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心理學的166個效應:148-150

字號:

148心理擺效應
    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具有多度性和兩極性的特點。每一種情感具有不同的等級,還有著與之相對立的情感狀態(tài),如愛與恨、歡樂與憂愁等。“心理擺規(guī)律”就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動過程中,感情的等級越高,呈現(xiàn)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tài)進行轉(zhuǎn)化,即如果此刻你感到興奮無比,那相反的心理狀態(tài)極有可能在另一時刻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朔@種“心理擺效應”的方法:
    1、要消除一些思想上的偏差。人生不能總是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遠是詩。人生有也有散,生活有樂也有苦。有些人由于希望永遠生活在激情、浪漫、刺激等理想的境界之中,因而對缺乏上述因素的平凡生活狀態(tài)總是心存排斥之意,他們的心境自然也就會因生活場景的變化而大起大落。2、人們應該學會體驗各種生活狀態(tài)的不同樂趣。既能在激蕩人心的活動中體驗著激情的熱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唯有此,自己才能在生活場景中發(fā)生較大轉(zhuǎn)換時,避免心理上產(chǎn)生巨大的失落感和消極的情緒。3、要加強理智對情緒的調(diào)控作用。人在讓自己快樂興奮的生活時空中,應該保持適度的冷靜和清醒。而當自己轉(zhuǎn)入情緒的低谷時,要盡量避免不停地對比和回顧自己情緒高潮時的“激動畫面”,隔絕有關刺激源,把注意力轉(zhuǎn)入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奮自己精神的事情和活動當中去。
    149猩猩實驗
    有關心理學和動物學專家曾經(jīng)做過一個有趣實驗:在兩間墻壁鑲嵌著許多鏡子的房間里,分別放進兩星猩。一只猩猩。性情溫順,它剛進到房間里,就高興地看到鏡子里面有許多“同伴”對自己的到來都報以友善的態(tài)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這個新的“群體”打成一片,時而奔跑嬉戲,時而耳鬢廝磨,彼此和睦相處,關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當它被實驗人員牽出房間時還戀戀不舍。另一只猩猩則性格暴烈,它從進入房間的那一刻起,就被鏡子里的“同類”那兇惡的態(tài)度激怒了,于是它就與這個新的“群體”進行無休止的追逐和廝斗,三天后,它是被實驗人員拖出房間的,因為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氣急敗壞、心力交瘁而死亡。
    “猩猩實驗”對學校教育的啟示是:面對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和關心學生,尤其是要對學生時時報以友善姿態(tài),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友善姿態(tài),學生會以成倍的友善姿態(tài)回應教師。
    150遲延滿足效應
    發(fā)展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經(jīng)典的實驗,稱為“遲延滿足”實驗。實驗者發(fā)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后再吃,就給吃兩顆。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zhuǎn)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從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研究人員進行了跟蹤觀察,發(fā)現(xiàn)那些以堅韌的毅力獲得兩顆軟糖的孩子,長到上中學時表現(xiàn)出較強的適應性、自信心和獨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經(jīng)不住軟糖誘惑的孩子則往往屈服于壓力而逃避挑戰(zhàn)。在后來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也證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兩塊糖果的孩子,事業(yè)上更容易獲得成功。實驗證明: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jiān)督的情況下,適當?shù)乜刂啤⒄{(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抑制沖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xiàn)的一種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