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代,正式頒布過兩次學制,即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學制和1922年的壬戌學制。
一、壬子癸丑學制
民國元年(壬子年),蔡元培任教育總長時,改革了清末1902年制定的壬寅學制,次年又作了部分修改,合稱壬子癸丑學制。這個學制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方針。它既有資產階級教育對道德的要求,又反映了儒家之美、恕、仁的道德意識。在壬子癸丑學制中提出的許多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進步要求。主要有:(1)廢止小學讀經,禁止使用清學部頒行的教科書,廢止給畢業(yè)生獎勵出身的制度;(2)縮短了普通教育的學習年限,把原來壬寅學制中初等小學5年、高等小學4年、中學5年改成初等小學4年、高等小學3年、中學4年,即縮短了3年;(3)開始承認女子受教育的權利,提出小學可以男女同校,可以設立女子中學和女子職業(yè)學校。除直系教育外,還有師范教育和實業(yè)教育兩個系統(tǒng)。師范教育有中、高兩級,均是本科3年、預科1年;實業(yè)教育分甲、乙兩種,均3年畢業(yè),分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等類,所居地位為初等和中等兩段。實業(yè)教育與師范教育比較起來,實業(yè)教育的要求較低,僅相當于三年制的高小和四年制的中學。另外還有補習班與專修科和小學教員講習所等,是上述各校附設或特設的。
在推行壬子癸丑學制的同時,教育部又于1912年九十月間頒布了《大學校令》、《中學校令》、《專門學校令》,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目的、任務、課程設置、入學條件等都作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吨袑W校令》提出中學教育的宗旨為:中學校以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國民。規(guī)定學習的科目有生物、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這樣,課程的門類比過去合為一門就增多了,而中小學學習的年限卻縮短,就使學生同時學習的課時增加。另一方面,中學生畢業(yè)后不可能全部升學,這時學生年齡尚小,缺乏參加工作的能力。這樣的學制,對中學畢業(yè)后的出路帶來了問題,就需要設法解決。
在《大學校令》和《專門學校令》中提出,高等學校的宗旨為:教授高深學術、養(yǎng)成碩學閎才,以應國家需要。這是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又規(guī)定大學設評議會和各科教授會,審議全校各科教學和其它重要的教育問題。這清楚地體現(xiàn)了教學民主和高等學校里以教學為主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對清末學制中在大學以上的通儒院改稱為大學院,相當于后來的研究(生)院。大學分為壬子癸丑學制圖文、理、法、商、醫(yī)、農、工等科,并以文、理兩科為主。凡只設法、商而不設文科者,不得稱大學;只設醫(yī)、農、工科而不設理科者,也不得稱大學。各省已辦的高等學校程度不齊,教學上有困難者可改為預科,附設于大學。這些改革和規(guī)定,確實有利于保證教學質量,也有利于物理教育的發(fā)展。另外,在《大學校令》中又提出,除高等師范學校外,其它各級各類學校,均可允許私人或團體開辦。這項措施,一方面為此后的教育發(fā)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為外國教會在我國開辦學校提供了依據,而且日益擴張,造成了喪失教育自主權的后果。
二、壬戌學制
民國初年的壬子癸丑學制,主要精神是廢止讀經尊孔,這是很重要的改革。但是這個學制所采用的學校系統(tǒng)是以日本學制為藍本的。由于政治局勢的影響,在執(zhí)行中又出現(xiàn)了幾次復辟倒退。有些已經廢除的內容又卷土重來。從民國元年至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八年中,發(fā)生了袁世凱、張勛,段祺瑞的三次復古活動,總是含有恢復讀經尊孔的內容,而削弱自然科學的教育。他們的反動措施,不斷地受到革命人民的批判和抵制。此時,留美學者回國的日漸增多,美國教育家杜威和孟祿相繼來華,美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逐漸引入我國。國內各教育團體在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口號的推動下,提出了許多改革的要求。對壬子癸丑學制中存在問題的討論,開始于1916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第xx屆年會上,討論后指出兩個問題,一是壬子癸丑學制所規(guī)定的中學學習年限為4年,而《中學校令》中規(guī)定的教育宗旨是要求給予“完足的普通教育”,這是難以達到的。而且中學畢業(yè)后繼續(xù)升學者僅占十分之二三,又無法補足其缺失。二是由于學習年限太短,學生在校時缺少謀求職業(yè)的訓練,畢業(yè)后就缺少就業(yè)的本領,因此,中學畢業(yè)后在升學、就業(yè)兩方面都感到困難。為此建議教育部改變普通教育的宗旨,由“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國民”,改為“以完足的普通教育為主,而以職業(yè)教育、預備教育為輸?!苯逃拷邮芰诉@個建議,于1917年3月通令全國普通中學增設第二部,招收志愿于中學畢業(yè)后就業(yè)的學生。課程設置可以酌減而增加工業(yè)、農業(yè)或商業(yè)的課目。這一增設第二部的辦法,是對壬子癸丑學制關于課程過分劃一所作的變通。然而,執(zhí)行這種變通辦法的學校很少。原因是,進入普通中學的學生,不愿選擇這種職業(yè)性質的學科,而且學校又需要增添教師和設備,就是增設第二部的學校,也僅開商科,因為開設商科,不需要增加多少設備;有些已經進入第二部者,又請求轉入普通科。因此,這種變通辦法,并不能解決普通中學存在的問題。本來,國外的中等學校并不是采取統(tǒng)一的模式的,一般都分為初中、高中兩級,各學習3年,美國的初中是普通中學,高中則采取分科制和選課制;德國的中等學校,分文科學校和實科學校。壬子癸丑學制規(guī)定中學學習年限只有4年,所以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認為中學學習年限必須改為6年,則上述問題才可以得到解決。因此于1922年(壬戌案)9月提出了《學校系統(tǒng)改革案》稱《壬戌學制》,這個改革案于同年11月經大總統(tǒng)批準后公布。
《壬戌學制》有七條教育宗旨:
1.適應社會變化的需要;
2.發(fā)揮平民教育精神;
3.謀求個性的發(fā)展;
4.注意國民經濟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方伸縮余地。
這后的一條就表示了各地方、各學??梢圆槐亟y(tǒng)得過死。更明顯的改變是壬戌學制中職業(yè)科的地位,比壬子癸丑學制中實業(yè)教育的地位提高了,它是在初中學習3年的基礎上再學3年,可以學習到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因此基本上解決了壬子癸丑學制中存在的問題。從整體來說,這個學制將普通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即初等階段(分為初級小學和高級小學)6年,中學階段(分為初中3年,高中3年)6年,和高等階段4—6年,使學生年齡與接受能力之間能相互適應。普通中學的三、三分段,使物理課程就有了兩次循環(huán),沿用了若干年,效果比較好,所以被長期采用下來了。
一、壬子癸丑學制
民國元年(壬子年),蔡元培任教育總長時,改革了清末1902年制定的壬寅學制,次年又作了部分修改,合稱壬子癸丑學制。這個學制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方針。它既有資產階級教育對道德的要求,又反映了儒家之美、恕、仁的道德意識。在壬子癸丑學制中提出的許多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進步要求。主要有:(1)廢止小學讀經,禁止使用清學部頒行的教科書,廢止給畢業(yè)生獎勵出身的制度;(2)縮短了普通教育的學習年限,把原來壬寅學制中初等小學5年、高等小學4年、中學5年改成初等小學4年、高等小學3年、中學4年,即縮短了3年;(3)開始承認女子受教育的權利,提出小學可以男女同校,可以設立女子中學和女子職業(yè)學校。除直系教育外,還有師范教育和實業(yè)教育兩個系統(tǒng)。師范教育有中、高兩級,均是本科3年、預科1年;實業(yè)教育分甲、乙兩種,均3年畢業(yè),分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等類,所居地位為初等和中等兩段。實業(yè)教育與師范教育比較起來,實業(yè)教育的要求較低,僅相當于三年制的高小和四年制的中學。另外還有補習班與專修科和小學教員講習所等,是上述各校附設或特設的。
在推行壬子癸丑學制的同時,教育部又于1912年九十月間頒布了《大學校令》、《中學校令》、《專門學校令》,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目的、任務、課程設置、入學條件等都作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吨袑W校令》提出中學教育的宗旨為:中學校以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國民。規(guī)定學習的科目有生物、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這樣,課程的門類比過去合為一門就增多了,而中小學學習的年限卻縮短,就使學生同時學習的課時增加。另一方面,中學生畢業(yè)后不可能全部升學,這時學生年齡尚小,缺乏參加工作的能力。這樣的學制,對中學畢業(yè)后的出路帶來了問題,就需要設法解決。
在《大學校令》和《專門學校令》中提出,高等學校的宗旨為:教授高深學術、養(yǎng)成碩學閎才,以應國家需要。這是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又規(guī)定大學設評議會和各科教授會,審議全校各科教學和其它重要的教育問題。這清楚地體現(xiàn)了教學民主和高等學校里以教學為主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對清末學制中在大學以上的通儒院改稱為大學院,相當于后來的研究(生)院。大學分為壬子癸丑學制圖文、理、法、商、醫(yī)、農、工等科,并以文、理兩科為主。凡只設法、商而不設文科者,不得稱大學;只設醫(yī)、農、工科而不設理科者,也不得稱大學。各省已辦的高等學校程度不齊,教學上有困難者可改為預科,附設于大學。這些改革和規(guī)定,確實有利于保證教學質量,也有利于物理教育的發(fā)展。另外,在《大學校令》中又提出,除高等師范學校外,其它各級各類學校,均可允許私人或團體開辦。這項措施,一方面為此后的教育發(fā)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為外國教會在我國開辦學校提供了依據,而且日益擴張,造成了喪失教育自主權的后果。
二、壬戌學制
民國初年的壬子癸丑學制,主要精神是廢止讀經尊孔,這是很重要的改革。但是這個學制所采用的學校系統(tǒng)是以日本學制為藍本的。由于政治局勢的影響,在執(zhí)行中又出現(xiàn)了幾次復辟倒退。有些已經廢除的內容又卷土重來。從民國元年至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八年中,發(fā)生了袁世凱、張勛,段祺瑞的三次復古活動,總是含有恢復讀經尊孔的內容,而削弱自然科學的教育。他們的反動措施,不斷地受到革命人民的批判和抵制。此時,留美學者回國的日漸增多,美國教育家杜威和孟祿相繼來華,美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逐漸引入我國。國內各教育團體在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口號的推動下,提出了許多改革的要求。對壬子癸丑學制中存在問題的討論,開始于1916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第xx屆年會上,討論后指出兩個問題,一是壬子癸丑學制所規(guī)定的中學學習年限為4年,而《中學校令》中規(guī)定的教育宗旨是要求給予“完足的普通教育”,這是難以達到的。而且中學畢業(yè)后繼續(xù)升學者僅占十分之二三,又無法補足其缺失。二是由于學習年限太短,學生在校時缺少謀求職業(yè)的訓練,畢業(yè)后就缺少就業(yè)的本領,因此,中學畢業(yè)后在升學、就業(yè)兩方面都感到困難。為此建議教育部改變普通教育的宗旨,由“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國民”,改為“以完足的普通教育為主,而以職業(yè)教育、預備教育為輸?!苯逃拷邮芰诉@個建議,于1917年3月通令全國普通中學增設第二部,招收志愿于中學畢業(yè)后就業(yè)的學生。課程設置可以酌減而增加工業(yè)、農業(yè)或商業(yè)的課目。這一增設第二部的辦法,是對壬子癸丑學制關于課程過分劃一所作的變通。然而,執(zhí)行這種變通辦法的學校很少。原因是,進入普通中學的學生,不愿選擇這種職業(yè)性質的學科,而且學校又需要增添教師和設備,就是增設第二部的學校,也僅開商科,因為開設商科,不需要增加多少設備;有些已經進入第二部者,又請求轉入普通科。因此,這種變通辦法,并不能解決普通中學存在的問題。本來,國外的中等學校并不是采取統(tǒng)一的模式的,一般都分為初中、高中兩級,各學習3年,美國的初中是普通中學,高中則采取分科制和選課制;德國的中等學校,分文科學校和實科學校。壬子癸丑學制規(guī)定中學學習年限只有4年,所以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認為中學學習年限必須改為6年,則上述問題才可以得到解決。因此于1922年(壬戌案)9月提出了《學校系統(tǒng)改革案》稱《壬戌學制》,這個改革案于同年11月經大總統(tǒng)批準后公布。
《壬戌學制》有七條教育宗旨:
1.適應社會變化的需要;
2.發(fā)揮平民教育精神;
3.謀求個性的發(fā)展;
4.注意國民經濟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方伸縮余地。
這后的一條就表示了各地方、各學??梢圆槐亟y(tǒng)得過死。更明顯的改變是壬戌學制中職業(yè)科的地位,比壬子癸丑學制中實業(yè)教育的地位提高了,它是在初中學習3年的基礎上再學3年,可以學習到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因此基本上解決了壬子癸丑學制中存在的問題。從整體來說,這個學制將普通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即初等階段(分為初級小學和高級小學)6年,中學階段(分為初中3年,高中3年)6年,和高等階段4—6年,使學生年齡與接受能力之間能相互適應。普通中學的三、三分段,使物理課程就有了兩次循環(huán),沿用了若干年,效果比較好,所以被長期采用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