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聯考被部分師生視為負擔 稱其費時費錢

字號:

備考累趕考累競爭大名額少 拷問聯考:是機會還是負擔?
    “北約”“華約”聯合自主招生考試相繼收官。本周六,9所理工類高校組成的卓越聯盟又將“開戰(zhàn)”。預計全國共有20萬學子應戰(zhàn)這三大聯盟考試。
    自招聯考被認為是打破高考(微博)“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模式,給奇才怪才進增加了機會。然而,聯考究竟有多好?聯考本身是否有弊???兩場聯考過后,考生、家長和教育專家都對聯考制度進行了反思跟拷問。
    拷問1:既費時又費錢,值得嗎?
    今年高水平高校聯盟成立之初,就被不少師生和家長寄予厚望,都認為這擴大了學生選擇的機會,不用光擠高考“獨木橋”。然而,經歷周末的聯考之后,師生們都感覺負擔陡增。
    劉欣然是廣雅高三(1)班的學生,此次聯考,她報考了人大、復旦、中大三個學校,這意味著她這兩天已完成了10個科目的考試,而作為報考中大的廣東考生,她還必須參加下周的考試?!罢麄€周末都在考試中度過,體力和腦力上都疲憊不堪?!?劉欣然說。
    從考試時間安排來看,雖然高校聯盟間錯開考試日期,可考試時間緊湊,筆試時間漫長。在2月份,幾乎每個周末都是被聯考“霸占”。而清華聯考一天考足6個小時?!氨奔s”考試時長也達到7小時。
    為趕考,學生更是疲于奔命,感觸深的便是外地市的考生。在廣東,一些來自東莞、中山、潮汕地區(qū)的考生,早早就已預訂賓館,連夜趕到廣州,住上一晚,第二天考完立即趕回老家,因為第二天還得回校補習?!罢媸嵌分嵌酚碌捏w力活?!眮碜陨仃P乳源高級中學的學生小黃表示,邊遠縣城中學第有機會參加聯考,學校老師都非常重視。但是考試對家庭來說有一定的負擔,“這次來回就花了2000多元,相當于父母一個月的薪水?!毙↑S說。
    專家:凡事有利必有弊,考生要學會取舍
    教育部原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高考研(論壇) 究專家,華師大教授高凌飚認為,過去高考“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模式一直為社會詬病,聯盟自主招生考試是對高考改革的一大突破。事實證明,升學考試過于單一必然帶來很多問題,高校的招生考試模式應該是走多樣化的道路,將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升學考試的途徑會更加豐富多彩。
    高凌飚認為,凡事有利必有弊,多次機會就會多個負擔,這就要求考生自己要學會取舍。自主招生考試面向的僅是少數尖子生,通常僅占高校招生比例的5%~10%,名額有限。如果考生覺得趕考負擔重,可以選擇放棄。
    拷問2:加分作用究竟有多大?
    聯盟自主招生,通過者可獲得不同程度的加分,提高進入心儀高校的機會。然而,也有中學老師認為,千里奔波,從早考到晚的連環(huán)考,為的只是在高考時能加上20~30分,這一切值不值?自主招生加分究竟能有多大作用?
    廣雅中學教導處主任何智告訴記者,每年學校都有大概250人獲得高校自主招生的資格,也有過半能夠獲得加分,但是真正因為所加分數發(fā)揮作用的,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多所中學的老師同樣認為,自主招生的“加分”,真能用在“刀刃”上的并不多。為此,中學仍以高考為主,“自主招生”只是次之。
    很多學生也感覺加分作用有限。華師附中的一名考生表示,自主招生的加分只能達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她說“如果你的實力距北大還遠的話,是不可能通過自主招考的。但是,對于“特牛逼”的學生來說,他們不用加分都可以考上北大了?!倍?,她還表示,自主招生的初審就有些不合理。很多招考學校都是根據考生在本學校的學習成績排名來選擇,一些課外知識很豐富,但在學校排名不靠前的學生,在初審時就被刷下來了。這樣,自主招生跟高考就沒有多大區(qū)別了。
    專家:加分有無作用,在于考生自身需求
    對此,高凌飚認為,高考加分,別說加三十分,就是加十分都了不得??忌绻X得這個加分不值得,可以不考,僅僅參加高考就行了,每個人的價值判斷不一,自主招生的作用究竟多大,在于考生自身的需求。
    拷問3:能否取消筆試只面試?
    中山華師附中帶隊的章老師認為,高三常規(guī)作業(yè)和復習已讓學生疲于應付。自主招生應該更重視能力的考察,不必太拘泥于分數。所以,筆試由高考完成就可以了,高校聯考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面試上,或者增加一些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
    不過,有學生和家長卻表示反對:“如果取消聯考筆試的話,孩子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了?!奔议L陳女士告訴記者,“很多面試都有潛規(guī)則,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恐怕會滋生黑箱操作?!?BR>    專家:沒有筆試,老百姓會不信任
    對此,知名教育學者,對自主招生有深入研究的熊丙奇認為,聯考完全可以借鑒SAT的形式,重在考察學生的能力,只需3~4個小時即可,不必分學科考。因為筆試只是評價學生的一個依據,高??山Y合學生平時的成績、聯考測試成績、大學面試等綜合評價錄取。
    華師大教授高凌飚認為,在中國這樣的社會體制下,升學沒有筆試,老百姓會不信任。復旦大學曾經嘗試自主招生無筆試,后因被眾多考生家長質疑“有走后門現象”而流產。在目前的升學考試體制下,不通過筆試而自主錄取考生的做法時機尚不成熟。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步步探索,期待以后會有這樣的突破。
    拷問4:如何確保命題公正權威?
    家長跟考生同時也擔心,這種匯聚全國34所的“重磅考試”并非官方主辦,如何確保命題的公平公正?還有,缺少強有力監(jiān)督機構的監(jiān)督,是否能確??荚嚱Y果的公證性、權威性?
    專家:建議成立國家專門考試機構
    教育部資深考試研究員、華師大教授張敏強認為,考試組織是一個超嚴格的組織,高校并不具備這樣的專長。建議在全國建立起三至四個大型考試機構,這些機構獨立于高校,可以是民辦,也可以是政府辦的,只要國家認可就行。重要的是,這種考試機構一定要“夠專業(yè)”,要能根據高校的需求分層命題考試。比如,有高校需要文科專長的學生,有學校需要考知識型的,有學校需要技能型的,這個機構都能按需組織考試,要將招生考試當作一門科學,而不是“實驗”來做。
    高凌飚認為,高校聯盟招生,誰命題并不是重要的,關鍵是命題的水平如何。此外,即便是嘗試,也要嚴謹、嚴肅,確保公平公正,防止失信于民的事件發(fā)生,不要讓改革出現丑聞。公信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探索過程中要很小心的處理。
    記者手記
    應寬容對待改革中的矛盾
    無論社會對自主聯招的爭議如何,無論“三大聯盟”將上演怎樣的紛爭,我們都必將面對的一個事實是——自主聯招方式為中國的高校升學制度開啟了“破冰之旅”,也為中國高校升學模式帶來了“新鮮血液”,這至少是中國考試改革的一大進步。
    有改革就會有矛盾凸現,社會應該寬容對待。正如專家所言,高校從自身需求出發(fā),命題及制定考試規(guī)劃,這都無可厚非。是否參加聯考,聯考是否成為負擔,這關鍵還在于考生自己的態(tài)度和考生自己的選擇。需要提醒的是,畢竟自主招生數僅占了很小的比例,所以,考生也不要盲目趕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自主招生的意義。