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聞:聚焦高考“話題” 取消加分打擊移民穩(wěn)推改革

字號:

高考新聞:聚焦高考“話題” 取消加分打擊移民穩(wěn)推改革
    聚焦有關高考的三大“網絡話題”
    取消加分 打擊移民 穩(wěn)推改革
    據新華社電2011年高考來臨了。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高考”始終是中國百姓牽掛的話題。如今,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關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話題在網絡上持續(xù)升溫,而隨著南方科技大學“私募”的45名學生公開表示不參加今年高考,教育主管部門也再次面臨有關高考改革的追問。
    高考加分應否取消?
    “*分狀元”還是“加分狀元”的爭論一直是高考后的熱門議題,一些省市相當一部分的高考狀元靠加分“奪魁”,加劇了人們對高考公平性的質疑。
    近年來,高考加分亂象引起各界關注。地方政府在教育部的加分項目基礎上,又設計了名目繁多的加分項目。一方面,由于加分制度設計不嚴,一些政策在地方成為權錢交易的通道。另一方面,這些“項目”本身也成為學生、家長在高考正式科目之外的“負擔”。
    2010年年底,教育部等四部門出臺高考加分“新政”,對高考加分項目作出規(guī)范調整。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qū)一等獎的學生,不再具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和高考加分資格。體育特長生加分條件也被規(guī)范,北京、吉林等地也在嘗試調整高考加分的政策。高考加分項目減少、分值降低已成定局。
    教育部指出,規(guī)范和調整高考加分以當前社會關注度高、問題較為突出的項目作為突破口,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兩項調整、兩項規(guī)范。兩項調整是調整奧賽和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調整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兩項規(guī)范是要求各省(區(qū)、市)系統(tǒng)清理高考加分項目,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加分資格或身份造假。
    強力打擊“高考移民”
    2008年青海省文科狀元王某以655分的成績報考了清華大學,最終被查出是“高考移民”而被取消錄取資格。2011年,陜西省寶雞市返回戶籍地報名的高考考生共6082名,占考生總數的14.85%。
    2011年5月,媒體曝出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高考移民黑幕,涉及戶籍管理、招生辦公室和教學機構等部門的十余名國家工作人員,涉案金額500多萬元,223名高考移民學生從辦理假戶口、假成績、假學籍最后到上大學辦遷移證。
    “高考移民”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取得異地報名資格,侵占異地考生錄取機會的一種投機行為,傷害的是教育公平。臨近高考,教育主管部門加大了對“高考移民”的查處力度。
    “高考移民”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從教育內部來看,主要是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基礎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等問題所產生的矛盾在高考中的一種集中體現(xiàn)。從教育外部情況來看,主要是個別省份的戶籍、學籍制度管理不嚴,給有些人有了可乘之機。因此,戶籍、學籍、準考證是參加高考的必備要素,只要公安機關、學校和招生辦嚴格把關,“高考移民”就難以得逞。
    高考改革需穩(wěn)步推進
    被稱為“教改特區(qū)”的南方科技大學,從4年前開始籌辦直到現(xiàn)在,從未遠離過人們關注的目光。近期,網上曝出南科大首屆教改班45名學生被要求參加高考,再次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5月27日,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表示,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堅持依法辦學,要遵循國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來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中國教育改革事關重大,并沒有自主招生資格的南科大,喊著“自主招生、自授學位”口號橫空出世,就預示著會走一條舉步維艱的成長道路。應該看到,教育改革不能等同于取消高考,現(xiàn)行高考固然有尚待完善之處,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改革,任何變化舉措都必須建立在促進考試招生公平的基礎上,強調程序的正義、公平,要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進行頂層設計,分步實施,平穩(wěn)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