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我卻始終認為,無論是在教師的教還是在學生的學中,作業(yè)的作用都是無法替代的,所以作業(yè)不能取消。同時我又感到,一味的老師布置習題,學生解答習題的方法,又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下的需要。于是,我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布置了一些這樣的作業(yè),竟然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也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
一、利用大自然的幫助,給學生體驗的機會
在學習光現(xiàn)象的時候,學生曾遇到了一道解釋月食成因的習題,通過講解,學生可以掌握答案。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竟然有那么多的學生說,他們沒有見過月食!月食的確不是常見的天文現(xiàn)象,但是,根據(jù)他們的年齡和所生活的地理位置,應該是有不止的觀察機會。我想,我要讓學生們看到月食──在2005年10月17日那天,我向?qū)W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今天晚上看月食!同時,我也講述了一些相關的知識,要學生們注意感受和體會。在下節(jié)物理課時,學生們高興地,甚至是激動地告訴我說:他們看到了月食,盡管這次的月食較小。我也試著再找一些學生解釋月食的成因,發(fā)現(xiàn)他們回答的更好了。
在學習聲現(xiàn)象時,有一道作業(yè)題是“為什么下雪后會特別寂靜”。我們都生活在北方,下雪對于學生們來說都非常熟悉,可是對于“雪后特別寂靜”,學生們卻說沒有注意過。當時并沒有雪,我只能從理論上給學生講解,同時列舉一些相關的例子,但學生仍半信半疑。當時我就想,這個習題的解答還不能結(jié)束。終于等來了大地被厚厚的積雪蓋滿的時候,我把這個問題又重新提了出來,并利用學生在操場上游戲和去馬路清雪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在同樣是有很多學生的情況下,被松軟積雪覆蓋的操場上的寂靜和被壓實的冰雪覆蓋的馬路上的喧鬧,并讓學生探究其原因,學生們又有了更直觀、更具體的認識。
二、利用學校組織的活動,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物理
我常跟學生們講,物理決不僅僅是存在于課堂中,更是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所以,一定要留心觀察我們的周圍,并從中發(fā)現(xiàn)有關物理的問題。我還特意讓學生在參加學校的活動時,去感受物理,去應用物理。我想,如果不用物理知識去豐富這些活動的內(nèi)容,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我常常因地適宜的布置這樣的作業(yè)。
在學校組織看電影時,我布置的作業(yè)是:發(fā)現(xiàn)電*里的物理,并讓他們口頭表達。他們有的說“我看到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有的說“演電影時,我們看到的像是實像”;有的同學提出了問題:“電*的墻壁為什么不貼上瓷磚?”還有的同學說:“我發(fā)現(xiàn)電影熒幕不是平的而是弧型的,為什么?”有一個平時很淘氣的男生問:“大家在銀幕上都看到了我手的像了吧?”短暫的寧靜之后,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那不是像,是影子!”。這個男生也恍然大悟,連連說:“哦,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
在過去學校組織文藝匯演時,我總布置這樣一個作業(yè):上舞臺后,一定要認真看一看、甚至摸一摸電影熒幕,看它真是粗糙的嗎?
在學校召開運動會時,我也同樣布置了“發(fā)現(xiàn)運動會中的物理”的作業(yè),學生們都很輕松地完成了。我發(fā)動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他們意猶未盡,有的說:“我注意到,在發(fā)令老師打槍時,我真的是先看到冒煙,后聽到槍聲;我也明白了在打雷時,為什么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的道理”;有的說:“就連平時在教室里總小聲說活的同學,到了操場上也變成了‘大嗓門’因為……”他給出了很好的解答。此外,他們也提出了一些想了解的問題,如“怎樣才能在拔河中取勝呢?”“為什么助跑越快,跳得就越遠呢?”“在接力跑時,交接棒總?cè)菀椎?,怎樣才能接牢呢?”等等。雖然受知識水平限制,有些問題他們還不好理解,但是我相信這樣一個道理,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尤其是對孩子。
三、開動腦筋,去設計完成自己的實驗
我贊成“瓶瓶罐罐做實驗,輕輕松松學物理”的觀點,因為我認為,實驗器材越現(xiàn)成、越豪華,就越不利于學生開發(fā)智力,提高動手能力。而當用一些不是器材的“器材”去設計、完成實驗時,卻會更多的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智慧,使他們獲得更大的益處。所以,我在演示實驗時,也是更多的使用像礦泉水瓶、乒乓球、塑料捆扎繩、文具盒、塑料尺、廢紙杯、舊光盤等,為學生做一些簡易的小實驗,不但取得很好的效果,也為學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此外,我也常布置一些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獨立完成。
比如,在學習聲現(xiàn)象時,我讓學生用家中的“瓶瓶罐罐”制作自己的“樂器”,并交流制作經(jīng)驗;在學習了光現(xiàn)象之后,我布置了自制顯微鏡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去觀察一個彩色圖片,并辨認顏料的三原色;在學習了電路的串聯(lián)、并聯(lián)后,我讓學生在不看電路圖的情況下,判斷自己家電冰箱中的壓縮機與冷藏室里燈的連接類型等等。
另外,在完成這些家庭作業(yè)時,我還向?qū)W生提出要求,要有家長參與,共同完成;在國慶長假期間,我也布置了把所學過的實驗做給家長看的作業(yè)。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家長面前展示自己的收獲,增強他們的成就感與榮譽感;二是轉(zhuǎn)變學生不愿意讓家長過問他們的學習的局面;第三,對學生也會起到保護作用,特別是進行如查看家庭電路等具有一定危險性實驗的時候。
四、作業(yè)形式不拘一格,任憑想象
我認為,在有些情況下,特別是在學習上,讓學生的思想少一些約束會更好。于是,我會時常在作業(yè)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比如,課本中有一個作業(yè)題是寫一篇“無聲的世界”的科學作文。我把它改為寫一篇關于聲的文章──可以寫有聲,也可以寫無聲,而且不設體裁、字數(shù)等等的一切限制,學生們非常興奮,并寫出了很多好的篇章。由于篇幅所限,我在這里僅列舉兩首短詩,與大家分享。
“物體振動發(fā)聲,
傳播需要介質(zhì),
要想聽到聲音,
還需要有耳朵。”
這首像兒歌一樣的小詩讀起來似乎很幼稚,但是卻高度概括了聲音從產(chǎn)生到被聽到的全過程。
“聽得流水嘩啦啦,
不知這是為什么?
上完我的物理課,
聲學知識告訴我。
如果世間沒有聲,
世界將會多寂寞!
瀑布振動隆隆響,
山谷之中回聲多。
物理知識多又多,
物理也是主學科。”
以上是我在布置作業(yè)方面的一些探索,還存在不完全的地方。我還要不斷研究,并向其他老師學習,使學生通過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幫助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
一、利用大自然的幫助,給學生體驗的機會
在學習光現(xiàn)象的時候,學生曾遇到了一道解釋月食成因的習題,通過講解,學生可以掌握答案。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竟然有那么多的學生說,他們沒有見過月食!月食的確不是常見的天文現(xiàn)象,但是,根據(jù)他們的年齡和所生活的地理位置,應該是有不止的觀察機會。我想,我要讓學生們看到月食──在2005年10月17日那天,我向?qū)W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今天晚上看月食!同時,我也講述了一些相關的知識,要學生們注意感受和體會。在下節(jié)物理課時,學生們高興地,甚至是激動地告訴我說:他們看到了月食,盡管這次的月食較小。我也試著再找一些學生解釋月食的成因,發(fā)現(xiàn)他們回答的更好了。
在學習聲現(xiàn)象時,有一道作業(yè)題是“為什么下雪后會特別寂靜”。我們都生活在北方,下雪對于學生們來說都非常熟悉,可是對于“雪后特別寂靜”,學生們卻說沒有注意過。當時并沒有雪,我只能從理論上給學生講解,同時列舉一些相關的例子,但學生仍半信半疑。當時我就想,這個習題的解答還不能結(jié)束。終于等來了大地被厚厚的積雪蓋滿的時候,我把這個問題又重新提了出來,并利用學生在操場上游戲和去馬路清雪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在同樣是有很多學生的情況下,被松軟積雪覆蓋的操場上的寂靜和被壓實的冰雪覆蓋的馬路上的喧鬧,并讓學生探究其原因,學生們又有了更直觀、更具體的認識。
二、利用學校組織的活動,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物理
我常跟學生們講,物理決不僅僅是存在于課堂中,更是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所以,一定要留心觀察我們的周圍,并從中發(fā)現(xiàn)有關物理的問題。我還特意讓學生在參加學校的活動時,去感受物理,去應用物理。我想,如果不用物理知識去豐富這些活動的內(nèi)容,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我常常因地適宜的布置這樣的作業(yè)。
在學校組織看電影時,我布置的作業(yè)是:發(fā)現(xiàn)電*里的物理,并讓他們口頭表達。他們有的說“我看到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有的說“演電影時,我們看到的像是實像”;有的同學提出了問題:“電*的墻壁為什么不貼上瓷磚?”還有的同學說:“我發(fā)現(xiàn)電影熒幕不是平的而是弧型的,為什么?”有一個平時很淘氣的男生問:“大家在銀幕上都看到了我手的像了吧?”短暫的寧靜之后,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那不是像,是影子!”。這個男生也恍然大悟,連連說:“哦,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
在過去學校組織文藝匯演時,我總布置這樣一個作業(yè):上舞臺后,一定要認真看一看、甚至摸一摸電影熒幕,看它真是粗糙的嗎?
在學校召開運動會時,我也同樣布置了“發(fā)現(xiàn)運動會中的物理”的作業(yè),學生們都很輕松地完成了。我發(fā)動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他們意猶未盡,有的說:“我注意到,在發(fā)令老師打槍時,我真的是先看到冒煙,后聽到槍聲;我也明白了在打雷時,為什么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的道理”;有的說:“就連平時在教室里總小聲說活的同學,到了操場上也變成了‘大嗓門’因為……”他給出了很好的解答。此外,他們也提出了一些想了解的問題,如“怎樣才能在拔河中取勝呢?”“為什么助跑越快,跳得就越遠呢?”“在接力跑時,交接棒總?cè)菀椎?,怎樣才能接牢呢?”等等。雖然受知識水平限制,有些問題他們還不好理解,但是我相信這樣一個道理,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尤其是對孩子。
三、開動腦筋,去設計完成自己的實驗
我贊成“瓶瓶罐罐做實驗,輕輕松松學物理”的觀點,因為我認為,實驗器材越現(xiàn)成、越豪華,就越不利于學生開發(fā)智力,提高動手能力。而當用一些不是器材的“器材”去設計、完成實驗時,卻會更多的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智慧,使他們獲得更大的益處。所以,我在演示實驗時,也是更多的使用像礦泉水瓶、乒乓球、塑料捆扎繩、文具盒、塑料尺、廢紙杯、舊光盤等,為學生做一些簡易的小實驗,不但取得很好的效果,也為學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此外,我也常布置一些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獨立完成。
比如,在學習聲現(xiàn)象時,我讓學生用家中的“瓶瓶罐罐”制作自己的“樂器”,并交流制作經(jīng)驗;在學習了光現(xiàn)象之后,我布置了自制顯微鏡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去觀察一個彩色圖片,并辨認顏料的三原色;在學習了電路的串聯(lián)、并聯(lián)后,我讓學生在不看電路圖的情況下,判斷自己家電冰箱中的壓縮機與冷藏室里燈的連接類型等等。
另外,在完成這些家庭作業(yè)時,我還向?qū)W生提出要求,要有家長參與,共同完成;在國慶長假期間,我也布置了把所學過的實驗做給家長看的作業(yè)。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家長面前展示自己的收獲,增強他們的成就感與榮譽感;二是轉(zhuǎn)變學生不愿意讓家長過問他們的學習的局面;第三,對學生也會起到保護作用,特別是進行如查看家庭電路等具有一定危險性實驗的時候。
四、作業(yè)形式不拘一格,任憑想象
我認為,在有些情況下,特別是在學習上,讓學生的思想少一些約束會更好。于是,我會時常在作業(yè)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比如,課本中有一個作業(yè)題是寫一篇“無聲的世界”的科學作文。我把它改為寫一篇關于聲的文章──可以寫有聲,也可以寫無聲,而且不設體裁、字數(shù)等等的一切限制,學生們非常興奮,并寫出了很多好的篇章。由于篇幅所限,我在這里僅列舉兩首短詩,與大家分享。
“物體振動發(fā)聲,
傳播需要介質(zhì),
要想聽到聲音,
還需要有耳朵。”
這首像兒歌一樣的小詩讀起來似乎很幼稚,但是卻高度概括了聲音從產(chǎn)生到被聽到的全過程。
“聽得流水嘩啦啦,
不知這是為什么?
上完我的物理課,
聲學知識告訴我。
如果世間沒有聲,
世界將會多寂寞!
瀑布振動隆隆響,
山谷之中回聲多。
物理知識多又多,
物理也是主學科。”
以上是我在布置作業(yè)方面的一些探索,還存在不完全的地方。我還要不斷研究,并向其他老師學習,使學生通過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幫助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