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買賣合同的效力
買賣合同的效力是指有效的買賣合同所具有的法律效果,體現(xiàn)為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由于買賣合同是一種雙務合同,一方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因而下面從一方的義務進行介紹。
一、出賣人的義務
出賣人是買賣合同中轉移標的物所有權并接受價款的一方當事人。出賣人的基本義務是將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給買受人,其基本權利是收受價款。《合同法》135條,因此,標的物的移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將標的物移交給買受人;二是將標的物的所有權移交給買受人。
(一)交付標的物
出賣人交付標就是移轉標的占有。從理論上說,交付可分為現(xiàn)實交付和觀念交付兩種類型。這在學習物權部分中動產(chǎn)物權變動的公示問題時接觸過的。
1、現(xiàn)實交付是指出賣人將標的物的管領力現(xiàn)實地移轉于買受人,使出賣物處于買受人的實際控制之下,由買受人直接占有出賣的標的物。例如,將出賣的動產(chǎn)直接交給買受人,將出賣的房屋的鑰匙交給買受人。
2、觀念交付是指出賣人將對標的物的占有的權利移轉于買受人,以代替實物的交付。包括:簡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擬制交付。
出賣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交付標。
(二)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
獲得標的所有權是買受人訂立合同的目的,因而移轉財產(chǎn)所有權構成了出賣人的重要義務。
(三)瑕疵擔保責任
1、瑕疵擔保責任概述
是指出賣人出賣的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或者權利瑕疵時,按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約定應當向買受人承擔的民事責任。
2、物的瑕疵擔保責任
是指出賣人對于所出售的標的物的瑕疵所承擔的擔保責任。物的瑕疵擔保包括價值瑕疵擔保、效用瑕疵擔保以及所保證的品質擔保。三者實際上都屬于或者基本上都屬于標的物質量問題。物的瑕疵擔保責任歸根結底是標的物質量的擔保責任。
3、權利瑕疵擔保責任
是指出賣人擔保第三人不能就買賣的標的物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或者出賣人對標的物所有權不能完全轉移于買受人而應當承擔的責任。
二、買受人的義務
(一)支付價款
價款是買受人獲取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對價或者代價,或者說買受人取得標的物所有權所應支付的傾向總額。
(二)接受標的物
《合同法》對于買受人是否具有接受標的物的義務并未規(guī)定。一般認為,接受標的物是與出賣人交付標的物義務對應的,買受人的此項協(xié)助義務,是出賣人完成交付義務的一個途徑,也是買受人實現(xiàn)合同目的(取得其所需標的物所有權)的方法。
三、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時間與風險負擔
(一)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時間
買賣合同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時間與當事人的風險負擔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標的物轉移時間的規(guī)定大體上有兩種主張和立法例:一是將標的物區(qū)分為特定物和種類物,所有權轉移時間因特定物和種類物不同而不同。特定物的所有權自合同成立時起轉移,種類物的所有權處標的物交付之日起轉移。特定物的標的物在合同成立時已經(jīng)特定化,合同后如果仍然不轉移所有權,而讓出賣人仍然享有處分權,就可能發(fā)生一物二賣,不利于保護買受人的利益,而種類物在合同成立時尚未特定,不存在所有權轉移問題;二是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標的物自交付之日起轉移。
在《民法通則》頒布之前,我國民法理論持前一種見解。但《民法通則》第72條采納了生一種主張,規(guī)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chǎn)的,財產(chǎn)所有權自財產(chǎn)交付之日起轉移,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痹谝话闱闆r下標的物所有權與標的物的交付同步轉移,但如果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規(guī)定或者約定執(zhí)行。
孳息是標的物所產(chǎn)生的自然收益或者法律收益。該條規(guī)定了孳息的所有權隨著標的物的交付時間而確定,但從其表述來看,似乎又不是任意性規(guī)范,因為沒有允許當事人另外約定。但是,如果當事人對標的物孳息的所有權轉移另有約定的,自無不準之理,法律也沒有干預的必要。
(二)風險負擔
是指買賣合同訂立后債權債務清結之前,標的物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任何一方的事由而發(fā)生毀損滅失的損失。風險負擔就是由認承擔由此而產(chǎn)生的損失。
對于買賣合同的風險負擔有著兩種不同的見解和立法例:一是認為標的物風險隨著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即所有權歸誰就由誰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二是認為風險隨標的物質的交付而轉移,即交付前風險由出賣人負擔,交付后風險由買受人負擔,此即“交付轉移風險”原則。我國規(guī)定屬于任意性規(guī)范,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允許當事人對于風險負擔另外約定。
四、買賣合同的幾種特殊解除關系
(一)主物或者從物不符合約定的解除
主物是能夠獨立發(fā)生效用的物,從物是輔助主物發(fā)生準備用、具有從屬關系的物。按照“從隨主”原則,在以主物和從物作為標的物的合同中,因主物不符合約定而解除合同的,單獨履行從物已失去意義,故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從物,對從物約定隨之而解除;從物是否符合合同約定不影響主物的獨立效用,因從物不符合約定被解除的,解除的效力不及于從物。
(二)標的物為數(shù)種的解除效力
本條顯然是根據(jù)數(shù)物是否具有可分性,對其解除的效力進行的規(guī)定。在標的物有數(shù)種而其中一種不符合約定的,原則上只能就該物行使解除權,解除效力不及于其他標的物,但是,如果不符合約定的物與他物具有不可分的屬性,即其分離會明顯損害標的物價值的,當事人可就該數(shù)物解除合同。
(三)分批交付標的物解除效力
表明在分批交付標的物的合同中,一批標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不符合約定的,是否影響其他各批合同的效力,取決于是否影響實現(xiàn)合同目的,如果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xiàn),說明數(shù)批履行之間具有不可分性,一批標的物的不履行影響到其他標的物的履行,其解除效力也及于其他標的物。
買賣合同的效力是指有效的買賣合同所具有的法律效果,體現(xiàn)為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由于買賣合同是一種雙務合同,一方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因而下面從一方的義務進行介紹。
一、出賣人的義務
出賣人是買賣合同中轉移標的物所有權并接受價款的一方當事人。出賣人的基本義務是將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給買受人,其基本權利是收受價款。《合同法》135條,因此,標的物的移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將標的物移交給買受人;二是將標的物的所有權移交給買受人。
(一)交付標的物
出賣人交付標就是移轉標的占有。從理論上說,交付可分為現(xiàn)實交付和觀念交付兩種類型。這在學習物權部分中動產(chǎn)物權變動的公示問題時接觸過的。
1、現(xiàn)實交付是指出賣人將標的物的管領力現(xiàn)實地移轉于買受人,使出賣物處于買受人的實際控制之下,由買受人直接占有出賣的標的物。例如,將出賣的動產(chǎn)直接交給買受人,將出賣的房屋的鑰匙交給買受人。
2、觀念交付是指出賣人將對標的物的占有的權利移轉于買受人,以代替實物的交付。包括:簡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擬制交付。
出賣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交付標。
(二)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
獲得標的所有權是買受人訂立合同的目的,因而移轉財產(chǎn)所有權構成了出賣人的重要義務。
(三)瑕疵擔保責任
1、瑕疵擔保責任概述
是指出賣人出賣的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或者權利瑕疵時,按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約定應當向買受人承擔的民事責任。
2、物的瑕疵擔保責任
是指出賣人對于所出售的標的物的瑕疵所承擔的擔保責任。物的瑕疵擔保包括價值瑕疵擔保、效用瑕疵擔保以及所保證的品質擔保。三者實際上都屬于或者基本上都屬于標的物質量問題。物的瑕疵擔保責任歸根結底是標的物質量的擔保責任。
3、權利瑕疵擔保責任
是指出賣人擔保第三人不能就買賣的標的物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或者出賣人對標的物所有權不能完全轉移于買受人而應當承擔的責任。
二、買受人的義務
(一)支付價款
價款是買受人獲取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對價或者代價,或者說買受人取得標的物所有權所應支付的傾向總額。
(二)接受標的物
《合同法》對于買受人是否具有接受標的物的義務并未規(guī)定。一般認為,接受標的物是與出賣人交付標的物義務對應的,買受人的此項協(xié)助義務,是出賣人完成交付義務的一個途徑,也是買受人實現(xiàn)合同目的(取得其所需標的物所有權)的方法。
三、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時間與風險負擔
(一)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時間
買賣合同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時間與當事人的風險負擔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標的物轉移時間的規(guī)定大體上有兩種主張和立法例:一是將標的物區(qū)分為特定物和種類物,所有權轉移時間因特定物和種類物不同而不同。特定物的所有權自合同成立時起轉移,種類物的所有權處標的物交付之日起轉移。特定物的標的物在合同成立時已經(jīng)特定化,合同后如果仍然不轉移所有權,而讓出賣人仍然享有處分權,就可能發(fā)生一物二賣,不利于保護買受人的利益,而種類物在合同成立時尚未特定,不存在所有權轉移問題;二是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標的物自交付之日起轉移。
在《民法通則》頒布之前,我國民法理論持前一種見解。但《民法通則》第72條采納了生一種主張,規(guī)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chǎn)的,財產(chǎn)所有權自財產(chǎn)交付之日起轉移,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痹谝话闱闆r下標的物所有權與標的物的交付同步轉移,但如果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規(guī)定或者約定執(zhí)行。
孳息是標的物所產(chǎn)生的自然收益或者法律收益。該條規(guī)定了孳息的所有權隨著標的物的交付時間而確定,但從其表述來看,似乎又不是任意性規(guī)范,因為沒有允許當事人另外約定。但是,如果當事人對標的物孳息的所有權轉移另有約定的,自無不準之理,法律也沒有干預的必要。
(二)風險負擔
是指買賣合同訂立后債權債務清結之前,標的物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任何一方的事由而發(fā)生毀損滅失的損失。風險負擔就是由認承擔由此而產(chǎn)生的損失。
對于買賣合同的風險負擔有著兩種不同的見解和立法例:一是認為標的物風險隨著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即所有權歸誰就由誰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二是認為風險隨標的物質的交付而轉移,即交付前風險由出賣人負擔,交付后風險由買受人負擔,此即“交付轉移風險”原則。我國規(guī)定屬于任意性規(guī)范,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允許當事人對于風險負擔另外約定。
四、買賣合同的幾種特殊解除關系
(一)主物或者從物不符合約定的解除
主物是能夠獨立發(fā)生效用的物,從物是輔助主物發(fā)生準備用、具有從屬關系的物。按照“從隨主”原則,在以主物和從物作為標的物的合同中,因主物不符合約定而解除合同的,單獨履行從物已失去意義,故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從物,對從物約定隨之而解除;從物是否符合合同約定不影響主物的獨立效用,因從物不符合約定被解除的,解除的效力不及于從物。
(二)標的物為數(shù)種的解除效力
本條顯然是根據(jù)數(shù)物是否具有可分性,對其解除的效力進行的規(guī)定。在標的物有數(shù)種而其中一種不符合約定的,原則上只能就該物行使解除權,解除效力不及于其他標的物,但是,如果不符合約定的物與他物具有不可分的屬性,即其分離會明顯損害標的物價值的,當事人可就該數(shù)物解除合同。
(三)分批交付標的物解除效力
表明在分批交付標的物的合同中,一批標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不符合約定的,是否影響其他各批合同的效力,取決于是否影響實現(xiàn)合同目的,如果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xiàn),說明數(shù)批履行之間具有不可分性,一批標的物的不履行影響到其他標的物的履行,其解除效力也及于其他標的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