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級經(jīng)濟師考試財政稅收復(fù)習講義(11)

字號:

第三節(jié) 稅法與稅制
    一、稅法概述
    (一)稅法的概念
    稅法是由國家權(quán)力機關(guān)或其授權(quán)的行政機關(guān)制定的調(diào)整稅收關(guān)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
    (二)稅法的淵源
    稅法屬于成文法,而不是習慣法。稅法的淵源主要就是成文法。
    1.稅法的正式淵源
    (1)憲法
    (2)稅收法律
    (3)稅收法規(guī)
    (4)部委規(guī)章和有關(guān)規(guī)范性文件
    (5)地方性法規(guī)、地方政府規(guī)章和有關(guān)規(guī)范性文件
    (6)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7)國際稅收條約或協(xié)定
    2.稅法的非正式淵源
    (三)稅法的基本原則
    稅收法定主義原則是稅法至為重要的基本原則,或稱稅法的高法律原則。稅收法定主義原則是確定國家征稅和私人納稅義務(wù)的根本原則。該原則的實質(zhì)在于對國家的權(quán)力加以限制。
    稅收法定主義原則的內(nèi)容可以概括為三個原則:課稅要素法定原則、課稅要素明確原則和課稅程序合法原則。
    二、稅制要素與稅制結(jié)構(gòu)
    (一)稅收制度
    稅收制度,簡稱稅制,是一個歷史的、財政的范疇。廣義的稅收制度是稅收的各種法律制度的總稱;狹義的稅收制度是指稅收法律制度。
    稅收制度又有另一種含義——稅制結(jié)構(gòu):一個國家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稅收制度的結(jié)構(gòu)體系,即各稅類、稅種、稅制要素等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diào)構(gòu)成的稅制體系。
    (二)稅收制度的構(gòu)成要素(稅法構(gòu)成要素,稅制構(gòu)成要素,掌握)
    1.稅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納稅人、征稅對象和稅率
    (1)納稅人(納稅義務(wù)人、納稅主體)
    指稅法上規(guī)定直接負有納稅義務(wù)的單位和個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注意代扣代繳義務(wù)人的概念。
    (2)征稅對象
    也稱作“征稅客體”,指對什么課稅,即國家征稅的標的物,它是一個稅種區(qū)別于另外一個稅種的主要標志。
    了解征稅范圍、稅類、稅種、稅目、計稅依據(jù)、計稅標準、稅基、稅源的概念。
    稅目:是征稅對象的具體化,體現(xiàn)了征稅的廣度,反映各稅種具體的征稅范圍。
    (3)稅率
    稅率是計算稅額和稅收負擔的尺度。稅率是稅收制度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征稅程度。
    稅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和定額稅率
    ①比例稅率
    比例稅率即對同一征稅對象,不分數(shù)額大小,均按同一比例計征的稅率。一般適用于對商品流轉(zhuǎn)額的課稅。
    ②累進稅率
    理論上,累進稅率分為包括全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全率累進稅率、超率累進稅率、超倍累進稅率等。其中常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
    全額累進稅率
    九級全額累進稅率表
    級數(shù)
       全月應(yīng)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500元的
       5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某甲月應(yīng)稅所得額為490元,則應(yīng)納稅額=490×5%=24.5元
    某乙月應(yīng)稅所得額為510元,則應(yīng)納稅額=510×10%=51元
    應(yīng)稅所得額增加了20元
    應(yīng)納稅額增加了26.5元,稅后收益甲>乙
    在臨界點附近容易出現(xiàn)稅負增長超過所得增長的不公平現(xiàn)象。為此我國沒有采用全額累進稅率,而是采用了超額累進稅率。
    ③超額累進稅率
    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表
    級數(shù)
       全月應(yīng)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shù)
    1
       不超過500元的
       5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過5000元至20 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過20 000元至40 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過40 000元至60 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過60 000元至80 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過80000元至100 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過100 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某甲月應(yīng)稅所得額為490元,則應(yīng)納稅額=490×5%=24.5元
    某乙月應(yīng)稅所得額為510元,則應(yīng)納稅額=500×5%+(510-500)×10%=26元
    應(yīng)稅所得額增加了20元
    應(yīng)納稅額增加了1.5元,稅后收益甲<乙
    避免在臨界點附近出現(xiàn)稅負增長超過所得增長的不公平現(xiàn)象。
    超額累進稅率的特點:計算方法比較復(fù)雜;累進幅度比較緩和。
    速算扣除數(shù)=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
    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速算扣除數(shù)
    即:應(yīng)納稅額=應(yīng)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速算扣除數(shù)的計算:
    本級速算扣除數(shù)=(本級稅率-上一級稅率)×上一級課稅對象的高數(shù)額+上一級速算扣除數(shù)
    某乙月應(yīng)稅所得額為510元,則應(yīng)納稅額=510×10%-25=26元
    【例1·單選題】(2007年)
    應(yīng)納稅額=10000×20%-500=1500元
    ③定額稅率
    也稱固定稅額,是指對每一單位的征稅對象直接規(guī)定固定稅額的一種稅率,一般適用于從量計征的稅種。
    【例1?多選題】稅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納稅人
    B.稅率
    C.征稅對象
    D.納稅期限
    E.納稅環(huán)節(jié)
    [911040203]
    【答案】ABC
    【例2?單選題】課稅對象又稱征稅對象,即( )征稅。
    A.對什么人
    B.對什么目的物
    C.對什么地點
    D.在什么時間
    [911040204]
    【答案】B
    【例3?單選題】一個稅種區(qū)別于另外一個稅種的主要標志是( )
    A.稅源
    B.稅率
    C.征稅對象
    D.納稅人
    [911040205]
    【答案】C
    【例4?單選題】(2008年)在稅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中,體現(xiàn)征稅程度的是( )。
    A.納稅人
    B.征稅對象
    C.稅率
    D.計稅依據(jù)
    [911040206]
    【答案】C
    【例5?單選題】稅收制度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納稅人
    B.征稅對象
    C.稅率
    D.納稅期限
    [911040207]
    【答案】C
    【例6?多選題】稅率的基本形式有( )
    A.比例稅率
    B.累進稅率
    C.定額稅率
    D.名義稅率
    E.實際稅率
    [911040208]
    【答案】ABC
    【例7?單選題】速算扣除數(shù)的計算公式為( )
    A.速算扣除數(shù)=課稅對象的高數(shù)額×(本級稅率-上一級稅率)
    B.本級速算扣除數(shù)=上級課稅對象的高數(shù)額×(本級稅率-上一級稅率)+上一級速算扣除數(shù)
    C.速算扣除數(shù)= 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
    D.速算扣除數(shù)=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比例稅率計算的稅額
    [911040209]
    【答案】B
    2.稅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1)納稅環(huán)節(jié)
    (2)納稅期限。從我國現(xiàn)行各稅來看,納稅期限分按年征收、按季征收、按月征收、按天征收和按次征收等。
    (3)減稅免稅
    減稅免稅分為稅基式減免和稅額式減免。
    ①稅基式減免。通過直接縮小計稅依據(jù)的方式減稅免稅。具體包括起征點、免征額、項目扣除以及跨期結(jié)轉(zhuǎn)等。
    注意免征額與起征點的異同。
    ②稅額式減免。通過直接減少應(yīng)納稅額的方式實現(xiàn)的減稅免稅。具體包括全部免征、減半征收、核定減免率以及另定減征稅額等。
    注意稅收支出(稅式支出)的概念:由于稅收優(yōu)惠而造成的政府稅收損失。
    (4)違章處理
    違章處理對于維護國家稅法的強制性和嚴肅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我國現(xiàn)行稅收法律制度(熟悉)
    (1)稅收法律:全國人大及人大常委會;注意三部法律
    (2)稅收法規(guī):全國人大或人大常委會授權(quán)立法,如5個暫行條例
    (3)國務(wù)院制定的稅收行政法規(guī):如實施細則
    (4)稅收地方性法規(guī)
    (5)國務(wù)院稅務(wù)主管部門制定的稅收部門規(guī)章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稅收地方規(guī)章
    我國現(xiàn)行稅收法律制度共由18個稅種組成,按其性質(zhì)和作用分為6類:
    (1)貨物和勞務(wù)稅類。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
    (2)資源稅類。資源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
    (3)所得稅類。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4)特定目的稅類。城建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等
    (5)財產(chǎn)和行為稅類。房產(chǎn)稅、車船稅、印花稅、契稅等
    (6)關(guān)稅類。關(guān)稅。
    【例1?單選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屬于( )
    A.稅收法律
    B.稅收法規(guī)
    C.稅收規(guī)章
    D.行政文件
    [911040210]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