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報關(guān)員考試輔導:商品編碼——根據(jù)商品的材質(zhì)

字號:

2011報關(guān)員考試商品編碼:根據(jù)商品的材質(zhì)
    “類、章及分章的標題,僅為查找方便而設。具有法律效力的歸類,應按品目條文和有關(guān)類注或章注確定……”,歸類總規(guī)則一中明確了注釋在商品歸類中的法律效力。實際運用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商品的歸類,都受到了類注、章注、子目注釋的限定。
    通常我們在進行商品的歸類時,首先要根據(jù)商品的材質(zhì)、用途等特性確定它所在的類、章,然后翻閱類注和章注查看注釋中的排他性條款里有無涉及到此商品的條款,然后我們再將它按照品目條文的要求歸入相應的品目,并且查看是否符合子目條文中對于此商品的明確限定,如果均符合注釋的要求,則最終按照子目的條件歸入相應正確的品目中。
    在我們的商品編碼本書中,第6類、第11類、第15類等類、章中注釋的篇幅較長,我們不可能背下所有注釋,那么在不熟悉注釋的情況下,如果要在考試緊張的時間里運用好它,就會變得比較吃力。那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平時的練習當中嚴格遵循以上的解題順序,做每一道習題都要堅持翻閱章注、類注、子目注釋,久而久之即可熟能生巧,在看到題目的時候,很快反應出此類題目是否會受到注釋的限定,這樣即可提高解題效率,又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
    商品編碼表中眾多的類注、章注、子目注釋各有特性,我們在平時熟悉注釋的時候,要注意有針對性地予以區(qū)分,以便做到事半功倍。下面我們將使用一些實例來向大家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注釋條款:
    1、排他性條款。注釋中的排他性條款在所有注釋條文中使用最頻繁,也是我們在做商品歸類練習中首先要考慮到的部分。因為此類條款將看起來可以歸入本類、章的商品按照協(xié)調(diào)制度的要求歸入其他類、章。在查找編碼時應首先考慮到注釋中排他性條款的要求,通常情況下注釋的排他性條款都放在注釋的首要位置。這里還要注意,注釋的排他性條款所列的商品一般都不能在本章中查到,而此類條款同時在注釋中列明了排他商品的歸屬品目,這點非常重要。
    例題1:第1章章注中就列舉了三種雖是活的,但不歸入本章的動物。其中包括單獨列目的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微生物和用于展示、娛樂用的動物。
    例題2:第68章章注一列舉十三種雖適用本章所述材料制作的產(chǎn)品,但卻按照各自用途進行歸類的情況。
    2、定義性條款。注釋中的定義性條款是將協(xié)調(diào)制度中的名詞做以限定和解釋,通常這種限定和解釋僅限于協(xié)調(diào)制度中的應用,并不一定適用于現(xiàn)實情況。此類注釋條款分為:對于范圍的限定、對于成分的限定和對于規(guī)格的限定等幾種情況。
    例題1:第5章章注四明確了本章的“馬毛”這個含義不僅限于馬的鬃毛和尾毛,還包括牛的鬃毛和尾毛。也就是給品目0503包括的范圍做了一個界定,雖然這個解釋與現(xiàn)實生活中完全不同。這種注釋的特點是在本章列出了所對應的范圍。再如,第90章章注二(一)是指已第90章中貨品的零件、附件如果單獨報驗時已構(gòu)成第84、85、91章中貨品整機特征的,不能按零、附件歸類,而應歸入其相應的品目。
    例題2:第19章章注二(一)限制本章的“粗?!钡姆秶?,僅限于第11章所列谷物制得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應當仔細閱讀第11章品目條文中的谷物類別,以便確定題目是否符合歸入第19章“粗粒”的范圍要求,這種注釋的特點是運用其他章的范圍來適用本章的概念。
    例題3:第20章子目注釋一、二的規(guī)定將“零售包裝”均化食品的重量嚴格限制在
    ≤250克,而>250克的均化食品則應按照各自的成分進行歸類;第16章章注二規(guī)定了含有肉類的混合食品中,只有肉類重量超過商品總重20%時才可按肉類制品歸入本章。這種注釋的特點就是在題目中將商品組成部分的重量作為已知條件的時候適用。類似的情況還出現(xiàn)在第29章和第30章中,通常作為藥品的原料和未零售包裝的藥品歸入第29章的相應品目,而只有零售包裝的藥品才可歸入第30章,但是這兩章的注釋中均未明確對于藥品的零售包裝定義,那么就需要我們根據(jù)生活常識和題目的結(jié)合進行判斷。來源考 試大網(wǎng)/例如青霉素眼藥水,如果題目中明確了已制成零售包裝,我們即可直接按以上規(guī)定歸入第30章;如果未明確是否為零售包裝,僅說明了眼藥水的容量,我們即要進行判斷。一般情況下零售包裝的眼藥水容量均在15毫升以下,如題目中給出的青霉素眼藥水包裝容量為1升,那么我們即可判斷它為非零售包裝,應按其成分歸入29章相應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