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學指導:外陰橫紋肌肉瘤術后分期

字號:

pT1:腫瘤局限于原發(fā)器官,完全切除,切緣陰性。
    pT2:腫瘤向周圍組織或器官侵犯,完全切除,切緣陰性。
    pT3:腫瘤不完全切除。
    pT3a:顯微鏡下有殘留病灶。
    pT3b:有大體殘留或僅做活檢。
    外陰RMS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xiàn),凡外陰皮下腫塊逐漸增大,尤其短期內(nèi)迅速增大者,應懷疑為軟組織惡性腫瘤。診斷必須結合針刺活檢或手術切除標本的組織細胞學檢查。診斷時需見紋狀肌細胞,但即使在高分化的RMS中也常常無明顯的橫紋,而且組織學診斷RMS主觀性大,誤診率高達40%,所以確診需結合免疫組化和細胞、分子遺傳學檢查。同時需進行X線平片、陰道B超、腹部B超、CT和磁共振成像(MRI),了解病變部位受累情況。Daldrup等(2001)通過比較骨骼肌的閃爍顯像,全身MRI和18F脫氧葡萄糖正電子發(fā)射斷層顯像技術(FDG-PET)來發(fā)現(xiàn)RMS骨髓轉移病灶時發(fā)現(xiàn),(FDG-PET)的敏感性為90%,明顯高于全身MRI和骨骼肌的閃爍顯像,但FDG-PET顯像亦有假陽性。另外,借助于宮腔鏡、陰道鏡等監(jiān)測技術,可協(xié)助了解外陰RMS的局部浸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