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臨床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輔導:蒼白乏力病史采集

字號:

-
    蒼白無力病史采集
    (1)針對蒼白乏力(貧血)的問診:
    ①起病急緩:起病急,考慮失血性貧血及急性溶血性貧血。
    ②發(fā)病年齡:自幼發(fā)病,考慮遺傳性疾病,如各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處于迅速生長發(fā)育的年齡,需要造血原料增加,應考慮造血原料不足所致的貧血。
    ③飲食習慣和嗜好:長期素食為主易造成VitB12缺乏,不吃蔬菜或過度烹調造成葉酸缺乏,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咖啡、茶葉、植物纖維素抑制鐵吸收;進食蠶豆后貧血,提示G6PD缺乏;長期使用含鉛的容器喝水,可引起慢性鉛中毒。
    ④職業(yè)史:長期接觸射線的人,易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長期接觸苯,可引起白血病;從事印刷、排字、蓄電池生產、油漆工作者可出現慢性鉛中毒。
    ⑤服用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異煙肼、利福平、磺胺、氯丙嗪、甲基多巴、氯霉素等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或藥物性溶血性貧血;服用伯氨喹引起的貧血,考慮G6PD缺乏。
    ⑥感染史:病毒性肝炎后發(fā)生貧血,考慮再生障礙性貧血;風疹、EB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后亦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支原體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瘧疾、產氣莢膜桿菌或溶血性鏈球菌敗血癥后出現的貧血,多為溶血性貧血。
    ⑦家族史:有家族史的患者考慮遺傳性疾病,如海洋性貧血,G6PD缺乏癥,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
    ⑧既往疾病史:消化道潰瘍、鉤蟲病、痔瘡、子宮肌瘤、月經過多,考慮缺鐵性貧血;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考慮骨髓病性貧血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jié)炎、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常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慢性腎病患者,考慮腎性貧血。
    ⑨手術史: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或上段空腸切除者,因影響鐵的吸收表現為缺鐵性貧血;胃體部或回盲部切除,影響VitB12的吸收,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
    ⑩急性失血史:包括創(chuàng)傷、消化道大出血、異位妊娠破裂出血等,在早期Hb可無明顯變化,其降低可延遲出現。
    (2)伴隨癥狀
    ①伴有易怒、興奮、煩躁、吞咽困難、異食癖,考慮缺鐵;
    ②末梢神經炎、四肢麻木、共濟失調、錐體束征陽性及脊髓亞急性聯(lián)合變性,見于VitB12缺乏;
    ③黃疸、濃茶樣尿,提示為慢性溶血性貧血;
    ④伴反復發(fā)作原因不明的腹痛,結合有鉛接觸史,考慮慢性鉛中毒;
    ⑤短期內貧血進行性加重,伴有發(fā)熱及出血傾向,提示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
    ⑥貧血伴發(fā)熱、關節(jié)痛、脫發(fā)、口腔潰瘍、鼻腔潰瘍、光過敏及面部皮疹等,考慮結締組織病;
    ⑦老年人進行加重的貧血,伴發(fā)熱、骨骼疼痛、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考慮惡性腫瘤骨髓轉移。常見的有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胃腸癌及前列腺癌。
    ⑧伴高血壓、可凹陷性水腫,提示為腎性貧血;肝掌、蜘蛛痣、腹水等,提示為肝病所致;表情呆滯、反應遲鈍、畏寒、非凹陷性浮腫,提示甲狀腺功能低下;伴消瘦、低血壓、皮膚色素沉著,提示為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