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0年自考中外服裝史課程考試大綱

字號:

課程名稱:中外服裝史 (Foreign Fashion History)
    課程代碼:00672(理論)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zhì)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zhì)與特點
    本課程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服裝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專業(yè)理論課之一。本課程的內(nèi)容不僅是服裝歷史的演變,而且包括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本課程通過對中西方服裝、服飾的演變歷史和地域文化變遷關系的講解,以及大量的形象資料和理論的分析,可以開闊學生對中西服飾造型、色彩、圖案、裝飾等藝術區(qū)別和文化特點的了解與認識;開闊學生的現(xiàn)代服裝設計視野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本課程既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又兼顧藝術修養(yǎng)的熏陶,通過學習促進學生對服裝設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提高其在服裝設計中的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中外服裝史是了解中西方服飾文化的重要窗口,為現(xiàn)代服裝設計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資料和理論資料,蘊涵著許多創(chuàng)作靈感,起到拓展設計思維的作用。
    學生應掌握中西方服裝史不同時期服飾的變化與特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飾文化與風格。熟悉具體服飾造型、面料、色彩、裝飾圖案等各種元素,為學習中西方文化、借鑒與發(fā)展中西方服飾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三、與本專業(yè)其他課程的關系
    中外服裝史是服裝專業(yè)其他課程的先修課程,是《服裝設計學》、《服裝結構學》、《服裝色彩學》、《服裝消費心理學》等課程的學習基礎,具有理論研究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
    第二部分 考核內(nèi)容與考核目標
    中國部分(2學分)
    第一章 先秦服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原始社會服飾狀況,了解原始信仰及其對服裝觀念的影響,掌握禮制與冠服制度以及冕服的主要內(nèi)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服飾藝術的變化。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奴隸社會的章 服制度;(重點)
    識記:禮服、一般服裝的樣式特征
    理解:文化背景下的服飾特點;
    應用:熟記相關服飾名詞內(nèi)容,懂得紋樣含義;
    (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服飾藝術;(次重點)
    識記:十二紋章 的意義
    理解:冕服主要內(nèi)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服飾觀念的變化;
    應用:原始社會的衣料與服飾樣式;
    (三)中華服飾的起源,文化背景(非重點)
    識記:禮的概念以及對服裝的影響;
    理解:商周時期服飾制度及具體服飾樣式與含意;
    應用:原始社會的衣料種類與服飾具體樣式的設計和相關名詞解釋;
    第二章 秦至唐代服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學習,要求學生了解秦至唐代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的變化,掌握服飾設計在社會文化變遷中起到的社會意義。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隋唐時期服飾特點與樣式(重點)
    識記:隋唐時期服飾特點與樣式;
    理解:唐代服飾文化特點;
    應用:唐代紋樣的現(xiàn)代設計應用;
    (二)魏晉南北朝服飾特點與樣式(次重點)
    識記:魏晉南北朝衣衫特征;
    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背景在服飾文化中的反映;
    應用:男子冠巾特征,女子發(fā)式特征;
    (三)漢代冠服與袍服(非重點)
    識記:漢代服飾特點與種類;
    理解:漢王朝的服飾制度;
    應用:漢代紋樣特點與案例分析;
    第三章  宋代至元代的服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學習,要求學生了解宋代至元代代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的變革,掌握服飾設計在社會變遷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中起到的作用和意義。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宋代服裝特征、男女服裝與女子頭飾(重點)
    識記:宋代流行的服飾紋樣;
    理解:宋代官服制度,男女一般服飾,理解宋代文化特點對服飾文化的影響;
    應用:會描述相關紋樣的設計說明;
    (二)遼、金、元服飾特點與服飾樣式(次重點)
    識記:遼、金、元服飾特點;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飾藝術特征;
    應用:能夠正確分析并使用不同紋樣進行服飾設計;
    (三)西夏服飾(非重點)
    識記:男女服裝的基本特點;
    理解:西夏地域特點與服飾特點;
    應用:能夠正確分析并使用不同紋樣進行服飾設計;
    第四章 明清的服飾藝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 要求學生了解并掌握:明代和清代官服與婦女服裝在衣料與圖案中的新變化。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明代、清代服裝衣料與圖案特點(重點)
    識記:明清官服制度,婦女日常裝的種類,圖案的品類;
    理解:明清的文化背景;
    應用:圖案的設計與應用說明;
    (二) 明清服飾衣料與圖案的新變化(次重點)
    識記:明清服裝的基本款式;
    理解:明清的服飾禁令;
    應用:把握設計圖案的使用與審美原則
    (三)清代冠服、袍褂的主要特征(非重點)
    識記:明清一般服裝的特點;
    理解:吉祥紋樣的寓意;
    應用:合理使用吉祥紋樣并描述其文化含義;
    第五章 近代的服飾藝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晚清時期服裝、熟悉辛亥革命后的男裝式樣和婦女服飾樣式。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西學東漸與近代服裝的變革(重點)
    識記:近代中國服裝的基本設計特點;
    理解: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服飾變化過程;
    應用:對服裝可以進行設計說明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
    (二)中山裝與旗袍的演變(次重點)
    識記:中山裝與旗袍的藝術樣式與演變過程;
    理解:西方服飾對中國現(xiàn)代服飾的影響;
    應用:可以設計并分析中山裝與旗袍的藝術特點;
    (三)改革開放后中國服裝事業(yè)的發(fā)展(非重點)
    識記:服裝的基本變化;
    理解:服裝變化的經(jīng)濟基礎和文化基礎;
    應用:分析該時期的服飾樣式與文化特征;
    外國部分(2學分)
    第一章 外國古代服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古埃及、古代西亞服飾特征以及古代歐洲的服飾式樣。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西方古代文明中克里特、古希臘、古羅馬的服飾樣式特點(重點)
    識記:克里特、古希臘、古羅馬的服飾樣式;
    理解:不同文化特征下的服飾樣式特點;
    應用:分析各文明特征下的服飾藝術設計原則;
    (二)古埃及、古代西亞的服飾樣式特點(次重點)
    識記:古埃及的服飾式樣;
    理解:古代西亞服飾特征;
    應用:分析各文明特征下的服飾藝術設計原則;
    (三)古代歐洲的服飾式樣(非重點)
    識記:古代西亞、克里特島女子服裝的典型樣式;
    理解:西方古代文明中的服飾文化特點;
    應用:分析各文明特征下的服飾藝術設計原則;
    第二章  中世紀服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5-12世紀的西歐服裝特點及服裝造型風格。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拜占庭藝術及服裝風格(重點)
    識記:拜占庭藝術及服裝樣式風格;
    理解:拜占庭文化背景與服飾文化;
    應用:能夠分析拜占庭時期的服飾特點;
    (二)羅馬式、哥特式藝術及服裝風格(次重點)
    識記:羅馬式、哥特式藝術及服裝造型風格;
    理解:哥特式時期的服飾文化對西方服裝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作用;
    應用:能夠分析羅馬式、哥特式時期的服飾特點;
    (三)日耳曼人服飾的主要式樣(非重點)
    識記:日耳曼人的服飾特點;
    理解:歐洲封建社會初期的文化背景;
    應用:能夠以日耳曼人的服飾文化特點進行設計;
    第三章 近世紀服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 要求學生了解文藝復興時期、巴羅克時期、洛可可時期的服飾特征。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巴羅克時期的社會文化與服飾特點(重點)
    識記:巴羅克時期的服飾樣式與特點;
    理解:巴羅克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
    應用:能夠熟練分析巴羅克時期的服飾樣式與特點并進行設計與說明;
    (二)洛可可時期的社會文化與服飾特點(次重點)
    識記:洛可可時期的服飾樣式與特點;
    理解:洛可可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
    應用:能夠熟練分析洛可可時期的社會文化與服飾特點并進行設計與說明;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文化與服飾特點(非重點)
    識記:文藝復興時期的服飾樣式與特點;
    理解:文藝復興的社會文化對服裝的影響;
    應用:能夠熟練分析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文化與服飾特點并進行設計與說明;
    第四章  近代服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工業(yè)革命對服裝的影響。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時代的服裝樣式與特點(重點)
    識記: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時代的男女服飾典型樣式與特點;
    理解: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時代的文化背景與服飾文化;
    應用:能夠熟練分析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時代的社會文化與服飾特點并進行設計說明;
    (二)新洛可可時代的服裝樣式與特點(次重點)
    識記:新洛可可時代的男女服飾典型樣式與特點;
    理解:新洛可可時代的文化背景與服飾文化;
    應用:能夠分析新洛可可時代的社會文化與服飾特點并進行設計說明;
    (三)巴斯爾時代、S時代的服裝樣式與特點(非重點)
    識記:巴斯爾時代、S時代的服裝樣式與特點;
    理解:巴斯爾時代、S時代的文化背景與服飾文化;
    應用:能夠分析巴斯爾時代、S時代的社會文化與服飾特點并進行設計說明;
    第五章 現(xiàn)代服裝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20世紀各時代服裝特點與流行變化。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現(xiàn)代女裝的形成(重點)
    識記:夏奈爾與巴黎高級時裝,部分優(yōu)秀設計師及其代表作;
    理解:第世界大戰(zhàn)后的服裝變化;
    應用:熟練分析社會文化、設計師、服飾特點;
    (二)迪奧爾時代、20世紀60年代服飾特點與變化;(次重點)
    識記:迪奧爾時代、20世紀60年代經(jīng)典服飾;
    理解:20世紀以來服裝的變化;
    應用:能夠簡要分析該時代服飾特點;
    (三)多樣化時代的巴黎高級時裝業(yè)(非重點)
    識記:設計案例與設計師作品;
    理解:服飾大眾化的必然性與流行趨勢;
    應用:能夠分析代表作及其對當時流行的影響;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自學考試大綱的目的和作用
    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根據(jù)專業(yè)自學考試計劃的要求,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而制訂,其目的是對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課程考試命題進行指導和規(guī)定。
    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明確了課程學習的內(nèi)容以及深廣度,規(guī)定了課程自學考試的范圍和標準。因此,它是編寫自學考試教材和輔導書的依據(jù),是社會助學組織進行自學輔導的依據(jù),是自學者學習教材、掌握課程內(nèi)容知識范圍和程度的依據(jù),也是進行自學考試命題的依據(jù)。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中外服裝史》,黃能馥,李當岐,藏迎春,孫琦,編著,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2、參考教材
    《中國服裝史》,華梅,編著,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第3版
    《西洋服裝史》,李當岐,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2版
    三、自學方法指導
    1、在開始閱讀指定教材某一章 之前,先翻閱大綱中有關這一章 的考核知識點及對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和考核目標,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2、閱讀教材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對基本理論必須徹底弄清,對基本方法必須牢固掌握。
    3、在自學過程中,既要思考問題,也要做好閱讀筆記,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這可從中加深對問題的認知、理解和記憶,以利于突出重點,并涵蓋整個內(nèi)容,可以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4、完成書后作業(yè)和適當?shù)妮o導練習是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做練習之前,應認真閱讀教材,按考核目標所要求的不同層次,掌握教材內(nèi)容,在練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回顧與發(fā)揮,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題時應注意培養(yǎng)邏輯性,針對問題圍繞相關知識點進行層次(步驟)分明的論述或推導,明確各層次(步驟)間的邏輯關系。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提出的總要求和各章 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能力層次,并深刻理解對各知識點的考核目標。
    3、輔導時,應以考試大綱為依據(jù),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不要隨意增刪內(nèi)容,以免與大綱脫節(jié)。
    4、輔導時,應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宜提倡“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爭取幫助,依靠自己學通”的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對考生提出的問題,不要有問即答,要積極啟發(fā)引導。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考生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解決問題。
    7、要使考生了解試題的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會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8、助學學時:本課程共4學分,建議總課時72學時,其中助學課時分配如下:
    章次
     內(nèi)容
     學時
    中國部分 
     36 
    第一章  先秦服裝  6 
    第二章  秦至唐代服裝  10 
    第三章  宋代至元代的服裝  6 
    第四章  明清的服飾藝術  8 
    第五章  近代的服飾藝術  6 
    外國部分 
     36 
    第一章  外國古代服裝  6 
    第二章  中世紀服裝  6 
    第三章  近世紀服裝  4 
    第四章  近代服裝  10 
    第五章  現(xiàn)代服裝  10 
    合計  72 
    9、對考核內(nèi)容和考核目標的說明
    本課程要求考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內(nèi)容都作為考核內(nèi)容。課程中各章內(nèi)容均由若干知識點組成,在自學考試中成為考核知識點。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規(guī)定
    (包括能力層次比例、難易度比例、內(nèi)容程度比例、題型、考試方法和考試時間等)
    1、本大綱各章 所提到的內(nèi)容和考核目標都是考試內(nèi)容。試題覆蓋到章 ,適當突出重點。
    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比例大致是:“識記”為15%、“理解”為60 %、“應用”為25 %。
    3、試題難易程度應合理:易、較易、較難、難比例為2:3:3:2。
    4、每份試卷中,各類考核點所占比例約為:重點占65%,次重點占25%,一般占10%。
    5、試題類型一般分為:填空、名詞解釋、簡答、分析題
    6、考試采用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50分鐘,采用百分制評分,60分合格。
    六、題型示例(樣題)
    題型舉例
    (一)填空題
    1、中國的深衣之制必須符合_____________、領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繩、下擺平衡似權四大原則。
    2、.……
    (二)名詞解釋
    1、切口裝飾
    2、.……
    (三)簡答題
    1、古希臘時期服裝的特點
    2、.……
    (四)分析題
    1、元代蒙古貴族為什么格外重視頭上的裝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