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萬能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學生(5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萬能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學生篇一
    本次期中考試為閉卷考,試卷共兩大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試卷總分100分。涵蓋了歷史與社會第一、二單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其中第一大題是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題非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試卷注重基礎,考察全面;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部分選擇題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
    參加考試人數(shù)351人,年級平均分62.46分,優(yōu)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學生做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主干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2、錯別字較多,對一些常見常用的地名、人名寫錯,知識系統(tǒng)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較差。隨著能力考查的不斷加強,取自于課外的史料也不斷增多,閱讀理解史料是解題的關鍵。但在本次考試的材料分析題中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4、對歷史史實聯(lián)系和分析概括能力還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題,很多學生知識掌握缺乏系統(tǒng)性、整體性,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對熱點不夠關心。部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存在欠缺導致出現(xiàn)審題不清、答非所問現(xiàn)象。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學習方法簡單滯后,以死記硬背為主,忽略學習過程。
    例如:歷史與社會第11題第1小題考的是春秋戰(zhàn)國的時代特征,要求從圖1《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和圖2《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運動》中歸納概括,學生基本能答到“戰(zhàn)亂、變法”等相關知識點,答到“分裂割據(jù)、思想解放”的學生較少。
    第2小題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張這一基本知識點,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德、禮”,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復禮、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學生較少,這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多加記憶,另外一小部分學生回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張,這說明學生不會審題。
    第3小題學生基本能答出“商鞅變法”但是有部分學生“鞅”字寫成了“秧”導致扣分,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強調(diào)錯別字問題,商鞅變法影響這一點學生能回答出來個大概,但是語言不夠規(guī)范,說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也沒有對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記憶。
    社:13.(1)部分學生寫成基督教(2)圖5羅馬廣場石上的文字的解說詞大部分學生不會寫,平時不做重點知識點要求。(3)學生審題不清,要求結合相關史實,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材料的閱讀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題 對知識點不清晰,記憶不夠,導致學生評價理由不會分析,純屬在散講。核心知識點的記憶還需加強。
    思想品德第12題第3小題和第4小題都是讓學生講述如此做的理由,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都沒有結合書本知識點,沒有講到“對集體負責”與“與人為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些。
    思品第13題 本題從一個新聞事件為情景,考察學生對誠信、責任和善良的理解。難度值預估在0.7左右。材料新,問法明確,提示清晰。
    學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 問題明確要求從誠信和責任角度講,學生很多只寫了其中一個方面。
    2、 談談看法,首先要求學生做出判斷,很多學生此類題目答題不規(guī)范。
    3、 企業(yè)家的 作法是屬于善良的考察內(nèi)容,學生無法從材料中分析出這個知識點,很多人還是從責任角度回答,缺乏對題目整體的把握和理解。
    教學改進:
    1. 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如對善良、誠信、平等、責任等不能很好的區(qū)分。
    2. 答題的規(guī)范性(如答題格式,提示語的解讀等)需加強。
    3. 語言不規(guī)范,出現(xiàn)了很多口語的表達。
    1、強化基礎,努力創(chuàng)新,強調(diào)對知識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能力,做到知識與能力并重,過程與結果并重;
    2、強化訓練,要明確答題的一般步驟,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加強解題思路的訓練;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3、注重學生書面表達的訓練,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表述。
    4、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答題技巧,向工整、規(guī)范答題要分,杜絕卷面臟亂差現(xiàn)象。
    6、反復復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xiàn)有效教學。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后的講學稿中,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經(jīng)過期中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本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萬能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學生篇二
    今年的期中考試試題,就全卷內(nèi)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nèi)容細小,知識點比較碎。學生考試的成績還比較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shù)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shù)錯的是第15小題,北宋與南宋的關系相似于哪一組?應該是西晉與東晉;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6小題,唐初出現(xiàn)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突出原因?應該是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第二題考查的是連線題,學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都做過很多遍了,因此學生答得都比較好。
    第四題是材料分析題,都是基本知識,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tǒng)治措施等重要知識點,這部分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識圖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后一個材料分析題是探究題,也比較簡單,學生答題情況也比較好。
    對于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材料分析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萬能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學生篇三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強調(diào)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干資料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題選取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占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diào)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透過創(chuàng)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潛力。第二題為簡答題,共15分,占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潛力再現(xiàn);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置有3個小題,有務必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潛力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占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置了四個問題。能夠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xiàn)潛力,歷史的空間思維潛力,知識遷移潛力。設問由淺及深,貼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xiàn)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選取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置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啟迪。
    3、體現(xiàn)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潛力。強調(diào)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置,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系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潛力,這對今后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資料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準確,學生都能夠準確應答。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占不到30%,絕大多數(shù)學生成績在20分左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xiàn)個位數(shù),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象。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占總?cè)藬?shù)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占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為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僅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準確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xiàn)過分強調(diào)潛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展學生學科潛力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為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復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僅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能夠說,八年級歷史學科資料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diào)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并有務必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此刻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tài)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
    我覺得在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tài)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復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復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發(fā)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潛力,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僅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diào)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tài)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置全面實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后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務必的指導性。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萬能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學生篇四
    不論從事何種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實效,務必先從自身的工作計劃開始。有了計劃,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為您準備了初一期中歷史試卷分析。
    參加此次月考的兩個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兩個班的及格人數(shù)62人,及格率61.76%,優(yōu)秀率25.49%。最高分98,最低分24分??傮w來說,此次考試成績比第一次月考有所進步。
    :
    :本次考試為閉卷,其中單選題25題,分值為50分;問答題4題,分值為50分。
    :試卷題目中,容易題約占75%,中檔題20%,稍難題占5%,總體偏易。根據(jù)本校初一年級的總體教學進度和學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試卷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鑒于農(nóng)村中學初一學生知識面較窄的狀況,材料均直接從教材上選取,主要是考學生對課本的熟悉程度和歸納概括能力,適當?shù)厣婕傲藢W生分析歸納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較小,涉及知識點較少,主要以七年級歷史下冊1-14課的內(nèi)容為主。
    (1)基本概念記憶不準確。學生基本歷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點區(qū)分不清。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素之一,無數(shù)個概念、知識點構成了我們所學的一本歷史書。試題對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問直答,沒有設太多難點。對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歸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較淺的層面上提問。整張試卷有80%都屬于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許多同學做錯,說明在記憶方面學生仍沒有下足功夫,僅憑大致的印象和常識難以應付全部題目。
    (2)歷史思維能力欠缺問答題是學生的弱項,考試時失分很多。歷史學習要求學生能用辯證的歷史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分析歷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大部分初一年級學生缺乏歷史思維能力,且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表現(xiàn)為凌亂、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憑主觀意向隨意答題。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新課時注意細化知識點,復習時則要突出重難點,加強對學生記憶能力的訓練。
    2、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充分利用圖書室的課外讀物,擴充學生知識面,課上也可適當將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完成對課本知識的講解,要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對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題時分析歸納,組織語言的能力。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萬能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學生篇五
    1、題型基本穩(wěn)定,知識布局合理,難易度把握較好:選取題以史料形式出現(xiàn),非選取題的考查資料以小專題知識為主線進行綜合整合、采用層層遞進的小問題設置,注重新情境下的問題解決潛力的考查。知識布局合理:考查范圍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試卷難易度把握較好,問題設置有梯度。
    2、體現(xiàn)高考的方向:從知識立意向潛力立意轉(zhuǎn)化。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知識的靈活運用與遷移;材料分析題注重材料的鮮活性,有圖片資源的運用;問題設計有務必的開放性(如40題第4小問)。
    3、較好地把握宏觀與微觀、理性與感性知識的有機結合:如意識形態(tài)與客觀存在的關系、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等。
    4、注意史學研究的新成果、注意教材新增加的資料與提法(如30題)
    1、加強歷史概念的辨析與運用訓練。
    2、加強知識的梳理、探究、變通與整合,加強高三最終階段復習教學的有效性。
    3、認真研究“2013年高考考試說明”與“高中新課程標準”,把握考改方向。
    (1)認真研究“2013年考試說明”,務必要吃透考綱,對照2012年說明,做到心中有底。
    (2)研究“2013年新教材高考模擬試題”,領悟高考動向與潛力要求。
    (3)嘗試以新課標模塊為指導方向的專題復習,尤其是一些新的思想與新提法。
    4、加強對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更大程度提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如每一次測試后,對學生答題狀況作一統(tǒng)計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知識網(wǎng)絡是否構成、分析問題是否較窄、新情境下運用知識潛力是否較弱、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否停留在微觀表面、主干知識是否宏觀把握等,爾后教師對教學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這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最大程度上發(fā)展思維。
    5、繼續(xù)加強解題方法、審題角度分析的講解與滲透,講與練相結合。
    6、加強備課組的分工與協(xi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