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MBA教育市場競爭加劇原因分析

字號:

2011年MBA教育市場競爭加劇原因分析
    近日來,2011年MBA報名正火熱進行。和以往相比,今年報考MBA的學員年輕化程度越來越高。記者了解到,有約50%的高校MBA學生,都想在畢業(yè)后從事金融、投資等類別的職業(yè),而不少人在進入高校學習之前所學的專業(yè)和所從事的行業(yè)并非此類。
    據(jù)悉,2010年,全國新增工商管理碩士(MBA)辦學資格院校有52所,自1991年我國開辦MBA以來,至2011年國內(nèi)MBA招生院校將達到236所。如今,我國MBA每年取得學位的人數(shù)已超過3萬,華南地區(qū)每年的MBA生源超過2萬人,MBA教育也越來越被更多從事各行各業(yè)的職場人士所接受。
    但與此同樣火熱的是,高校紛紛透露學校的MBA學費2011年準備大幅提價,與國內(nèi)MBA項目普漲相同的是,今年EMBA學費的漲幅也明顯超過往年,有的院校漲幅甚至相當于以往的2倍之多。據(jù)某高校MBA負責人透露:學費漲價是大勢所趨,教學成本的上升導致了學費上漲,而學費依舊是中國高校收入的主要來源。為了招攬更多學員,各院校使出渾身解數(shù),甚至從國外挖掘知名學者和成功企業(yè)家前來授課。
    另一方面,面對中國MBA教育市場的巨大潛力,北美、歐洲、東南亞等世界多所優(yōu)秀商學院也紛紛登陸中國,開始進行一場激烈的生源爭奪戰(zhàn)。
    一名海外商學院的院長向記者表示,金融危機后,國外的商學院都遇到資金難題。雖然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商學院這類頂尖的商學院日子還相對好過,哈佛商學院今年甚至還增加了招生人數(shù),把原先每年800名的招生數(shù)擴展到了1000名,但其他大部分商學院的財務狀況并不寬裕。許多商學院紛紛開始到其他國家尋求合作機會,如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和IMD商學院都在全球開辦了多家分校,而杜克大學的FUQUA商學院在全球也有6家分校,今年還在中國昆山設立了新的分校。
    美國杜克大學FUQUA商學院院長布萊爾-希帕德教授在日前上海交大舉辦的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上,也發(fā)出如此感慨,“事實上,在過去兩個月中,我所受理的關于商學院學費過于昂貴的投訴,就超過以往3年中所受理的總量。”
    據(jù)了解,不少學員報考MBA是想走捷徑,他們關心的是,學成之后的身價是否也和學費一樣看漲、是否能夠找到高薪職位。然而,MBA教育真的會對今后的工作有實質(zhì)性的幫助嗎?在現(xiàn)代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職業(yè)人士開始反思,MBA究竟能讓他們學到什么,而他們真正需要的商業(yè)教育到底是什么?
    不久前,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杰弗里·普費弗和他的學生發(fā)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對MBA教育進行了全面估價,其內(nèi)容頗具參考意義:在商學院所學的,跟實際工作關系不大;如果不進入著名的商學院,有MBA學位也找不到好工作;各商學院的MBA課程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沒什么大變化,跟工商業(yè)現(xiàn)實的實際距離很大;總之,MBA學位并不能保證一個人能找到很好的職業(yè),也不能保證一個人能得到高薪。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的MBA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兩極分化的問題,而是呈多極化態(tài)勢。
    商學院的同質(zhì)化,可能是導致商學院危機的因素之一。希帕德指出,有些傳統(tǒng)商學院的視野仍很狹隘。另外,很多在中國教書的美國商學院教授,其實也都是不合格的,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的文化,不了解他們在中國的合作伙伴的情況,缺乏具有全球視野的師資,就無法讓培養(yǎng)的學生能夠應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