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司法考試《合同法》經(jīng)典筆記第三章第二節(jié)

字號:

第二節(jié) 附條件合同和附期限合同 conditional contract and conditional time period contract
    一、附條件的合同conditional contract
    (一)概念
    是指當事人約定一定條件,將條件的成就與否作為該合同生效或者解除的依據(jù)。也就是說,合同生效或者解除取決于該條件的是否成就。附條件的合同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將不屬于合同構成因素的行為人的動機作為合同的條件,以此賦予動機法律意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某種合同對于當事人是否具有意義,完全取決于該合同是否能夠滿足其生產(chǎn)生活的需要,這種需要體現(xiàn)為行為的動機。如果合同法完全排除當事人訂立合同的動機的法律意義,就可能背離社會生活的需要。如甲乙雙方約定,待甲的美術作品獲獎后,乙即向甲贈送一套先進作畫工具。在這里,作品獲獎是一個條件,在該條件實現(xiàn)時,贈送設備的合同即發(fā)生效力。這里就是把當事人的動機(為什么贈送工具)反映到合同中來。
    (二)條件
    條件具有限制合同效力的作用,必須具備以下要求:
    1、條件必須是將來發(fā)生的事實,過去的、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否則毫無意義。
    2、條件是不確定的事實,這就是說,條件是將來是否發(fā)生,當事人雖不能肯定的。如果在合同成立時,當事人已經(jīng)確定作為條件的事實必然發(fā)生,則實際上當事人只要在合同中附期限,而不必在合同中附條件。如果作為合同所附的條件是根本不可能發(fā)生的,則視為當事人根本不希望訂立合同。如雙方約定“假如地球滅亡,就贈送全部財產(chǎn)”。
    3、必須是當事人約定的事實。法律直接規(guī)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zhì)當然具有的限制,不屬于所謂“條件”。如當事人約定被繼承人死亡,繼承發(fā)生,這本身就是法定的繼承發(fā)生條件。若當事人作此種條件約定,視為未附條件。
    4、條件必須合法。以違法或違背道德作為條件,稱為不法條件,這種條件當然無效。
    5、條件不能與合同的主要內(nèi)容相矛盾。如甲向乙表示:“若將此屋賣給丙,則租給你”,在這里,賣屋的條件和出租的內(nèi)容是互相矛盾的。對于以與合同的主要內(nèi)容相矛盾的事實作為條件的,應認為合同未成立。
    (三)附條件合同的類型
    1、附生效條件的合同(附延緩條件、附停止條件的合同)
    是指合同中的權利義務雖已確定,但其效力暫時處于停止狀態(tài),待條件成就時該合同才發(fā)生效力,也就是說合同效力的發(fā)生取決于條件是否成就,條件成就時合同生效,條件不成就時合同不生效。如甲乙約定,如甲分到住房就讓已裝修隊裝修。雙方的承攬合同的生效就是以甲分到住房為條件的。
    2、附解除條件的合同
    是指已經(jīng)發(fā)生效力的合同在條件不成就時仍然保持其效力,在條件成就時其效力就消滅而解除合同。如甲乙約定,如果甲的女兒分配到本市工作,就解除雙方之間的房屋租賃合同。在附條件的合同成立以后,在條件未成就以前,當事人均不得為了自己的利益,以不正當?shù)男袨榇俪苫蜃柚箺l件的成就,而只能聽任作為條件的事實自然發(fā)生。這里所說的不正當行為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道德和誠實信用的原則,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促成或阻止條件的成就。如前例,若乙采取不正當方式阻止甲女兒從外地回來,視為條件已經(jīng)成就。這樣規(guī)定,能保護善意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附期限的合同conditional time period contract
    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設定一定期限,并把期限的到來作為合同生效或消滅的根據(jù)。
    期限是附加于合同中的任意限制,在這點上,期限是與條件的性質(zhì)是一樣的,這也是民法通則將期限加入廣義的條件中的原因。這種限制能夠直接限制合同效力的發(fā)生或消失。與作為條件的事實不同的是,期限的到來是必然的,不存在是否到來不確定的情況。
    期限一般分為始期(生效期限、延緩期限)和終期(終止期限、解除期限)。前者是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才發(fā)生。即在期限到來以前,合同已經(jīng)成立,但其效力仍然處于停止狀態(tài),待期限到來時,效力才發(fā)生;后者是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