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經(jīng)濟師-人力資源學習講義(16)

字號:

第六章 工作分析
    本章知識體系
    一、工作分析概述
    二、工作分析的成果
    三、工作設計
    本章歷年考題的分布:
    年 份
     單項選擇題
     多項選擇題
     案例分析題
     合 計
    2007年
     4題4分
     1題2分
     —
     5題6分
    2008年
     3題3分
     2題4分
     3題6分
     8題13分
    2009年
     3題3分
     1題2分
     4題8分
     8題13分
    第一節(jié) 工作分析概述
    一、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即通過系統(tǒng)的方法來確定工作的職責,以及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
    1.工作分析在企業(yè)管理中的作用:
    1)支持企業(yè)的戰(zhàn)略
    2)優(yōu)化組織結構
    3)優(yōu)化工作流程
    4)優(yōu)化工作設計
    5)改進工作方法
    6)完善相關的制度和規(guī)定
    7)樹立職業(yè)化意識
    2.工作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1)人力資源規(guī)劃
    2)人員招聘
    3)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fā)
    4)績效管理
    5)工作評價
    6)薪酬管理
    7)員工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二、工作分析的流程
    1.確定工作分析的目的
    2.調(diào)查工作相關的背景信息
    3.運用工作分析技術收集工作相關的信息
    4.整理和分析相關信息
    5.形成工作分析成果
    6.核對與應用工作分析的結果
    三、工作分析方法
    (一)通用的工作分析方法:
    1.訪談法:又稱面談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員就某項工作,面對面地詢問任職者及其主管以及相關專家等對工作的意見或看法。運用廣泛、成熟、有效、是適用于各類工作的方法。
    2.問卷法:是通過讓被調(diào)查職位的任職者、主管及其他相關人員填寫調(diào)查問卷來獲取工作信息的方法。
    3.觀察法:
    工作人員到工作現(xiàn)場,對某些特定的工作活動進行觀察、收集、記錄相關的工作內(nèi)容、工作間的相互聯(lián)系、人與工作的關系以及工作環(huán)境、條件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圖表形式記錄下來,然后進行分析和歸納總結的方法。
    4.工作實踐法:工作分析人員直接參與所研究的工作,從而掌握工作要求的第一手資料的一種工作分析方法。
    5.工作日志法:
    是要求任職者在一段時間內(nèi)實時記錄自己每天發(fā)生的工作,按工作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自己工作的實際內(nèi)容,形成某一工作職位一段時間以來發(fā)生的工作活動的全景描述。
    6.文獻分析法:通過對與工作相關的現(xiàn)有文獻進行系統(tǒng)分析來獲取工作信息,適用于收集原始信息,編制任務清單初稿。
    7.主題專家會議法 :熟悉目標職位的企業(yè)內(nèi)部人員和外部人員就目標職位的相關信息展開討論,收集數(shù)據(jù),驗證并確認分析結果。
    (二)現(xiàn)代的工作分析方法
    1.以人為基礎的系統(tǒng)性工作分析方法
    1)職位分析問卷法:是結構化工作分析問卷,包括194個項目,33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若干工作元素,通過對工作元素的評價,反映目標職位在各個維度上的特征,適用于商業(yè)、工業(yè)企業(yè)、以及公共部門中的各個職位。
    具體操作的七個步驟:
    明確目的---獲取支持---確定方法---人員培訓---項目溝通---信息收集----結果分析
    2)工作要素法:開放式人員導向型的工作分析系統(tǒng),目的在于確定完成特定領域的工作有顯著作用的行為及此行為依據(jù),并由一組專家的上級或任職者來對這些顯著的要素進行確定、描述、評估。
    步驟:
    收集工作要素、整理工作要素、劃分工作分析維度、確定各類要素。
    3)臨界特質(zhì)分析系統(tǒng):完成個人特質(zhì)為導向的工作分析系統(tǒng),分為能力特征(包括身體特質(zhì)、智力特質(zhì)、和學識特質(zhì))、態(tài)度特征(動機特質(zhì)、社交特質(zhì))。
    完整臨界特質(zhì)分析系統(tǒng)包括三種分析技術:臨界特質(zhì)分析、工作要求與任務分析、技術能力分析。
    4)能力要求法: 指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技能都可以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2.以工作為基礎的系統(tǒng)性工作分析方法
    1)關鍵事件法: 是一種由工作分析專家、管理者或工作人員在大量收集與工作相關信息的基礎上,詳細記錄關鍵事件以及具體分析職位特征、要求的方法。
    主要用于:績效評估、 培訓和工作任務設計。
    2)管理職位分析問卷法:是一種結構化的、以工作為基礎、以管理型職位為分析對象的工作分析方法,用于評價管理工作。
    主要信息數(shù)據(jù):與管理職位相關的活動、聯(lián)系、決策、人際交往、能力要求等進行收集和評價。
    3)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以工作者應發(fā)揮的職能為核心,對工作的每項任務要求進行詳細的分析,對工作內(nèi)容描述的全面具體。
    步驟:回顧現(xiàn)有工作信息
    安排主題專家的小組會談
    分發(fā)歡迎信、確定FJA任務描述的方向
    列出工作產(chǎn)出
    列出任務
    推敲任務庫
    產(chǎn)生績效標準
    編輯任務庫
    4)工作任務清單分析法:
    工作傾向性工作分析系統(tǒng), 是把工作按照職責或其他標準以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然后由任職者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對這些工作任務進行選擇、評價等終形成工作內(nèi)容。
    步驟:構建任務清單
    利用任務清單收集信息
    利用計算機軟件分析任務清單所收集的信息
    四、工作分析實施技巧
    (一)工作分析實施的時機
    新企業(yè)成立時
    新的職位產(chǎn)生時
    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或新系統(tǒng)出現(xiàn)導致工作發(fā)生變化時
    (二)工作分析的實施主體
    工作分析實施主體:具體工作分析、負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編寫結果性文件的人員。
    (1)企業(yè)人力資源部門
    (2)企業(yè)各部門
    (3)咨詢機構
    (三)標桿職位的選取標準
    職位的代表性
    職位的關鍵程度
    職位內(nèi)容變化的頻率和程度
    職位任職者的績效
    (四)取得相關人員的支持
    1.企業(yè)高層應明確:工作分析的目標、工作分析流程,費用、高層人員在工作分析中的責任。
    2.中層管理者應明確:工作分析的必要性、對本部門的影響,中層自己的責任。
    3.一般員工應明確:工作分析的目的。
    例題:
    (?。┦峭ㄟ^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來確定工作的職責,以及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
    A.工作描述
    B.工作規(guī)范
    C.工作設計
    D.工作分析
    『正確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