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輔導(生物學):染色體概述

字號:

染色體概述:
    主條目:染色體
    老鼠纖維母細胞中的細胞核,圖中可見染成藍色的DNA.其中2號染色體及9號染色體,分別以熒光原位雜交方式染成紅色與綠色。細胞核中含有細胞內大多數的遺傳物質,這些遺傳物質由線性DNA組成,且組織成一種稱為染色體的結構。而染色體在細胞周期中大部分的時間里,是以DNA與蛋白質復合而成的染色質形式存在。只有在細胞分裂期間,才會形成染色體組型圖中輪廓清晰的樣貌。除了細胞核外,還有少數的基因存放于粒線體等其他胞器內。
    染色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DNA以較松散的方式組成的真染色質,其中含有細胞中較多可表現的基因。另一種則是DNA結構較為緊密的異染色質,其中的DNA鮮少被轉錄。異染色質又可分為兩種,一種稱為“選擇性”異染色質,含有的基因在特定種類細胞或特定發(fā)育階段才會表現;另一種稱為“永久性”異染色質,內含一些染色體構成物,例如端?;蛑z粒。染色質在分裂間期會分別組織在各自的領域中,這些領域稱為“染色體區(qū)域”。主要存在于真染色質內的可作用基因,傾向于靠近在染色質區(qū)域的邊緣地帶。
    可與特定染色質結構,尤其是與核小體結合的一些抗體,與一些自體免疫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有關。這些抗體稱為抗核抗體(ANA),已知與一部分發(fā)生于多發(fā)性硬化癥中的全身性免疫系統(tǒng)失調有關。在早衰癥中,抗體在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癥狀上的影響并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