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基礎2010年輔導:匯率與國際收支(3)

字號:

(1)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
    ① 即期匯率——現匯匯率
    ② 遠期匯率——期匯匯率
    ③ 如果貨幣的期匯比現匯貴,稱貨幣遠期升水;
    如果貨幣的期匯比現匯便宜,稱貨幣遠期貼水;
    如果貨幣的期匯和現匯相等,稱平價;
    (2)基本匯率與套算匯率
    ① 基本匯率是指一國貨幣對某一關鍵貨幣的匯率,大多數國家選擇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為基本匯率。
    ② 套算匯率又稱交叉匯率,是指對其他外國貨幣的匯率。
    8、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2009年新增內容)
    (1)國際收支
    ① 國際收支逆差,外匯升值,本幣貶值;
    ② 國際收支順差,外匯貶值,本幣升值;
    (2)相對通貨膨脹
    如果通貨膨脹高于他國,則該國貨幣貶值;反之則趨于升值。
    (3)相對利率
    高利率使貨幣升值,反之則使貨幣貶值。
    (4)總需求與總供給
    當一國總需求增長快于總供給,本幣呈貶值趨勢。
    (5)市場預期
    如果市場預期本幣貶值,最終導致本幣的實際貶值。
    9、匯率決定理論(2009年新增內容)
    (1)購買力平價理論
    ① 購買力平價: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貨幣的購買力與一般物價水平呈反比,是一般物價水平的倒數。
    ② 購買力平價理論最早是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于1922年提出的,他認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是決定匯率的基礎,匯率的變動是由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變化引起的。
    ③ 絕對購買力平價
    Ø 某一時點上匯率的決定,即匯率等于兩國一般物價水平之比。
    Ø 公式(直接標價法,Pd和Pf分別表示本國和外國一般物價水平的絕對水平)
    ④ 相對購買力平價
    Ø 某一時期匯率的變動,即兩個時點的匯率之比等于兩國一般物價指數之比。
    Ø 公式(直接標價法,PId和PIf分別表示報告期本國和外國一般物價指數)
    ⑤ 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的關系
    Ø 如果絕對購買力平價成立,相對購買力平價一定成立;
    Ø 如果想對購買力平價成立,絕對購買力平價不一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