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已文(化名),家住北京市朝陽區(qū)六里屯西里社區(qū),1940年出生,1963年參加高考,畢業(yè)于匯文中學。回憶起當時參加高考的情況,張大爺歷歷在目。
那時候高考,感覺就是正常的升學考試,只要分數(shù)夠了,就能去上大學。不像現(xiàn)在,大家的心態(tài)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緊張。
大部分家里都很困難,家里孩子也多,都想盡量早點工作、掙錢,來補貼家用,并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重視高考,考上了就去上,考不上就算。高中畢業(yè)、初中畢業(yè)就工作的比較多。很多人選擇初中畢業(yè)后考中專,中專只讀3年,讀完就可以直接參加工作了,能比較早掙錢。
我們那時候高考是全國統(tǒng)一試卷,統(tǒng)一錄取分數(shù)線,各地也沒有什么差別。高中時,學習也不是很累,早晨8點上課,下午3點半放學,中間有1個小時吃飯時間,晚上有2個小時晚自習。放假的時候,我們就回家?guī)图依锔苫?,去菜園、山上干點活,回學校會捎上下個星期要吃的咸菜……
1977年高考: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zhàn)斗的一年里》
李建成(化名),家住北京市朝陽區(qū)六里屯東里小區(qū),1948年出生,1977年參加高考,考上山東一所大學,現(xiàn)已退休,在小區(qū)看管車庫。
1966年,我正讀高二,“*”爆發(fā),于是被迫放棄學業(yè),上山下鄉(xiāng),插隊入戶,就再也沒有機會拿起書本讀書了。我們這一代人,那時候時時刻刻都盼著高考!
1977年高考改變了我的一生。10月中旬,家里人從廣播里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立刻通知我,讓我準備。有10年時間沒看書了,計劃招生的學校也有限,從恢復高考消息發(fā)布到開考,也就一個月左右時間準備。能考上嗎?我心里挺猶豫。
當時高考出題范圍,都是高中時學的知識,沒有偏題現(xiàn)象。我報的文科,一共考了4門:語文、數(shù)學、政治和歷史,2天考完。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zhàn)斗的一年里》,我還覺得這個題目好,很有的寫。
考完后,就在家等錄取通知。院里200多戶,有2人拿到通知了,我有點失望,準備回去干活了,可是第二天,我竟然也收到山東一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把家里人樂得不行,那年我們院里就考上我們仨。
2011年高考:“真想快點考完”
陳靈慧,山東臨沂人,1992年生,剛剛踏上高考的考場,一切待定。但,高三這一年,她吃了不少苦頭。
山東籍考生,壓力比一般省的要大。今年高三,學校取消了體育課、音樂課及其他一切高考不考的科目,每天早晨5點20起床,5點40到教室,就一直坐到晚上10點半放學,中間吃飯的時間只有半小時。
每天面對的就是做不完的試卷、習題、作業(yè),面前的書堆得都看不見前面同學的頭,周六周日都照常上課。我每天坐在那,都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真想快點考完,再也不學習了!終于要高考了,堅持3天,就解放了。(人民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