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司法考試《合同法》經(jīng)典筆記第三章第一節(jié)

字號: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EFFECTIVENESS OF CONTRACTS
    第一節(jié) 合同效力的概述 summar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acts
    一、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come into existence and validity
    合同成立,是指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不管當事人是簽字蓋章還是簽訂確認書,其核心都是當事人意思表示的一致。因此,合同成立的要件極其簡單:其一,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其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通過要約和承諾過程)。
    合同的生效不同于成立,它是指已經(jīng)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介入了國家意志的法律效力。合同成立后,能否發(fā)生法律效力,能否產生當事人人所預期的法律后果,非合同當事人意志所能完全決定,只有符合生效條件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合同的生效有著與成立完全不同的法律要件。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conditions of validity
    (一)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訂約能力
    這是指合同主體據(jù)以獨立訂立合同并獨立承擔合同義務的主體資格。合同是當事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有意識地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為。它直接關系到當事人的利害得失,因此要求當事人必須能夠認識和辯認自己的行為,判斷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即必須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
    對于公民而言,相應的訂約能力意味著訂立合同的公民應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的公民只能訂立與其年齡、智力或精神狀況相適應的合同,無行為能力的公民原則上不能訂立合同,但這種規(guī)定的目的旨在保護無行為能力人的利益,因此,無行為能力人訂立的自己純獲利益的合同和與其智力狀況、年齡相適應的滿足其日常學習、生活需要的合同,如接受贈與合同、購買文具的合同無須追認,當然有效。
    對于法人及非法人團體而言,相應的訂約能力則表現(xiàn)為法律或其章程規(guī)定的符合其設立宗旨的業(yè)務活動能力。法人的行為能力與其權利能力范圍相一致。法律對法人行為能力的限制規(guī)定,旨在保護交易安全,也為避免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超越能力范圍活動給法人自身或他人利益造成損害。因而法人及非法人團體超出其行為能力訂立的合同可以構成合同無效原因。
    (二)意思表示真實
    所謂意思表示真實是行為人將其產生、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真實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條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行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內心真實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時行為人的意思表示與其真實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下,即意思表示瑕疵時,不能僅以行為人的表示于外部的意思為根據(jù),而不考慮行為人的內心意思,如行為人在重大誤解下作出的意思表示,與其真實意思完全不符,如僅以行為人的外部表示為準,則不利于保護行為人的利益。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對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的要求是不同的,合同成立只要求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不求真實,而合同生效則要求意思表示不僅一致更要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合法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屬性,也是行為有效的當然要件。法律規(guī)范分為強制性規(guī)范和任意性規(guī)范。強制性規(guī)范當事人必須遵守,不得通過協(xié)商加以改變。任意性規(guī)范不要求當事人執(zhí)行,只是為人們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行為模式。合同不違反法律是指合同不違反法律中的強制性規(guī)范。如不得從事毒品買賣、買賣房屋必須過戶等。同時,根據(jù)合同法規(guī)定,這里的“法律”是指法律、行政法規(guī)層次以上的法律規(guī)范,違反部門規(guī)章或地方性法規(guī)的合同并不當然構成合同無效的理由。
    (四)合同必須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民法通則》56條規(guī)定,我國法律承認當事人可以依法選擇合同的形式。但是,如果法律對合同的形式作出了特殊的規(guī)定,當事人必須遵守法律規(guī)定。《合同法》44條也作了相應規(guī)定。又如《專利法》10條規(guī)定:“全民所有制單位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必須經(jīng)上級主管機關批準”、“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國人轉讓專利申請權或專利權的,必須經(jīng)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也有一些合同依照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在簽訂書面合同后還必須登記,方為有效,如根據(jù)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房屋買賣須經(jīng)房管部門登記、辦理過戶手續(xù)后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