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wèi)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輔導:傷寒疾病概述

字號:

-
    疾病概述
    傷寒(typhoidfever)和副傷寒(paratyphoidfever)分別是由傷寒和甲、乙、丙型副傷寒沙門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稽留熱、傷寒面容、相對緩脈、玫瑰疹以及肝脾腫大,有輕型和非典型患者之分。傷寒潛伏期為3~42天,平均為12~14天;副傷寒為2~15天,平均為6~8天。本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病原攜帶者,其中病原攜帶者是主要傳染源。
    因慢性病原攜帶者時間可持續(xù)數(shù)年,甚至終身帶菌,其流行病學意義更加重要。傷寒、副傷寒患者或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尿液排出病原,污染水源、食物、日常生活用品及蒼蠅等,最后經(jīng)口侵入易感者機體而傳播。
    我國將傷寒和副傷寒列為重點防治傳染病,目前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度下降,其流行形式多為散發(fā),暴發(fā)或流行只局限于某些地區(qū)或單位。
    預防和控制本病應針對性的采取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措施,對患者采取“五早”;對傳播途徑做到“三管一滅”,特別是改水和管水;同時加強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