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作文熱點話題及素材(5)

字號:

10月熱點話題
    一 “斷臂鋼琴師”劉偉奪得“中國達人秀”冠軍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年10月10日,歷經(jīng)三個月的角逐,東方衛(wèi)視“中國達人秀”的冠軍終于誕生,來自北京的選手,有“斷臂鋼琴師”之稱的劉偉幾乎是無懸念奪冠。因為在整個參賽過程中,劉偉已經(jīng)贏得了世界的關注,不僅這次來滬的英美“達人”都一致認為他“令人震撼”,各國媒體也紛紛對他進行了報道,稱他是“獨一無二”的。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他的人生故事也能承載起中國“達人”的夢想,即“小人物大情懷”。
    請圍繞“小人物大情懷”這個話題,聯(lián)系歷史、社會或自身作文,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
    小人物大情懷
    劉 橙
    那個下午,某個瞬間,我的眼光忽然死死盯在了電視屏幕上。你,一身白衣,袖管空空,黑色三腳架鋼琴的琴鍵上,你的腳趾靈巧地游動,彈唱著《寂寞的季節(jié)》,你的聲音具有十分特別的質感,就像是葉子輕微摩擦,微妙又動聽。沉浸在音樂世界里的你,像極了落入凡間的折翼天使。而我,已完全被你創(chuàng)造出的旋律俘獲,漸漸沉醉。后一個音符完美謝幕,你優(yōu)雅地起身,微笑。
    你出現(xiàn)在“中國達人秀”的舞臺上,千萬人驚嘆于你的不幸遭遇:8歲時由于意外失去雙臂,被學校拒絕招收;學習游泳取得成績卻在沖擊殘奧會前夕染上過敏性紫癜,被迫放棄……
    我清楚地看到你人生的坎坷,眼前浮現(xiàn)出你痛苦的淚水、咬牙堅持的面容、訓練時身體上的傷痕……然而,它們都是模糊的,真正清晰的,只有你用腳趾演奏時身體的弧度,只有你面對觀眾、面對人生樂觀微笑著的側臉,只有評委高曉松說的“劉偉是真正的中國達人”,只有你說的那句“要么趕緊去死,要么精彩地活著”。
    你是中國的達人,是好的榜樣,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樂觀的心態(tài)、堅定的意志,社會看到了你不畏艱難的勇氣,中國看到了你追逐夢想的強大信念和你用汗水淚水締造的閃閃發(fā)亮的人生。
    你用優(yōu)美的琴聲告訴人們,縱使身體殘缺也能用心靈飛翔!你用你的成績宣告,小人物一樣有著生命的尊嚴,一樣精心譜寫著自己的人生之歌,一樣能夠獲得別人的尊敬。
    在這世上有多少人因為生活中的小小不愉快就怨天尤人,有多少人在一點障礙面前退縮,有多少人被人生的坎坷嚇倒,從此一蹶不振。然而,又有千千萬萬如劉偉一樣的人,縱使被生活折磨得遍體鱗傷卻毅然選擇拖著殘缺的身體繼續(xù)前行。因為,他們的心是完整的,是堅強的,是樂觀的,他們是不甘于被*的,是不憚于前驅的!
    有人說,在你身上看到了“中國夢”,我理解為那是一種剛強的姿態(tài)——不會被困難*,在泥淖中前進,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道路。渺小的身軀中,跳動的是偉大而堅強的心,這就是劉偉,這就是小人物大情懷。
    點評:文章主題清新、明快,以“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作為切入點,表現(xiàn)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和蓬勃向上的情懷,反映了當代中學生執(zhí)著進取,激情昂揚的精神面貌。文筆細膩,情感內斂,使整篇文章讀起來如汩汩泉水,清澈明凈。文章敘述貌似平靜,但情感卻直抵人的內心深處。此外,文章句式整齊而又富于變化,利于表情達意;語言優(yōu)美而不浮華,準確恰當,值得大家借鑒。
    二 校規(guī)禁看湖南衛(wèi)視事件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年10月,有媒體報道,南京某出了一系列校規(guī),其中明確規(guī)定:周末不準看湖南衛(wèi)視,生日不可請同學一起過,不許使用手機、MP3、MP4。有家長將其發(fā)到網(wǎng)上,這近乎嚴苛的條款一經(jīng)網(wǎng)絡傳播立刻引起巨大爭議,有的家長甚至直接“拍磚”。其中有不少家長對此產(chǎn)生疑問:上課期間(周日至周四晚上)不準看電視,周末在家不準看湖南衛(wèi)視,建議看CCTV-2、CCTV-10、CCTV-9,這些可都是經(jīng)濟頻道、教育頻道、英文頻道,孩子會喜歡嗎?生日不能和同學一起過,不能使用數(shù)碼產(chǎn)品,可能學校這樣規(guī)定是為了盡量杜絕外界干擾,讓孩子把心思都放到學習上來,可是其方法貌似不太合適。不過也有家長表示,娛樂節(jié)目和電子產(chǎn)品對孩子的吸引力非常大,適當控制孩子接觸可以接受。
    對于以上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請將你的觀點寫成一篇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我要當校長
    趙子一
    夜已深了,網(wǎng)吧里燈光昏暗,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的煙味。在沖鋒槍的“嗒嗒”聲中,一只手已悄然落在他的肩上。他瞪著熬紅的眼睛,掄起拳頭打過去,當他看見那人時,拳頭停在了空中。
    “媽媽——”
    結了欠網(wǎng)吧老板的賬,他跟著媽媽回到家,坐在沙發(fā)上獨自流淚。
    他從前是在鄉(xiāng)下長大的,他很聰明,而且學習很用功,每次考試,他都名列前茅。后來他跟隨爸爸媽媽進了城,成績依然優(yōu)秀,卻不如從前快樂了。其實這里的學校環(huán)境挺好,老師們素質很高,圖書館、塑膠跑道、多媒體,這都是他在以前的鄉(xiāng)村學校里不敢想象的??墒撬傆X得不自在——那古板、苛刻的校規(guī)讓他難以理解:男女生不可以單獨相處,生日不可以和同學一起過,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去上網(wǎng)……這仿佛是一張網(wǎng),緊緊地裹著他,讓他喘不過氣,甚至讓他覺得從前的生活像一個自由而美麗的夢。
    他懷念小時候和村里的男孩女孩們一起瘋一起鬧的日子,那時他們一起到水溝里摸田螺,一起在河邊趕鴨子,一起在地里烤紅薯,每一天都快樂無比??墒窃谶@里,同學們之間距離很遠,有話不敢說,都快道路以目了,校長更是對學生日防夜防,學生似乎成了機器,行尸走肉一般學習學習再學習,沒有人還能真心地笑出來。于是,他偷偷寫了一封匿名的建議書,張貼在學校的布告欄里,希望學校能重視這個問題。
    事情的發(fā)展遠遠出乎他的意料,校長幾乎是輕而易舉地就知道了他就是始作俑者,對此更是勃然大怒,在全校大會上,點名批評了他。他是個自尊心極強的男孩,他更是不明白,他到底錯在哪?他去找校長,校長卻冷冷地說,校規(guī)就是校規(guī),校規(guī)的制定都是為了保證學生能考上大學……
    他一個人靜靜地站在操場上,勁風吹過,樹葉飄落。他的心在流淚,他知道,他和同學們每天都在被逼著學習,每天都在題海里沖鋒陷陣,一天下來,每個人都像木頭人似的,盡管如此,每年能考上理想大學的還是寥寥無幾。不過似乎沒人去注意這個結果,大家還是在校規(guī)的“關懷”下理所當然地學習學習再學習。
    對于許多問題,他開始困惑,開始迷茫,隨后開始放縱,開始逃避。他去網(wǎng)吧打游戲,竭力和校規(guī)對著干。在游戲世界里,在沒有學校的時空里,他感到充實……
    媽媽的飯做好了,他機械地嚼著。媽媽看著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怎么了?老師說你變了,你不再是曾經(jīng)的那個你了?!眿寢対M眼淚光地看著他。
    他的心泛起了漣漪,他緊緊咬著嘴唇盡力不讓眼淚掉下來。這一周他沒有上學,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靜靜地思索著。之后,他告別了游戲,他知道要改變校規(guī)是不可能的,他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
    他找回了曾經(jīng)的自己。在班會上,老師讓同學們談談自己向往的大學。他說他要考北京師范大學,“師范畢業(yè)后我要當校長,我要修改校規(guī)。”語畢,所有人都愣住了,隨即教室里響起了掌聲。
    點評:“雷人”校規(guī)引爭議的材料,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雖然在材料中沒有提到他們的反應,但他們是這件事的主體,他們對這件事有發(fā)言權。本文以小小說為文體巧妙構思,以校規(guī)對一個優(yōu)秀學生的傷害為切入點,反映出當前許多學校的校規(guī)與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馳的事實,切合題意,立意深刻,深入本質,個性鮮明,引人深思。
    三 “我爸是李剛”事件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年10月16晚,“*”李啟銘在河北大學校園里醉酒駕車,將兩名女生陳某、張某撞傷,陳某經(jīng)搶救無效不幸死亡。慘劇發(fā)生后,李啟銘仍駕車繼續(xù)行駛,在學校門口被保安和學生攔下后,他高呼:“有本事你們去告,我爸是李剛!”后經(jīng)證實,肇事者的爸爸李剛,是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區(qū)分局主管刑偵的副局長。在目擊者集體“被沉默”的同時,“我爸是李剛”卻迅速成為網(wǎng)絡流行語,成為2010年十大熱詞之一,網(wǎng)友們甚至在網(wǎng)絡上展開了造句大賽,“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等句子受到熱捧。
    對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請據(jù)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得抄襲、套作。
    全民娛樂“我爸是李剛”的悲哀
    蔡 輝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李是李世民的李啊,剛是金剛的剛”……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魔幻現(xiàn)實:2010年10月16日的河北大學,黑色轎車撞倒兩名女生,酒后駕車的肇事者逃逸不成,居然狂傲地說:“我爸是李剛。”這個李剛,是一位官員。
    幾天之內,網(wǎng)絡出現(xiàn)了36萬多條“造句”,唐詩、宋詞、流行歌曲乃至廣告語,無一不被網(wǎng)友們改成“李剛版”,眾怒引發(fā)的創(chuàng)造力,令人驚嘆。足證公道自在人心,即便屢遭挫折,終究不會泯滅。
    然而,嬉笑怒罵之后,不免有些疑惑。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辱罵與恐嚇絕不是戰(zhàn)斗”。面對惡行,挖苦兩句,于事何補?罵得漂亮,有意義嗎?這算是道德自慰,還是理性精神?
    與網(wǎng)上熱鬧相對應的,是線下的沉寂,目擊者全體緘口,不敢接受媒體采訪,怕因此挨學?!疤幏帧?。對一個“處分”尚如此恐懼,那么站出來仗義執(zhí)言,恐怕更難期望。總有點疑心,那些網(wǎng)上才華橫溢的網(wǎng)友中,就有事件的目擊者,但他們在現(xiàn)實中卻不肯出頭。
    一個人如何能在良心的壓力下,保持從容?他是否會因羞愧而產(chǎn)生心理危機?毫無疑問,我們的大學生們度過了這樣的考驗——人是現(xiàn)實的人,誰會因虛幻的理想、道義,去犧牲當前利益?如果處分了,則找工作困難,考研困難,前途渺茫……
    感謝互聯(lián)網(wǎng),它是釋放壓力的出口,于是,越來越精彩的造句,讓人們看上去不再像弱者,不再像不那么正直的人,不再像與世沉浮的庸眾。由此想到:36萬條“李剛版”句子的創(chuàng)作者,他們在現(xiàn)實中,真的曾為公理正義戰(zhàn)斗過嗎?真的是對邪惡零容忍的嗎?真的不曾茍且?可為什么在網(wǎng)絡的掩護下,個個看上去像勇士呢?
    總有心靈避難所,就總有難以擺脫的悲劇性命運。仿佛生物界中的狼與麻雀,表面上看,狼強大且聰明,卻被馴化成狗,寄人籬下。反倒是麻雀,一旦進入羅網(wǎng),必以死抗爭。人類終明白了:麻雀是養(yǎng)不活的。可以嘲笑麻雀個體的愚蠢、不靈活,但正是這份愚蠢,才保證了它子孫萬代翱翔在自由的天空中。
    在任何時代,都需要圍觀與發(fā)聲,36萬條“造句”,確實表達出了一種態(tài)度,但以為說了就是做了,甚至只在說的技巧上花樣翻新,這就很可能進入新的誤區(qū)。
    點評:本文作者沒有就“我爸是李剛”事件本身發(fā)表評論,而是針對事件發(fā)生后網(wǎng)友們的“造句大賽”進行了深入思考。在主流媒體以及大多數(shù)公眾都對網(wǎng)友在“我爸是李剛”事件中展現(xiàn)出來的力量表示肯定的時候,本文作者卻認為全民娛樂“我爸是李剛”是一種悲哀,這樣的觀點真是讓人費解,然而讀完全文后我們就能明白,作者其實并非是在嘩眾取寵,而是透過了全民娛樂“我爸是李剛”的表象,深入到事件的本質——大多數(shù)網(wǎng)友在網(wǎng)絡上是勇士,在現(xiàn)實中卻是庸人。如此立意既巧妙又深刻,將作者的思想深度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自然能成就佳作。
    四 上海世博會閉幕
    閱讀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舉世矚目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于2010年10月31日閉幕。城市,作為人類工業(yè)文明的集大成者,第成為了世博會的主題。現(xiàn)代化的都市,已經(jīng)成為大多數(shù)人生活的科技、文化和經(jīng)濟中心,每個人都被裹挾跟隨著時代一起進步,享用新科技的成果,體驗各種文化的交融。但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在這個龐然大物面前只會心生敬畏,個人無論如何抉擇只會徒生無力感。究竟是誰主宰了城市?又是誰可以改變城市?“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不僅僅是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也是文明的進步帶來的反思,是人類對后代的莊嚴。
    讀完材料,請你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得抄襲、套作。
    城市,精致生活的擎天柱
    趙 超
    當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激勵人類為城市創(chuàng)新與和諧發(fā)展而不懈追求與奮斗;當親和的國際化語言與以人為本的精神既為表里,又一脈相承;城市,應作為高度發(fā)達的文明與秩序的象征而深入人心,在日趨現(xiàn)代化中體現(xiàn)優(yōu)越性,扮演著精致生活擎天柱的角色。
    城市是精致生活的擎天柱,闡釋著一種信仰和時代責任感。城市志愿者無疑為年青一代著眼未來作出了良好的表率,從世博會“小白菜”和“小藍莓”溫暖貼心的服務,再到城市志愿者精神悄悄蔓延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這一切,無不有利于打破人與人之間“近在咫尺,卻相顧無言”的尷尬局面,它昭示著城市志愿者不僅是一種身份和崗位,或是一種擺設和形式,而是深深根植于人們內心的生活方式和濃厚的文化氣息。志愿服務不斷豐富著城市的人文景觀,讓城市成為一個理想的平臺,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享樂天堂,而是演繹著未來的精致生活。
    城市是精致生活的擎天柱,也表現(xiàn)為對于城市發(fā)展的暢想?!俺鞘惺且环N美的境界”,其定義也不再是單一的鋼筋混凝土,自然也被賦予了生活更綠色,出行更方便的元素。我想,這才是我們渴望的精致生活,希望領略到的城市風光。在精致生活面前,我們追求的是環(huán)保與舒適、綠色與輕松,如今的城市建設者,正致力于這方面的工作,努力將城市打造成幸福指數(shù)高的宜居地,使城市兼具都市的繁華和鄉(xiāng)村的安適。
    城市是精致生活的擎天柱,更表現(xiàn)為科技的創(chuàng)新。無論是穿梭于道路上的新能源車,安全供水超過10多萬噸的直飲水系統(tǒng),超白玻璃,單管建筑材料,還是世博會期間淮海路上奔馳的“20年后的概念車”,都傳遞著科技創(chuàng)新的精神。創(chuàng)新是城市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的科技運用于日常生活,加強了人們對城市的好感和向往,“科技引領生活”將不會只是一句口號,它將使城市的精致生活邁上新臺階。
    城市,在人類的現(xiàn)代化征程中正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象征著和諧的未來,它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標志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它是精致生活的擎天柱,必將開創(chuàng)人類發(fā)展的壯麗篇章。
    點評:本文靈動、自然、灑脫,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佳作。在內容方面,文章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觀點,援引典型事例、聯(lián)系社會實際,內容豐富,觀點與材料絲絲入扣。在表達方面,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嚴謹,作者緊扣“城市,精致生活的擎天柱”的主題,結合具體的實例,由點及面,條分縷析,逐層推進展開論述,特別是“總—分—總”結構,加強了論證的力度。
    五 智利礦難事件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10月13日上午,智利圣何塞銅礦被困的33名礦工就要升井了。眼看獲救在望,礦工們清楚等待他們的將是怎樣的一份榮耀和報酬,可貴的是,當他們知道自己的井下經(jīng)歷已成為媒體重金索求的新聞后,為防止個人利用這些集體故事獲利,他們拒絕了國家電視臺采訪和拍攝紀錄片的邀請,在井下請一名律師簽署了一份法律合同,約定獲救后一起出書,共同分享收益。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擔與分享
    ◆ 王涵
    770米之下,你們共同用身軀筑就了生命的堡壘;60多天,你們共同走過了生命中難忘的旅程。一場災難成就了一段兄弟情誼,在你們身上我看到多的便是分擔與分享。
    被困井下,你們分擔了苦難。770米之下,沒有陽光的照射,所以你們只有用愛的溫度彼此溫暖;沒有救援的到來,所以你們只有用言語的力量彼此鼓勵。也許之前你們并非朋友,甚至還曾因某些事情發(fā)生過爭執(zhí),但是現(xiàn)在,你們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已經(jīng)成為了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所以,你們一起等待救援,一起尋找地下水,一起度過了60多個日日夜夜,也一起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奇跡。如果你們?yōu)榱耸澄铩⒀鯕?、水而爭?zhí),如果你們沒有齊心協(xié)力,那么你們絕不會開辟生命的通道,絕不會迎來燦爛的陽光。
    成功獲救,你們再次分享了勝利。有些時候,人們總是容易在危難之時緊緊擁抱在一起,而當利益來臨之時,它會輕而易舉地沖垮患難之時的情誼。而你們卻在利益面前、在榮譽面前毅然選擇了分享。重金可以換取你們的故事,卻絕不可能換取你們之間的情誼。也許你們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成為了一部無形的書,其中缺少任何一個人的故事這部書都缺少主題;也許你們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了一把無形的火焰,其中缺少任何一個人的光亮這火焰都不完美。
    你們相互扶持,成為彼此的拐杖;你們相互鼓勵,成為彼此的依靠。你們一起在生死的邊緣徘徊了足足60多天。這對于你們來說比生命的時間更漫長的60多天,融化了個人的喜樂憂傷,讓你們這個生命共同體一起與命運抗爭,一起分擔將會面臨的痛苦災難!
    當燦爛的陽光代替了770米之下的黑暗,當焦急的等待換來了生存的希望,當你們的曲折經(jīng)歷將換來榮譽與報酬,你們的分擔也變成了分享。分擔過苦難,才有分享的喜悅;分擔過恐懼,才有分享的坦然。你們簽訂的那一份協(xié)議是分擔過后共同的誓言。敬佩你們的理智、堅強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但更為你們的共同分擔與共同分享所感動,在你們心中情誼超過了利益,你們可以同患難也可以共分享。
    你們?yōu)樯懥艘皇踪澑瑁銈兂蔀榱宋覀冃闹械囊槐K明燈、一面旗幟,更成為了我們心中一份溫暖的感動。
    點評:這是一篇文氣連貫、語言優(yōu)美的議論文。文章文氣連貫,作者一開始就用兩個整齊的句式,概括出智利礦工的經(jīng)歷,從而很自然地引出文章的觀點“在你們身上我看到多的便是分擔與分享”。接著作者又圍繞著這個中心觀點,結合礦工的經(jīng)歷,從“分擔”與“分享”兩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議論。“分擔”部分看似脫離了作文材料,但又是為“分享”部分服務的,因為沒有“分擔”便沒有“分享”,從而使得文章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文章語言優(yōu)美,作者在寫作時運用了比喻、對比、引用等修辭手法,并且句式參差錯落,使得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而富有詩意,顯示了作者良好的語言功底。
    六 紐約市長舊皮鞋已穿10年現(xiàn)象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已經(jīng)68歲的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博格是身家超過180億美元的億萬富翁,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23位。布隆博格已經(jīng)當了近9年的紐約市長。當布隆博格出現(xiàn)在各種公開場合時,他腳上幾乎總是穿著同樣的皮鞋。他有兩雙皮鞋,在當市長之前就開始輪流穿了,至今已經(jīng)穿了整整10年。鞋子磨損了,就找鞋匠修理,鞋底磨穿了,也找鞋匠更換。有趣的是,由于皮鞋太舊,有時候就連他自己也覺得“羞于見人”。有,當布隆博格與第一夫人米歇爾并肩坐在一起談話時,他下意識地將兩只腳團縮在一起,試圖將腳上的舊皮鞋“藏起來”。然而,這戲劇性的一幕依然被眼疾手快的攝影師拍了下來。
    布隆博格極其節(jié)儉樸素,無論在個人開支或者政府財政方面都很節(jié)省,“比如買咖啡時,他總是向店員強調選分量小的給他”。
    以上材料給了你怎樣的感悟?請根據(jù)你的感悟寫一篇文章,自定立意,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紐約市長的皮鞋與武漢長江三橋
    ◆ 許國申
    紐約市長的皮鞋與武漢長江三橋:一在美國,一在中國;一是皮鞋,一是大橋——風馬牛不相及,何以扯在一起?
    我要說的是質量。
    看了億萬富翁、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博格兩雙皮鞋穿了10年的消息,我的第一感慨不是美國富翁的節(jié)儉,而是美國產(chǎn)品的質量;我的第一聯(lián)想不是北京市長的皮鞋穿了幾年,而是多年前新華社發(fā)的一篇《商業(yè)部長買鞋上當記》:時任商業(yè)部長的胡平買了雙皮鞋,穿上腳不到24小時,后跟就掉了一塊。
    鞋子是小商品,壞了再買一雙。無論廠家還是商家,都巴不得商品的壽命越短越好——如果大家的皮鞋都穿10年,中國得有多少皮鞋廠商關門、多少工人店員失業(yè)?而地方政府,當然巴不得商品的質量差些,消費者購買的頻率高些,不然,廠家少了,商家少了,產(chǎn)值少了,稅收少了,這日子該怎么過?顯然,在當下中國,產(chǎn)品質量越差,越能“刺激消費”“拉動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
    供個人使用的生活消費品是這樣,供公眾共享的公共建筑也是這樣。據(jù)2010年9月24日新華社消息: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三橋)開始為期40天的局部封閉維修,這已是這座投資11億元的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后10年間的第24次維修。該消息還說:橋齡10年,維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兩次。據(jù)了解,此橋近大修是2009年7月到9月間,橋面用的是美國進口環(huán)氧瀝青混凝土,耗資逾億元……每次大橋維修動輒數(shù)十天幾個月,封閉、打圍施工,致使交通堵塞,怨聲載道。
    “怨聲載道”歸“怨聲載道”,“屢壞屢修”好比“屢敗屢戰(zhàn)”:不但勇氣可嘉,而且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為很多失業(yè)人員就業(yè)提供了機會;如果不破不修,政府與百姓都閑著沒事做了,那可怎么好呢。
    當然,月亮并不只是美國的圓,在歷,中國產(chǎn)品的質量并不亞于美國產(chǎn)品。就拿1958年建成的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來說吧,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才大修。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武漢長江大橋是50多年前建造的,那時的中國還“一窮二白”;而武漢長江三橋是在改革開放20多年之后的世紀之交建造的,無論材料與技術,總都比半個多世紀以前進步了吧,怎么建造起來的大橋卻“今不如昔”呢?
    紐約市長兩雙皮鞋穿了10年的消息,我不知道中國的富翁與市長們會怎么想,我只知道,多年前商業(yè)部長胡平買的皮鞋只能穿一天,直到今天,我國皮鞋產(chǎn)品的質量還好不到哪里去;我不知道50多年前的武漢長江大橋是怎樣建造得這般牢固的,但我知道,武漢長江三橋是怎樣建成“爛橋”的——當然,個中“秘密”,大家只能意會了。
    怎么辦?沒辦法——至少在近幾年內,中國生產(chǎn)的皮鞋不可能穿10年,武漢長江三橋也還得“屢壞屢修”下去,一直修到拆了重建的那一天。
    點評:將紐約市長的皮鞋與武漢長江三橋進行對比,真虧作者想得出來!然而,正是這“一在美國,一在中國;一是皮鞋,一是大橋”的巧妙對比使得文章在立意深度上勝人一籌。作者從材料中提取了“產(chǎn)品質量”這一話題進行寫作,但并非僅僅對美國產(chǎn)品的質量大唱贊歌,而是深入思考了中國產(chǎn)品質量低劣的深層次原因。文章避免了一般議論文的刻板說教,用看似調侃的文字揭示出事件的本質,發(fā)人深省,實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