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急性排斥反應分為:
1.基礎治療:從移植物血流開通開始,預防排斥反應
2.挽救治療:從急性排斥反應開始,逆轉排斥反應(超急排不可逆轉)
注意: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逆轉急排。
而急排主要是細胞免疫。
因此治療藥物的基本機制一定是:殺T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或是抑制其增殖、活化。
(一)糖皮質激素
機制:對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細粒細胞、T細胞和B細胞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常用:潑尼松、琥珀酰氫化可的松、甲潑尼龍。
目前主張:由于有較多副作用,應減少用量,或與其他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應用。
(二)增殖抑制劑
代表藥1:硫唑嘌呤(Aza)和霉酚酸酯(MMF)。
機制:競爭性地反饋抑制嘌呤合成酶,阻止次黃嘌呤核苷酸轉變?yōu)橄佘账岷网B苷酸,進而影響DNA、RNA的合成。
代表藥2:環(huán)磷酰胺。
機制:是一種烷化劑,對B細胞和T細胞均有抑制作用。
(三)鈣調節(jié)素抑制劑
代表藥:環(huán)孢素A、他克莫司(FK506)。
機制:能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增殖,抑制巨噬細胞產(chǎn)生白介素1.
由于其具有強而有力的免疫抑制作用,又沒有皮質類固醇的不良反應,對骨髓也相對無毒性,因而目前已應用于臨床的各種器官移植。
(四)mTOR抑制劑
代表藥:雷帕霉素、依維莫司。
機制:作用于白細胞介素2受體(IL-2R)下游的信號傳導系統(tǒng),使細胞周期停留在G1和S期,從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
(五)抗淋巴細胞球蛋白制劑
代表藥: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是從血清中提取的多克隆抗體。
機制:對T淋巴細胞產(chǎn)生直接細胞毒作用,使淋巴細胞溶解。
(六)其他免疫抑制藥物
Anti-CD52、FTY720等。
目前常用:三聯(lián)用藥:
①鈣調神經(jīng)素抑制劑(CsA或他克莫司(FK506))。
②+糖皮質激素。
③+增殖抑制劑(硫唑嘌呤(Aza)或霉酚酸酯(MMF))。
1.基礎治療:從移植物血流開通開始,預防排斥反應
2.挽救治療:從急性排斥反應開始,逆轉排斥反應(超急排不可逆轉)
注意: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逆轉急排。
而急排主要是細胞免疫。
因此治療藥物的基本機制一定是:殺T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或是抑制其增殖、活化。
(一)糖皮質激素
機制:對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細粒細胞、T細胞和B細胞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常用:潑尼松、琥珀酰氫化可的松、甲潑尼龍。
目前主張:由于有較多副作用,應減少用量,或與其他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應用。
(二)增殖抑制劑
代表藥1:硫唑嘌呤(Aza)和霉酚酸酯(MMF)。
機制:競爭性地反饋抑制嘌呤合成酶,阻止次黃嘌呤核苷酸轉變?yōu)橄佘账岷网B苷酸,進而影響DNA、RNA的合成。
代表藥2:環(huán)磷酰胺。
機制:是一種烷化劑,對B細胞和T細胞均有抑制作用。
(三)鈣調節(jié)素抑制劑
代表藥:環(huán)孢素A、他克莫司(FK506)。
機制:能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增殖,抑制巨噬細胞產(chǎn)生白介素1.
由于其具有強而有力的免疫抑制作用,又沒有皮質類固醇的不良反應,對骨髓也相對無毒性,因而目前已應用于臨床的各種器官移植。
(四)mTOR抑制劑
代表藥:雷帕霉素、依維莫司。
機制:作用于白細胞介素2受體(IL-2R)下游的信號傳導系統(tǒng),使細胞周期停留在G1和S期,從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
(五)抗淋巴細胞球蛋白制劑
代表藥: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是從血清中提取的多克隆抗體。
機制:對T淋巴細胞產(chǎn)生直接細胞毒作用,使淋巴細胞溶解。
(六)其他免疫抑制藥物
Anti-CD52、FTY720等。
目前常用:三聯(lián)用藥:
①鈣調神經(jīng)素抑制劑(CsA或他克莫司(FK506))。
②+糖皮質激素。
③+增殖抑制劑(硫唑嘌呤(Aza)或霉酚酸酯(M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