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輔導:巖土和地質的區(qū)別

字號:

國內區(qū)別:
    行業(yè)分工:巖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業(yè)或軟基方面,扎根城市;地質則是范圍很廣,涉及基本所有的行業(yè),水利、鐵路公路、港岸、環(huán)境治理、地下水、建筑、電力、農業(yè)、林業(yè)等等行業(yè)。目前兩個專業(yè)相互滲透。
    人數差別:搞工程地質的人數是搞巖土的數十倍、上百倍,很多巖土工程師是地質工程師轉過去的。轉自:考試網 - [Examw.Com]
    職稱地位:地位相當,和各單位具體專業(yè)設置有關。
    國外區(qū)別:
    國外就比較簡單,沒有地質工程師一說,搞地質,就叫GEOLOGIST[地質人員],當然測量也是,就叫SURVEYOR[測量人員],沒有職稱,地位很低。比如一個勘察公司有地質人員和巖土工程師,區(qū)別在哪里?
    地質人員搞野外巖土數據采集、編錄,不參與資料分析和編寫報告,直接向項目負責的巖土工程師負責。巖土人員則進行勘察組織策劃、資料分析、參數提取、報告編寫,和設計直接接觸。顯然工資和檔次就不一樣,本人親身體會的沒有錯。
    當然,這和分工、專業(yè)結構有關系,國外地質人員一般是學巖石礦物的,不涉及太多工程地質方面的東西,難怪!而同樣,如果你學的是工程地質,經過實踐、考試完全可以取得巖土工程師資格,本人也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專家。當然,現在有巖土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就直接參與巖土工程勘察和設計,直接了當。
    在《建筑巖土工程勘察基本術語標準》JGJ84-92中的條文解釋如下:
    工程地質學——調查、研究、解決與工程建筑有關的地質問題的科學。
    巖土工程(大地工程、土力工程、土質工學)——以土力學、巖體力學及工程地質學為理論基礎,運用各種勘探測試技術對巖土體進行綜合整治改造和利用而進行的系統(tǒng)性工作。這一學科在我國大陸以外地區(qū)和某些國家稱作
    在《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T50279-98中的條文解釋如下:
    工程地質學——研究與工程活動有關的地質環(huán)境及其評價、預測和保護的科學。
    巖土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巖石、土的利用處理或改良的科學技術。
    工程地質是對工程活動有關的地質環(huán)境進行調查勘探,并根據勘探成果,對與工程活動有關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評價和預測(如建、構筑物在建成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地質變化和問題),在工程施工及建成后應采取哪些措施對工程及人身安全進行保護(如邊坡支護)它是一個單一的工程階段。
    巖土工程則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包含了與工程活動有關的全部內容,即包括:工程地質勘察、設計、施工、監(jiān)測、檢測、監(jiān)理等。工程地質只是巖土工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者說工程地質只是巖土工程中的一個部分、一個基礎階段。
    個人覺得目前國內兩個專業(yè)除了學的課程有點區(qū)別和側重外,在工作中相互交叉,比如單位沒有地質或勘察處,地質專業(yè)的就編到“巖土工程”公司或處室;同樣,如果一個單位只有“地質處、勘察處”等,搞巖土或巖土工程將被編錄到那里和地質專業(yè)的一起工作。
    另外,關于工程地質專業(yè)的一些內容的看法,工程地質專業(yè)也是和巖土工程一樣貫穿整個工程的全過程,如:
    (1)工程規(guī)劃階段:區(qū)域地質與調查,遙感
    (2)工程可行性設計階段:方案對比,場址對比,需要勘察,鉆探、物探、調查
    (3)工程初步設計階段:集中到選定場址,鉆探、物探、洞探、測繪、試驗等都上
    (4)施工階段:施工地質、設代地質、監(jiān)理,基坑編錄、建基面鑒定、設計文件解釋。
    (5)工程運行階段:變形、地下水、滲漏、溫度、水質等觀測與分析。一般是業(yè)主進行,遇到有質量缺陷的工程,需要進行除險加固。感覺國內還是比較混亂,國外是比較清晰,國外巖土工程比工程地質范圍更廣,國內工程地質專業(yè)范圍更廣,可能需要時間來解決,希望將來合并成一個專業(yè),叫“巖土工程地質”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