”,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耐性對待學生?!按撕?,我聽到學生的錯誤,會等學生展示結束后,先肯定學生對的地方,再以引導性的語言提示學生,以鼓勵性的語氣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正確答案。”教師韓志進如是說。
教改顯現(xiàn)了令人驚喜的效果。教師講課少了,課堂睡覺、開小差現(xiàn)象沒了;學校課時減少了,教學進度加快了;學生負擔減輕了,學習成績提高了。一名高一入學時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高考后順利達到了一本分數(shù)線。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劉云伶 張曉晶 鄭天虹(據(jù)新華社太原7月10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