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心理學的166個效應:1-2

字號:

1 阿基米德與醞釀效應
    在古希臘,國王讓人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但他又懷疑工匠在王冠中摻了銀子。可問題是這頂王冠與當初交給金匠的一樣重,誰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沒有搗鬼。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冥思苦想,他起初嘗試了很多想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邊他一邊坐進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覺身體被輕輕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運用浮力原理解決了問題。不管是科學家還是一般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把難題放在一邊,放上一段時間,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這一現(xiàn)象。心理學家將其稱為“醞釀效應”。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浮力定律就是醞釀效應的經典故事。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一個難題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思維就進入了“醞釀階段”。直到有一天,當我們拋開面前的問題去做其他的事情時,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卻突然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令我們忍不住發(fā)出類似阿基米德的驚嘆,這時,“醞釀效應”就綻開了“思維之花”,結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詩詞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這一心理的寫照。
    心理學家認為,醞釀過程中,存在潛在的意識層面推理,儲存在記憶里的相關信息在潛意識里組合,人們之所以在休息的時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為個體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緊張,忘記了個體前面不正確的、導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狀態(tài)。因此,如果你面臨一個難題,不妨先把它放在一邊,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許答案真的會“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2 阿倫森效應
    是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贊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實驗】分4組人對某一人給予不同的評價,借以觀察某人對哪一組好感。第一組始終對之褒揚有加,第二組始終對之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后貶,第四組先貶后褒。
    【結果】此實驗對數(shù)十人進行過后,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人對第四組好感,而對第三組最為反感。
    【應用】阿倫森效應提醒人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應該盡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現(xiàn)不當所造成的他人對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轉。同樣,它也提醒我們在形成對別人的印象過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響而形成錯誤的態(tài)度。
    【實例】
    1、有效利用
    在宿舍樓的后面,停放著一部爛汽車,大院里的孩子們每當晚上7點時,便攀上車廂蹦跳,嘭嘭之聲震耳欲聾,大人們越管,眾孩童蹦得越歡,見者無奈。這天,一個人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們比賽,蹦得最響的獎玩具手槍一支?!北娡瘑韬羧杠S,爭相蹦跳,優(yōu)者果然得獎。次日,這位朋友又來到車前,說:“今天繼續(xù)比賽,獎品為兩粒奶糖?!北娡姫勂分本€下跌,紛紛不悅,無人賣力蹦跳,聲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對孩子們言:“今日獎品為花生米二粒?!北娡娂娞缕?,皆說:“不蹦了,不蹦了,真沒意思,回家看電視了?!?BR>    分析:“正面難攻”的情況下,采用“獎勵遞減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應。
    2、反例
    小剛大學畢業(yè)后分到一個單位工作,剛一進單位,他決心好好地積極表現(xiàn)一番,以給領導和同事們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單位打水掃地,節(jié)假日主動要求加班,領導布置的任務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難,也硬著頭皮一概承攬下來。
    本來,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人積極表現(xiàn)一下自我是無可厚議的。但問題是小剛的此時表現(xiàn)與其真正的思想覺悟、為人處世的一貫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相差甚遠,夾雜著 “過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難以有長久的堅持性。沒過多久,小剛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還經常遲到,對領導布置的任務更是挑肥揀瘦。結果,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印象由好轉壞,甚至比那些剛開始來的時候表現(xiàn)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還不好。因為大家對他已有了一個“高期待、高標準”,另外,大家認為他剛開始的積極表現(xiàn)是“裝假”,而“誠實”是我們社會評定一個人所運用的“核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